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画坛五海成卷

2015-03-25 20:46马南迪
世界博览 2014年12期
关键词:素描国画艺术

马南迪

吴佰如游艺于中国和欧美各国,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受西洋现代艺术的启迪;既得益于岭南画派的传承,又受益于浙派名家的指导;既有游历画家的激情,又有传统文人的风骨。他走的是一条西法中用、古今相通的绘画道路。吴佰如早年在广州做美术设计工作,因勤奋好学、颖悟过人而被雕塑家、画家潘鹤看重,收为弟子,使其打下了扎实的素描功底。神韵、虚实是吴佰如素描的意境追求,节奏、动感是他素描线条的形式个性,以线为主、点线结合是他素描的主要造型手段。正因为最初打下的扎实的素描基础,吴佰如才在后来的国画创作上拥有了高超的造型能力,山水、人物、花鸟都非常出色。当然,在由扎实的素描功底向出色的国画创作能力转变的过程中,陆俨少、吴山明、李曲斋等人也给吴佰如以精心指点,于是他练就了扎实的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功夫。他的国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物画,画中人物都是形神兼备、有筋有骨、有血有肉,造型手法既有别于传统的白描勾勒,又有别于学院派的素描加水墨,其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造型功力使他的创作收放自如、虚实互现。而在创作手法上,我们应该肯定他在西法中用上所做的众多的尝试。定居美国三藩市以后,他广泛地接触到西方艺术的各种现代流派,特别是印象派的色彩运用、凡·高的激情和毕加索的创意,对他的艺术思维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他主动地在自己所熟悉的中国传统艺术中加入了许多新鲜的元素。他在国画构图上增加了现代构成形式,在线面结合上更多地加入了黑白灰色调,在水墨基础上又有浓色艳彩的融化,使浓墨的张力和朦胧的意境结合在一起。

吴佰如是一位画坛奇才。他幼时得遇名师,学画天分又高,但成长道路却十分艰辛。他出身于一个华侨家庭,1959年离开家乡水藤到广州念书。初中才读了两年,“文化大革命”就“史无前例”地开始了。一个华侨家庭的子女,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必定被编入另册,根本不可能继续留在省城。停课辍学,遣散回乡,这是必然的结果。

吴佰如的父亲雅好收藏名人字画,兄长九如(静山)、尹如(千山)又都是画坛高手,因此家里常有书画界朋友聚会。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吴佰如自小就对美术很感兴趣。在广州读书时,考入了文化公园少年宫美术班。从此,他对美术的孜孜追求一发而不可收。在广州,经朋友介绍,他有幸认识了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雕塑家潘鹤先生和书法家李曲斋先生。他们对吴佰如以后的艺术成长影响很大。被遣散回乡后,吴佰如经常往返于水藤、广州两地,去寻找他的艺术梦想。那是一个扼杀知识更扼杀美的时代,授受双方都要拿出很大的勇气。潘鹤先生当时正被困“牛栏”,教画素描用的都是晚上时间。对吴佰如和另一个学生刘仁毅,潘鹤先生十分嘉许,认为他俩是这些自学者中最有天赋和前途的。李曲斋先生是清末探花李文田之孙,也是顺德人,教书法就在其祖上故居“西关泰华楼”。容庚先生则拿出收藏的古画真迹、画册等供吴佰如临摹,并准许他借回水藤。每两周或一周见他一次,对他的临摹习作加以评点。在这些大师的悉心教导下,吴佰如夜以继日,不玩不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历史车轮的错轨运行,使吴佰如无缘进入美术院校接受专门的训练,但上天也待他不薄,让他有缘跟随几位大师学艺。吴佰如的父母也十分支持他学美术,既使省吃俭用也买来纸笔,供他画画。那时生活并不宽裕,吴佰如每每在煤油灯下,挥汗研磨,勤学苦练,直到深夜。说起这些不堪回首的岁月,吴佰如禁不住感慨万分。他说,没有容庚、潘鹤、李曲斋等大师在身处逆境时的倾力指导,没有父母亲在生活艰苦时的积极支持,也就不会有自己今天的成绩。

在吴佰看来,学画如读书,首先要做一个杂家。各种风格、各种流派都要尽可能接触,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才能眼高,鉴别力高,判断力强。绘画也不能只懂一门,要善于从不同的艺术大师中吸取精华,不断探索、浓缩,要不怕跌跤。只学一人,没有资格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吴佰如画画,正是以能者为师,古今中外的养分,他都去吸取。早期,他临摹了大量的古人名迹,手摹心读,体会和掌握古人的绘画技法。从董源、范宽到石谿、石涛、傅抱石;从林良到吴昌硕、潘天寿;从吴道子、任伯年到程十发、黄胄。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无一不以大家为师。师法古人,师法名家,长期浸淫于国画大家的艺术意境和氛围中,使吴佰如的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高古典雅的艺术格调。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要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家,不仅要师法古人,继承传统,还要师法自然,得大自然造化之功。正如北宋山水画家郭熙所说,对于自然造化、名山大川,要“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吴佰如正是这样,积极深入生活,历游名山大川,师法自然,让生活引发激情与灵感,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

吴佰如画山水,气势雄奇,云霞满纸;画花鸟,和谐清逸,意趣盎然。他最擅长的则是画人物。吴佰如的人物画,形神兼备,尤其着意于刻画人物的眼睛与神态。或坐或睡,或醒或醉,一喜一怒,一颦一笑,显得性格鲜明。人物的头部,往往刻画得很细致,而衣服则用洒脱简练的线条勾勒出来,甚至是用大写意的笔法涂抹而成。而在这勾勒涂抹之中,又造型准确,生动传神。衣纹肌理,与人物的性格特征相配合,绝非栩栩如生一词所能涵括。吴佰如对中国传统文化浸淫日久,故其笔下所画多古代人物。画古人并不容易,如果不了解所画人物的历史背景,不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不准确把握特定环境的人物心理,就不能准确传神地刻画出“这一个”古代人物的精神面貌。“把酒问青天”的苏轼,有别于“举杯邀明月”的李白,“米颠拜石”,更迥异于“达摩面壁”。没有深厚的中国文化根基,没有对古代人物性格特征的深刻理解,没有纯熟的笔墨功夫,就不能使古代人物在宣纸上立体地突现出来,也就不能使观赏者产生共鸣,与画中人物同忧共乐。而吴佰如的人物画,无论是“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还是“怒来无发亦冲冠”的钟馗;无论是赏菊的陶潜、出关的老子,还是牧羊的苏武、戏蟀的济公;还有那寻梅韵客、钓鱼老翁,高卧隐士、舞剑侠客,都能把握住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得活灵活现,韵味无穷。他绘有一幅长卷,上面画了100个人物,钟馗、济公等等,每个人物的动态都各不相同,性格鲜明,显示出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吴佰如曾先后在世界各地举办过18次个人画展,并出版了多本画集。1999年,其作品《羲之爱鹅》参加国际金鹅大奖比赛,在一万三千余张中国画竞逐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这次大赛的金奖。endprint

猜你喜欢
素描国画艺术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初夏素描
素描
纸的艺术
国画欣赏
凡·高的早期素描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