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族类,虽远必诛”,已是世纪前的僵硬理念,相反于今日,多样性和社群化生存成为时代潮流,非我族类,各自珍重,不必讨好,毋需迎合。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变得越来越重要,那就是“态度”。凡是经过认真思考的,都值得尊重,凡刻意拒绝的,都不必说服。
上面这段话,是吴晓波最近在一篇《有一种爱叫“真不爱”》的文章中讲的。
那么,吴晓波为什么写下这篇题目有点“绕”的文章?看过之后,才知道算是对《吴晓波:你的情趣内衣露出来了》所掀起的舆论的一种回应。
在这里,我无意探讨“跟王林合影到底糗不糗”,也无意去窥视“吴晓波的情趣内衣”,只是想说一说“态度”这件事。
诚如吴晓波所言,在今天的世界,“态度”越来越重要了。不过,我所体会到的重要,并不是因为“凡认真思考过的,都值得尊重”——事实上,这是不对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那么,我体会到的重要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态度”正成为一种力量,而且不同态度所汇集起的不同力量,正在不断地冲击、撕扯着这个世界!
看看吧!每天围绕着大事小情,在互联网的空间里,会有多少种态度呢?有反对的、有赞成的、有赞美的、有谩骂的。这林林总总的态度,有意无意间影响着他人,汇聚成一波波的舆论浪潮,肆意地东突西撞!如果仅仅是舆论,倒也罢了。事实上,态度还会导致行动,甚至是非理性的行动——不是已经发生过由“态度”冲突导致的约架吗?
当然,这一切都要拜互联网所赐。在以前的时代,“态度”是分散的,只是一个个个体的“看法”,它形成不了重要的力量。但在互联网时代就完全不同了,常常是东唱西和,南呼北应,有些时候,舆论的洪流就这样形成了。
说了这么多,态度越来越重要到底好不好呢?在我看来,当然有好的一面,这个就不多说了。但也有我非常担忧的一面,那就是,对某事(人)形成某种态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可能是基于某些原因,也可能完全“没来由”,如果再加上利益的混杂,当不同“态度”相遇时,很难做到吴晓波所希望的:非我族类,各自珍重。
就在写这篇短文之前,刚刚读完环球时报的一篇社评:《香港“胸罩示威”极尽对法律的羞辱》,说的是香港星期天发生有200余人参加的“胸罩示威”,起因是今年3月一起“反水客”暴力冲击事件中,一名30岁的女抗议者以胸口撞向警员手臂,然后大叫“非礼”,并引旁边人士齐叫“非礼”,引发后续袭警行为,该女士上周被判监禁三个半月,其支持者们星期天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上街游行,其中一些领头者身挎胸罩,游行队伍还打出“你吃屎”等奇怪标语。文章写道,香港法治的权威性正一点点被政治蚕食,法院判决的对错过去只能通过法律程序来鉴别,现在却要由价值观和政治立场来决定,这种倾向是有着根本意义的改变。香港社会也许真的在重塑核心价值,告别法治至高无上的时代。
我对香港实务不了解,不好多做评价。但文中“法院判决的对错过去只能通过法律程序来鉴别,现在却要由价值观和政治立场来决定”却让我怦然心动——价值观和立场,在很大程度上不就是态度吗?
其实,我想说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从全球范围来看,“态度”确实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力量。只是,这种力量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会在多大程度上冲击、扯裂这个世界,还真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