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蒂克·比斯瓦斯
在一群表情冷峻的安保人员簇拥下,纳伦德拉·莫迪脚步轻盈地登上讲台,扫了一眼在烈日下等候已久的当地政党领袖们,开始了自己的演说。莫迪,这位印度新总理,显然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
天生演说家
演讲中,这位人民党的领导人一刻不停地攻击自己的对手国大党。话语之间充斥着挑动人心的修辞、犀利的政治口号,让讲台下的听众如痴如醉。
“国大党告诉你们,对莫迪的崇拜会演变成一场吞噬一切的海啸。不错,的确会有一场海啸,我的朋友们,它还将会是一场吞噬国大党的莫迪式海啸。”莫迪非常喜欢使用第三人称。他稍作停顿,待掌声渐渐平息之后,一只手紧紧攥住麦克风,快速地进入主题:“你们是想要一个国民议员,还是一个总理?如果你们想要前者,那么把票投给国大党吧;如果想要后者,那就投给我们人民党。”
古吉拉特邦萨巴坎塔县的小镇莫达萨,数千名支持者集结在一顶蓝白相间的大帐篷底下疯狂地高喊着竞选口号。莫迪嘲笑国大党政府对通货膨胀和低效行政能力束手无策,他向选民们许诺,如果自己当选,农民将会得到更丰厚的粮食收购价,更好的交通条件,更多配备有灌溉设施的农场。他的支持者们说,莫迪有着滔滔如悬河般的口才,用当地的俗话就是“哪里人群聚集,哪里就有高谈阔论”。
不久后,莫迪如愿登上印度新总理之位,并于2014年5月26日在新德里正式宣誓就职。
1950年,莫迪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年少时帮衬着家里经营茶摊。13岁那年,他父母为他指定了未来的妻子,他们在莫迪18岁的时候结婚。可惜两情并不相洽,莫迪在婚后不久离家出游,一去便是数年,二十岁出头归家时,他已经成了“民族卫队”的宣传干事。他和妻子不曾育有子女。莫迪在印度大学主修政治学,他于1985年加入人民党,从此投身政治,但有些人视其为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民族卫队”在政界的内应。他靠天才演说家和天生工作狂在短时间内赢得了政界声望,代表人民党参加了数次选举,最终在2001年当选为古吉拉特邦的邦长。
“里根经济学”忠实信徒
在印度,古吉拉特邦是唯一自1998年来就始终由人民党掌权的邦,在最近的六次选举中,该党占据了超过半数的议会席位。2012年,人民党连续第五次赢得本邦的大选,这也是莫迪的第三次连任,他已在这个印度西部邦的邦长位置上连续干了十二年。
莫迪是“里根经济学”的忠实信徒和宣扬者,依照这一思路,古吉拉特邦把施政重心从救济穷人转向加速工业化,2001至2010年,古吉拉特邦的经济增长指数一直保持在8.68%的平均水平。在此前的数十年间,印度政府始终高举福利政策,以消灭贫穷为急务,不过从来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可以说,莫迪在古吉拉特的成功为世俗民主制缔造了一个范式。
“他会把整个印度治理得像古吉拉特一样,他给我们家家户户带来了24小时不间断的用电和良好的公路网。在2002年骚乱之后,古吉拉特始终平安无事。”很多人都和这位莫迪的拥趸持有相似的愿望。很多莫迪的支持者都乐观地相信,莫迪将带给印度一个拥有果断执行力和廉洁的政府,而这些,是前任总理曼莫汉·辛格,一位平素少言寡语的81岁计划官僚,所办不到的。
那场骚乱至今仍是莫迪从政生涯上的一个污点。当年有超过1000个人——大体上都是穆斯林——死于这场骚乱。莫迪的批评者们说他对暴力活动几乎毫无作为,而他十二年来也一直坚拒就此事向公众道歉。穆斯林占了古吉拉特邦约10%的人口,然而莫迪所在的人民党却连一个穆斯林议员都没有,他本人也和保守派维系着相当紧密的关系,特别是印度民族主义团体“民族卫队”这样一个背负着新法西斯主义恶名的准军事组织。不过,2002年的骚乱并没有影响莫迪在民众中间节节攀升的支持率,特别在古吉拉特邦和全印度的青年人中间,他拥有为数众多的拥趸。
莫迪向印度人声明,自己在全印度经济最发达、最富裕、拥有最友好商务环境的古吉拉特邦磨练成了一位实务能力卓越的领导人,如若自己得以职掌整个印度,那么世人有理由展望他在总理位置上做得更好。
很多人相信莫迪之所以能在短短十余年内让古吉拉特脱胎换骨,运气成分也不可忽视。在他之前担任邦长的帕特尔就很不走运,任期内曾发生过两次大旱、一次毁灭性的地震、一次龙卷风。十二年前那场骚乱和维稳部队犯下的一些超出法律以外的杀伤事件,是莫迪主政期间仅有的负面新闻,而这一时间的古吉拉特邦正赶上印度经济繁荣的年头,丰沛的降雨,依托讷尔默达河铺设的导水系统渐渐显现出造福一方的功效,明智地鼓励农民转而种植诸如棉花等经济作物,这些因素都促成了农业的高速增长。
邦联的基金刺激基础建设的急速延伸,所以很多论者都说莫迪是赶上了这阵东风。古吉拉特邦有超过43%的面积业已完成城市化,数以万计外邦农民工涌入古吉拉特,“在这些来自印度最贫穷邦的劳工们眼里,古吉拉特仿佛天堂。他们向同乡们神乎其神地描述,这里遍地都是工作机会,而古吉拉特邦的经济腾飞和这些源源不断的外来劳动力密不可分。”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者如是谈到。
“莫迪激起了印度人前所未有的希望,如今他只能义无反顾地大步向前。”政治评论家乔杜里说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