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夏大豆品种在黄冈地区种植的比较试验

2015-03-26 00:56:18葛长军闫良徐丽荣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夏大豆粒数生育期

葛长军,闫良,徐丽荣

(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大豆是我国广泛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地域分布广泛,种植制度复杂[1]。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不同的栽培条件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2]。学者根据生育期、生态区划等研究将大豆品种分成了不同的类别[3-4]。湖北省黄冈市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大豆为春夏二熟制。夏大豆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研究对新近引入的7个夏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等进行了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大豆品种,从而提高当地夏大豆的品质,加快夏大豆新优品种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为黄冈市夏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湖北省黄冈市梅家墩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块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地力较均匀,前作物为小麦。供试材料和品种来源及特征见表1,其中中豆33为对照品种。

表1 参试大豆品种基本信息及种子特征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即1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1 m2。每小区种植12行,行株距为0.5 m×0.1 m,播种量2~3粒/穴,定苗时留1株。

1.2.2 田间管理试验于2014年6月2日播种,7月2日定苗。施复合肥20 kg/667m2,过磷酸钙10 kg/667m2。收获前割去边行边株,每小区实收计产面积14 m2。

1.2.3 考察指标及方法记录各处理大豆品种的生育时期,同时调查各品种植株的农艺性状;夏大豆收获后,在每个品种的小区内连续选取10株作为考种对象,调查其经济性状;每小区单独收获,取2组测定数据值相近的考种结果作为分析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夏大豆品种生育期的比较

由表2可知,各参试品种在相同播期条件下,出苗时间基本一致,其中油6019和宜豆04-38比对照晚1 d出苗,其他品种与对照出苗时间一致。开花期最早的为中豆33(CK),最晚的是油6019和中黄39,分别比对照晚4和7 d。收获期较早的是中豆33(CK),9月15日采收;其次是油6019、楚龙0-56、宜豆04-38和中黄39,均于9月23日采收;最晚的为SK27,于9月27日采收。生育期最短的是中豆33,为100 d;其次是油6019和宜豆04-38,为107 d;生育期最长的是SK27(112 d),为晚熟品种。生育期是大豆一个重要的生态性状,主要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各个生育期的相对长度是固定的。在种植生产过程中,为避免大豆生长后期遭遇阴雨天气,通常建议种植较早熟品种。

表2 各大豆品种生育期的比较

2.2 不同夏大豆品种植株农艺性状的比较

由表3可知,参试品种除楚龙0-56、兴豆2号和中豆33叶形为卵圆外,其他品种均为椭圆形。花色除楚龙0-56、兴豆2号和宜豆04-38为紫色外,其余品种花色均为白色。7个参试品种的结荚习性均为有限类型。裂荚性除楚龙0-56为轻裂外,其余品种均不裂荚。落叶性方面各品种均为全落叶型,各品种茸毛色均为灰色,株型均为收敛。倒伏性除兴豆2号和宜豆04-38不倒伏外,其余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倒伏,倒伏最严重的为SK27,达到4级倒伏。品种倒伏将严重影响产量,同时也会给收获增加难度,建议生产时尽量选择不倒伏的品种。个参试品种的株高变化范围为60.2~93.3 cm,最高的是中豆33,最矮的为宜豆04-38。底荚高度变化范围为4.2~11.5 cm,底荚最高的是中豆33,最矮的兴豆2号。主茎节数变幅为13.3~17.4节,最多的为中豆33,最少的是宜豆04-38。有效分枝数变幅为2.2~4.6枝,最多的是中豆33,最少的是兴豆2号和中黄39。

表3 各大豆品种植株农艺性状的比较

2.3 不同夏大豆品种经济性状的比较

由表4可知,参试品种单株有效荚数变化范围为44.1~77.9个,有效荚数最高的是油6019,最低的是宜豆04-38;单株粒数变化范围为92.4~191.3,单株粒数最多的是油6019,最少的为宜豆04-38;单株粒重变化范围为18.3~48.5 g,单株粒重最重的是油6019,最轻的是中豆33;百粒重变化范围为20.6~29.6 g,百粒重最重的为宜豆04-38,最轻的为中豆33。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要提高大豆产量必需考虑这些性状指标[6]。研究表明,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与产量显著正相关[7-8],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的数值高有利于提高产量,数值低则会影响产量水平。

表4 各大豆品种经济性状的比较

从表4中还可以看出,种粒率中完好率最高的是中豆33(91.3%),最低的是SK27(79.9%)。完好率体现了品种的种粒品质,完好率高则种子质量好。产量方面,除楚龙0-56外,其他参试品种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兴豆2号、油6019、中黄39、宜豆04-38和SK27分别比对照增产29.2%、25.0%、20.3%、6.9%和1.0%,这说明这5个参试品种在黄冈地区适应性较好,增产性能优。其中,产量最高的是兴豆2号(241.3 kg/667m2),最低的是楚龙0-56(185.3 kg/667m2)。

2.4 品种性状的单样本t检验

由表5可知,各品种夏大豆产量经t检验后,t值为2.59,P=0.049<0.05(双侧),差异达显著水平,表明新引进大豆品种的小区产量与对照品种小区产量差异显著。各品种的小区产量数与对照小区产量的平均差为25.40,差异的95%置信区间为(0.17,50.63),不包含0,也说明各品种间产量差异是显著的。

生育期、百粒重指标经t检验后,P值均小于0.05(双侧),表明各品种的生育期、百粒重均与对照品种差异显著。同时,这2个性状差异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也说明各品种间这两个指标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经t检验后,P值均大于0.05(双侧),表明各品种间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与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这2个性状差异的95%置信区间为均包含0,也说明各品种间这两个指标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黄冈地区夏、秋季高温多雨天气较多,需选择适合的早熟高产品种,以避免连续阴雨导致的病虫害频发减产。通过对兴豆2号等6个夏大豆生育期、产量、单株粒数、有效荚数和百粒重等性状的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兴豆2号、中黄39、宜豆04-38属于较早熟品种,抗倒伏,产量较高,在黄冈地区栽培适应性强,建议广泛推广种植;油6019产量较高,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倒伏,可通过栽培试验,确定合适的播期、施肥量及种植密度,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以增强其抗倒伏性;SK27品种的生育期较长,倒伏严重;楚龙0-56中等倒伏,产量较低,这两个品种在黄冈地区的适应性较差,不建议在黄冈地区推广种植。

表5 品种性状的单样本t检验

夏大豆的产量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数量性状,除了品种自身的遗传特性以外,外界环境、栽培管理等都可以对其产生影响[9-10]。试验结果表明,夏大豆品种的生育期和百粒重2个指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并影响最终的产量,这与汪宝卿、姜永平等[11-12]的研究结果一致。还有研究表明,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单株粒数是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13],与该试验结果不尽相同,这可能与试验地所处的气候环境及所选的试验品种不同有关。

[1]汪越胜,盖钧镒.中国大豆品种生态区划的修正Ⅱ.各区范围及主要品种类型[J].应用生态学报,2002,(1):71-75.

[2]杨倩,张惠君,谢甫绨.不同来源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8,27(6):973-978.

[3]盖钧镒,汪越胜,张孟臣,等.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的研究[J].作物学报,2001,27(3):286-292.

[4]贾鸿昌,闫洪睿,张雷,等.大豆品种生育期分类的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13,32(2):271-275.

[5]陈平雁.SPSS13.0统计软件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韩秉进,潘相文,金剑,等.大豆植株性状相关性与产量回归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6):1429-1433.

[7]申为民,闵保峰,魏林楠.河南大豆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3,(5):109-110.

[8]张富厚,郑跃进,侯典云,等.大豆荚粒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32-3633.

[9]何景新,刘健,李坤锋,等.大豆高产栽培研究及高产模型的建立[J].河南农业科学,2010,(6):53-57.

[10]张海泉.大豆不同品种(系)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3):162-165.

[11]汪宝卿,张礼凤,慈敦伟,等.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J].大豆科学,2010,29(2):255-259.

[12]姜永平,张辉明,刘水东,等.不同类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多元回归与通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211-214.

[13]王大刚,胡晨,胡国玉,等.大豆品系在黄淮南部主产区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8):104-111.

猜你喜欢
夏大豆粒数生育期
不同年份气象因子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种子科技(2024年4期)2024-03-28 12:00:58
菏泽市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广东蚕业(2022年2期)2022-11-23 02:38:56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烟草科技(2022年9期)2022-09-24 08:58:58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思考研究
西部论丛(2020年6期)2020-08-16 10:41:32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科技(2016年6期)2016-03-11 15:30:22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潜在蒸散的时空演变特征及R/S 分析
西藏科技(2015年5期)2015-09-26 11:55:25
2013-2014年度二二二团冬小麦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阿拉尔市2012年棉花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