摘要:杜威教育哲学站在时代及哲学的高度上,批评和传承、扬弃和超越西方传统教育哲学,不仅在理论上也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杜威教育哲学的四个维度是实践哲学的理念、进步和民主的信念、现实主义的观点和实验主义的方法。杜威教育哲学的宗旨是通过改造教育方式改造生活世界。经验主义是其核心理念,实验主义和民主主义是其基本原则。杜威倾注全部的智慧,弥合二元论的弊端,透视教育脱离生活的弊端和危险,强调当下的可触摸性,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生活。建立生活的丰富性、恢复生活的连续性,这就是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性。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5)06-0166-05
作者简介:毛颖(1964—),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2YJA720035)。
凭借教育哲学的独特视域,杜威洞察了美国工业文明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教育与生活脱离的危险,从扬弃西方传统而来二元论的根本点出发,探究了哲学认识论、道德论与教育的二元论之间的关联及其根源,将“民主社会所包含的思想”应用到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许多问题之中,以达到各方面关系的协调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杜威教育哲学扬弃和超越西方传统教育哲学,在理论及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杜威哲学思想浓墨重彩的最亮色。杜威教育哲学对美国的现代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被西方学者视作教育哲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一。
杜威教育哲学的根本点是扬弃西方传统而来的二元论,建立生活世界的丰富性,恢复生活世界的连续性。杜威从不同角度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阐明生活与教育互相融通,表达了真正的教育与真正的生活是一致的信念,成就了杜威教育哲学的独特性及实效性。阐释与解读杜威教育哲学之精华及要义,不仅关系到教育哲学本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教育的本真问题。从教育思想史的发展来看,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超越时空,其价值无限。探讨解读杜威教育哲学理念,就是要透析把握其中所蕴藏的真正内涵及深刻哲理,寻觅其不朽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为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提出新思路,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一、杜威教育哲学理念渊源
杜威教育哲学理论源自实用主义哲学、庸俗进化论和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在此基础上,杜威建构了其教育哲学理论。分析探讨杜威教育哲学理念渊源,对解读并掌握杜威教育思想中的精髓至关重要。
1.实用主义哲学。
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杜威教育哲学的首要理论根源是实用主义。杜威的教育思想处处体现着与实用主义哲学理论的密切关系。各种实用主义哲学的特性投射到了杜威教育思想中。
实用主义英文为Pragmatism,意为行动、行为。该词源出希腊文πρανμα,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工作。实用主义以此命名表明实用主义重视“行动”,是一种“实践”与“生活”的哲学。实用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经验主义,曾被称为——经验主义、工具主义等等不同的名称。不言而喻,这些体现了对“行动”和“实践”的重视。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是在美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具有美国本土特征,是对英国近代经验主义哲学加以本土化改造后形成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之一。该理论的创始人皮尔斯创立了实用主义的基本原理,皮尔斯的意义理论深刻影响了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的基调,成为实用主义的核心。实用主义哲学以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阐释经验、意义和真理。
美国实用主义另一代表威廉·詹姆士(1842—1910)对实用主义真理观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述。詹姆士赞同皮尔斯“存在就是有用”的观点,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有用即真理”,这就是詹姆斯关于真理的根本观点,杜威全盘吸收实用主义哲学观点,承继皮尔斯“存在就是有用”和詹姆斯“有用即真理”的基础上,杜威对实用主义做出了新的发展,坚持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有用。杜威认为观念、概念及理论的真理性在于它们能否有效地充当人们行为的工具,并不在于它们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实质上,杜威的工具主义真理观和詹姆斯的观点一脉相承。“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杜威指出:“世间一切存在的事物、事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经验,经验就是整个世界。” [1](p266)在杜威看来,实用主义的这种“经验”超越了唯物与唯心,是整个现实世界的基础。
在《经验与自然》一书中,杜威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杜威称其实用主义哲学为“自然主义的经验论”及“自然主义的人文主义”。为了阐释其哲学思想,与传统的经验主义区别开来,杜威将生物学和心理学概念引入哲学。以“经验”为前提和基础,围绕“经验”阐述其思想。杜威认为“经验”由两个侧面构成,认识之主体和被认识之客体,即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经验”这个统一的连续体。有机体和环境在相互作用及相互交织的过程中合而为一。杜威的经验论强调经验的行动性,认为观念、知识、经验都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和亲身体验。他将这种经验论全部创造性地用于教育实践活动中,主张:“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杜威指出并强调“一切学习来自经验”。在其经验论中,杜威认为观念、知识和经验均源于行动和经历,强调经验的行动性。基于这种能动的实用主义哲学,杜威建构起自己独创的教育哲学体系。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寻求经验和自然之关系的过程,换言之,就是在实践中吸收新养分,学习新经验为我所用的过程。个体的发展在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即活动之中,学生本人的发展就是教育价值的体现。
杜威强调哲学是思维的工具——是人们适应环境、整理经验的工具。杜威坚持哲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作用。哲学应以促进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为目的和宗旨,必须与人们现在的实际生活世界发生紧密的联系。对于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和理想,杜威指出哲学与教育结合,以发挥哲学的社会功能,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杜威指出,欲宣扬实用主义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并为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只有通过教育活动才能得以普遍接受,才能发挥其哲学的最大效用。
2.庸俗进化论的社会观。
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形成的另一理论基础是庸俗进化论的社会观。秉承19世纪庸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杜威从人性论的观点出发,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比喻成字母与字句的关系,社会由个人联结而成。杜威认为人类社会乃单个个体的叠加;人类具有最初的原始本性,具有原始本性的个人结合形成人类社会;个人结合的产物构成人类社会。
人性天然的本质具有趋向分化和趋向结合的特征。他指出既然社会本身是人性组合而成,社会进步依赖于人性的改造,而教育又决定人性的改造,因此,社会改进与变化发展中教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社会的改良和进步的根本方式无需阶级斗争,而只需采用教育来发展人之本性、激发人之智慧。杜威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性,认为“社会发生暴力斗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未能用智慧去对待利益的冲突。” [2](p208)事物发展的渐进性是事物宇宙的根本规律。杜威提倡采用教育方式推进社会进步,而不能采用阶级斗争方式发展社会。为了达到社会改良的要求,杜威进而提出“教育的目的是要养成配做社会的良好分子的公民”。 [1](p7)杜威强调人的社会功能,提出了“社会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的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必须依靠教育的方法促进社会的改良和进步。从教育角度来看,此观点表示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的目的及教育内容按照社会的形式加以组织,通过教育个人来达到促进社会改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主主义的理想工具和手段。
3.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
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是杜威教育哲学思想又一重要理论基础。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做出了铺垫。“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点有两个,其一是把心理活动生物学化,心理由生理决定,世界由心理决定;其二是注重心理学的实效性。杜威认同“机能主义心理学”,吸收达尔文进化论的合理成分,他认为有机体出于本能采取行动以适应环境是心理活动的实质。杜威继承和发展了詹姆斯的本能论心理学说。杜威认为人的天赋本能具有许多复杂的心理现象,甚至表现为人的社会行为。杜威认为,人的心理即本能的活动,情绪、冲动、习惯等等基本心理,是由遗传作用一代代遗传下来。实质上杜威是否认社会实践对人的意识起决定作用。以这种生物化本能论心理学为基础,杜威构建了“儿童中心”学说。杜威认为“教育的天国”乃是儿童“基本本能”生长。他强调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重视儿童的本能,并将其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反复强调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应有的地位。他认为“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1](p32)他提出教育应该按照儿童本能的生长,促进儿童本能的表现与发展,在不同阶段补充适当的材料。
二、杜威教育哲学基本特征
杜威教育哲学植根于实用主义哲学。他将哲学与政治、道德、教育和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创造性地把哲学应用于社会和教育等领域,用于具体指导美国的教育实践,并有新的发展蕴含,在现实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创立了一条新的哲学思路将实用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向顶峰。杜威的教育哲学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诸多领域,如: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道德论和教育学,是一种跨学科多领域的哲学。无论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的视域,还是以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等角度,教育哲学无疑是杜威学说各个环节的中介,是杜威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璀璨亮丽的篇章,起着重要的枢纽和桥梁作用。同时,教育哲学也是杜威指导其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理念。杜威毫不忌讳坦诚表明自己的思想及他对教育的特殊兴趣或者特征。对于其哲学“过多地沉浸于教育方面的兴趣之中”的质疑,杜威在其学术自传《从绝对主义到实验主义》中专门加以回应:“任何有理性的人都能想到,哲学研究可能集中在作为人类最高利益的教育上;而且,其他的一些问题(宇宙的、道德的和逻辑的问题)在教育中也达到了顶点。” [3](p66)杜威认为需要通过“改造教育”的方式来实现“哲学改造”事业。对此,杜威详细充分论述了“哲学改造”与“改造教育”两者的内在关系。
1.实践哲学的观念。
杜威教育哲学面向生活世界,强调知行合一观念、经验连续性原则、实验的方法及民主理想的诉求等等。毫不例外,这些都基于实践哲学基础之上。杜威教育哲学建立在注重实践和行动的本质上,面向生活世界,面向现实,致力于知与行、经验和理性、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杜威一生崇尚“经验”,作为实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及集大成者,坚决反对传统经院哲学,杜威并不脱离实践对一成不变的东西夸夸其谈,也拒斥抽象的人性观。杜威重视“经验”,对于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彻底的解构。他反对将实践活动贬低为“低级事务”的二元论观点,反对学校与社会的隔离、知识与实践的隔离。他指出“哲学与生活的隔绝是哲学的最大不幸,只有哲学与生活密切结合,才会有哲学的新生。” [4](p28)为解决困境,让哲学回归现实,杜威试图进行一场“哲学的改造”。毫无疑问,教育是现实生活中最关键的活动,也是最艰巨复杂又最需要智力支持的事业。为使生活方式富有教育意义,教育方式富有生活情趣,教育必须回归现实、回归生活,以保持哲学、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必要张力和活力。杜威教育哲学为现代教育确立了实践哲学的范式。
2.进步和民主的信念。
杜威教育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时期以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时代背景。20世纪的美国社会生活领域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对进步、自由、民主信念的追求是时代赋予社会精神气质的前提。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正是这种时代需要的产物。作为“20世纪美国民主的声音”,杜威一生致力追求的最高价值就人的解放、自由和社会进步。将人类的发展与自身命运联系在一起,以人类的命运为己任,杜威秉持坚定的民主信念,孜孜以求实现民主主义理想社会的目标,这也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所在。在杜威看来,进步的标准是不断的创造和更新生活;民主的实质是人们社会生活自由度的扩大。杜威高瞻远瞩,凭借实践哲学的独特视域,阐述真正进步和民主的生活是富有教育意义的;进步和民主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教育。因而教育要关注个人并促进个人的不断生长,以达到追求个人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是杜威教育哲学强调的根本目的。如此人的智慧才能被激发,人在自由活动中不断获取经验,这将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民主社会的进步。杜威强调教育是实现民主的“第一的工具”、“首要的工具”。为民主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公民是学校的责任,使公民完尽民主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而这需要通过教育的途径来实现。
3.现实主义的观点。
极强的现实性是杜威教育哲学的一个鲜明特征。杜威教育哲学深深根植于时代,是美国社会和文化的反映。对于当时美国教育弊端,杜威予以深刻洞察和审慎反思。杜威教育哲学的指向是面向当下生活、面向美国社会,对所处时代的教育、社会和人的问题进行的哲学反思。它不仅是对未来的设计和操作,更是对现实问题的真切关注。杜威并不认可浪漫主义和情感主义,他既不赞成保守派又反对激进派。杜威认为不是遥远的虚幻意境,不是远离尘世的“彼岸”,不是永恒不变的。强调哲学与现实生活的相关性,强调当下的可触摸性,强调哲学的动态。杜威认为:专注于真正现实问题本身,这种能力是一种成熟的理智,它可以调动一切智力要素实施明智的判断、自由的抉择、坚定的责任等诸多有效行动。如若拥有这样的理智和能力,只有教育可以提供为更多的人排除一切障碍以获得这样成熟理智和能力的可能性。这也恰恰正是教育的现实意义所在。正是这种现实主义观点的确立使杜威教育哲学具有当代视野。
4.实验主义的方法。
杜威认为,“实用主义”更准确地应该称作“实验主义”或者“工具主义”。根据杜威的解释,观念必须经过实验锻炼,只有实验检验的并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有价值的观念”。对实践与行动的重视是实验性探究认知理论在杜威教育哲学上最明显的映射。因为重实践、重行动的实质表现就是“方法至上”。杜威强调实用主义、经验主义就是实验主义的方法。如果没有实践的检验,任何理论就会流于空谈。实验主义因其重实践重行动实质,而且实验主义经过实践检验了,所以可以说它是一种恰当的方法。它是科学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公式或者万能工具。实验主义的方法具有参与性、假设性、建设性等特质,是一种问题意识。杜威认为:在教育与生活所有一切不确定的实验情境中,有一种联系——即教育和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我们可以参照借鉴,而且这种联系是恒久不变的。杜威相信,一切真正的教育是来自经验,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 [5](p248-250)
三、杜威教育哲学的现代价值
杜威教育哲学的经验(生活)、民主、实验(科学)等理念成为教育改革的圭臬。他高瞻远瞩,从哲学的视阈和高度来研究教育的一般问题,的确具有开拓性和建设性。为实现教育哲学向生活的复归,力图排除知识论路径而以生存论路径取而代之,批判的指向是传统二元论哲学。这种视阈的奇妙之处在于把单纯的教育研究和纯粹的哲学思辨二者联结起来,摒弃单纯教育研究的琐碎枯燥,去除纯粹哲学思辨的空洞玄想,扬弃传统二元论,以生活经验的连续性代之。杜威借助心理学、进化论以及民主主义原则,集实用主义的认识论、自然主义的经验论、实验主义的方法论和科学精神之大成,使“哲学、教育和社会理想与方法的改造携手并进”。 [6](p272)使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方式普遍化是杜威教育哲学的宗旨和出发点。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杜威对教育的贡献都是无与伦比的,对教育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现代教育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迪、借鉴和指导的现实价值。对现实问题的独特视角决定了一种理论和思想的生命力。现代教育应当凭借其教育哲学的独特视阈,参透社会实际生活的现实问题,透视教育脱离生活的弊端和危险,力图厘清和解决危害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弊端和危险,以生活经验的连续性代之。杜威终身致力于弥合知与行、经验和理性、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传统分离,这是杜威教育哲学根本点之所在。建立生活的丰富性、恢复生活的连续性,这就是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性。
综观杜威教育哲学思想,它以生活经验的连续性扬弃传统二元论,强调保持教育和生活之间的张力,倡导科学和民主精神,对于克服当下中国精英主义价值取向下的应试教育体制、社会发展不平衡中的教育不公平等现象,推进我国教育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教育与生活互相融通,真正的教育与真正的生活应当是一致的。所学与所用脱离,学校与社会脱离,会导致诸多弊端。杜威试图通过教育来实现其改造生活世界的哲学宗旨,把哲学视作教育的“最一般的理论”,把教育当作哲学、心理学的“实验室”,并以此作为判断一种哲学的实际价值的重要标准。杜威认为:“如果一种哲学理论对教育上的努力毫无影响,这种理论必然是矫揉造作的。” [3](p66)杜威的学生胡适先生对哲学与教育二者关系的理解,则干脆在两者之间画上了等号。有学者评论道:“在教育史中既能提出新颖教育哲学,又能亲见其实施之获得成功者,杜威是第一人”。 [7](p5)真正的教育将学校生活纳入社会生活的大潮流之中,关注实际生活需要,加强经验的改造和对社会的了解,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其二,以儿童为中心,凸现教育主体的地位。以儿童为中心是杜威教育理论的核心。传统教育不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视教育主体的兴趣和需要,将大量外在的知识强加给学生,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我们提倡人文主义关怀教育的问题上,杜威的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重视教育中学生本身能力和主动精神,反对传统教育忽视学生心理特点而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做法。教育要以人为本,赋予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学校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进入社会具有自主发展的能力是教育发展的趋向。
其三,重构课程体系,彰显多彩生活。现有的课程设置和考试体系重视学生知识掌握能力而忽视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从做中学”体现了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从做中学”理论促进了“研究型课程”和“综合性课程”的开展,为重构课程体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目前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的广泛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持。秉承并发展杜威课程内容的思想,教育既始于社会又将归于社会,课程内容也是来源于社会又运用于社会,传授学生实用的课程内容,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才能学有所用。重构课程体系,强调课程内容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特点,课程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社会。重构课程体系,注重教育的实际价值。让教育回归生活和社会,彰显生活多样性,是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大进步。
弥合二元论的弊端,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生活。杜威倾注全部的智慧,透视教育脱离生活的弊端和危险,强调当下的可触摸性,力图解决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发展问题,这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漫长的事业。继杜威以来的一个世纪,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依然在这个领域奋进。中国目前也处在现代化转型时期,面临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格局的新局面,西方现代文明的弊端日益充分地暴露出来,这使得教育与生活世界疏理的问题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和特殊性。我们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立足于国情和世情解读杜威,反思历史,为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提出新思路,让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教育必须回归本真,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从而使生活方式富有教育意义,教育方式富有生活情趣,保持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必要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