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保群 赵永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大气环境治理日益迫切,天然气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也在节节攀升。2014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18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32.2%。我国已建、在建和规划新建中亚天然气管道A线、中亚天然气管道B线、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中缅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等7条陆路进口天然气管道,进口能力达1650亿立方米/年。
中亚A线天然气管道起自土库曼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边境格达伊姆,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境内距国境线4.4公里的霍尔果斯压气站,管道长1833公里,管径1067毫米,设计压力10兆帕斯卡,设计输量150亿立方米/年。该项目于2008年开工建设,克服过境国家多、建设时间紧、协调难度大、管材运输困难、标准规范不一致等困难,于2009年12月按计划建成投产。
该管道是我国第一条进口天然气管道,采用“分段分国建设和运营”的管理模式,分别与过境国管道运营企业成立合资公司,负责该国管段的建设和运营。
中亚B线天然气管道起点、终点、长度、管径、压力、设计输量和路由走向与中亚A线均为一致,只是投产时间有所区别:两条管道于2008年7月同时开工,中亚A线于2009年12月建成投产,中亚B线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
中亚A线、B线天然气管道原来是“孪生兄弟”。项目前期,两条管道本是同一管道,管径1422毫米、设计压力10兆帕斯卡,设计输量300亿立方米/年,单管敷设,该方案在技术、经济方面均可行,并具有一定优势。随着项目的深入研究,发现该方案存在诸多实际困难:国内管径1422毫米大口径管道生产能力有限,需完全依托国际供管,国内建设施工机具不配套;建设工期异常紧张,从项目启动到建成投产只有28个月的时间,工期无法保证,政治风险巨大;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执行“照付不议”合同条款,如果不能按时建成投产,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确保项目投产时间,工艺方案将最初的管径1422毫米、单管方案调整为管径1067毫米、双管方案,规避了国内大口径管道生产经验不足、生产能力有限的问题,保证了单条管道按时投产,又提高了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中亚A线、B线天然气管道在我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入中国,并与国内西气东输二线相连接,经4978公里干线管道将进口中亚天然气输送至我国广州、深圳等东南沿海地区。截止2015年6月30日,中亚A线、B线、C线合计累计输量达1230亿立方米。
中亚C线天然气管道与中亚A线、B线起点、终点相同,并且路由走向主体并行,管道长1830公里,管径1219毫米,设计压力12兆帕斯卡,设计输量250亿立方米/年, 2014年5月31日建成投产。
该管道在新疆霍尔果斯压气站与国内西气东输三线相连,经5200公里干线管道将进口中亚天然气输送至我国福州、厦门、广州等东南沿海地区。中亚C线和西气东输三线形成一个整体管道系统,干线长度超过7000公里,是当今世界上干线最长的天然气管道。
中亚D线天然气管道起自土乌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在中吉边境伊尔克什坦口岸进入中国,并在乌恰压气站与国内西气东输5线天然气管道相连,全长约1000公里,管径1219毫米,设计压力12兆帕斯卡,设计输量300亿方/年。
该管道是继中亚A线、B线、C线之后又一条引进中亚天然气的能源大动脉,是我国西北能源战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余三条管道相比,气源点基本相同,但路由走向有较大调整,主要原因如下:近年来,过境国对管道过境要价越来越高,使工程建设和管道安全运行难度日益增大;开辟新的管道路由可从战略上规避进口中亚天然气单一通道的风险;与其他管道相比,虽然工程建设难度较大,但境外管道长度缩短约800公里。
中亚D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开工仪式已于2014年9月在塔吉克斯坦举行,中塔两国领导人共同参加,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投产。
中缅天然气管道起于缅甸若开邦皎漂,从云南瑞丽58号界碑处进入中国境内,自西向东经过云南、贵州、广西3省区41个县市,干线全长2520公里,缅甸境内793公里,中国境内1727公里,管径1016毫米,设计压力10兆帕斯卡,设计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年,与中缅原油管道主体并行敷设。中缅天然气管道由中国石油、韩国大宇国际集团等“四国六方”共同出资建设,已于2013年7月28日建成投产。
该管道中国境内段所经过的地区类型复杂多样,多为云贵高原山区和喀斯特地貌区,沿线共跨越大中型河流70余处,长达20公里,穿越山岭隧道64处,长约72公里。管道建成之后,在贵阳分输压气站与中贵联络线相连,在贵港末站与西气东输系统相连,实现国内主要气源灵活调气,进一步提高了向下游用户供应保障能力。截止2015年6月3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累计向国内输送天然气达52亿立方米。
2014年5月2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签署了为期30年的《中俄东线管道供气购销协议》,项目总金额约4000亿美元,被称为“世纪大单”。
该天然气管的俄罗斯境内段被命名为“西伯利亚力量”,起自俄罗斯境内科维克金气田和恰杨金气田,经别洛戈尔斯克,终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管道全长约4000公里,管径1420毫米,设计压力10兆帕斯卡,部分管段双管敷设,总输气能力达610亿立方米/年,途中在别洛戈尔斯克附近向中国分输,年量380亿立方米。项目开工仪式已于2014年9月1日在俄罗斯“冰城”雅库茨克举行;2015年5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有关协议,批准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标志着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协议》正式生效。
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相关路条文件《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有关问题的复函》指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起于黑河入境点,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9个省市,止于上海市,将进口天然气输往环境治理迫切的京津冀、市场承受能力较高的长三角和管道沿线东北地区。干线管道长约3000公里,管径1422/1219毫米,设计压力12/10兆帕斯卡,设计输量380亿立方米/年,计划于“十三五”末期建成投产。中国境内管道开工仪式于2015年6月29日在中国黑河市举行。
该管道建成后有望成为国内管径最粗、输量最大、压力最高、管壁最厚、钢材等级最强、系统最复杂、管理单位最多的天然气管道。
该管道气源来自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气田,由新疆喀纳斯山口进入中国,与国内西气东输管道系统相连,输往我国东部地区,供气规模300亿立方米/年,合同期限为30年,规划2020年以后建成投产。
2014年11月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关于沿西线管道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确定俄气公司每年将通过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向中国提供多至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期限同样为30年。但在今年5月,媒体报道中石油与俄罗斯关于中俄西线天然气管道的合作出现危机,双方再次陷入价格博弈。因此,这条管线还是一条没有落实的管线,最终结局如何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