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

2015-03-25 13:23王绍强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导师大赛实验室

邵 丹,王绍强

(长春大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长春13002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思路。我国正在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富有竞争力的创新型工程人才。[1]

1 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存在若干不足,围绕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缺乏一体化的系统设计,需要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培养管理模式等方面不断改革,建立新机制、新政策以适应创新人才培养。

首先,如何有效利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等教学资源,形成各司其职、循序渐进、内部有机联系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与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规划与完善;

其次,缺乏创新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所需的平台,应该至少包括高校自主建设的开放实验室和高校与企业共建的创新实践基地。

第三,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创新型人才培养既需要校内专职教师,也需要校外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针对校内专职教师而言,具备“双师型”能力的教师数量有限。往往体现在校内导师只重理论,缺乏实践经验,无法胜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而校外兼职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稳定性方面都存在不足,难以满足创新人才培养要求。

第四,缺乏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校园氛围。它体现在教职员工对各类创新活动的参与热情低,对创新性成果的追求不高;在课堂教学中,仍然是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此外,缺少浓厚的学术氛围、创新活动组织不力也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原因。

2 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创新能力是一种复杂的能力,主要是由知识视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素质等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能力。[2]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对现有的创新实践教育模式做相应的改进,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创新实践过程是创新能力形成和提升的关键,创新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的推动创新实践教育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支持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该体系设计重点在于创新型人才的知识和视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素质的培养,并以这些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校内实践与创新基地为依托,采用创新性实验、创新性训练项目、创新竞赛活动、参与研究项目和学科前沿讲坛等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学校、企业之间的三级有机联动,构建与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目标相适应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图1 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3 完善创新能力培育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的依托网络实践与创新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应于网络工程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提出了创新能力培育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校内学习过程,与课内教学形成了很强的互补。通过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以校内创新实践基地为载体,创新教育教学统一规划,采用创新性实验、创新性训练项目、创新竞赛活动、参与研究项目和学科前沿讲坛等多种形式,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1)开展学科前沿讲坛。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工程领域开展创新活动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

(2)增设素质教育课。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坚实的基础,除了教学计划内的课程之外,辅以相应的素质教育课,扩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视野和好奇的未知空间,进而增强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应用能力和各类职业资格认证活动,是学生了解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有效途径。

(4)增设创新训练项目。以校内教师担任导师,学生组成创新团队,遵循“兴趣导向、自主实施”的原则,成立课外创新小组,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设计、实施,并撰写报告。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课外创新小组涵盖了网络集成、网络安全、网络应用开发、系统管理等方向。

(5)开展创新竞赛。创新竞赛活动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最佳途径。在参赛和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均得到了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参与的创新竞赛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企业级网络技术大赛、校级技能大赛(新技术报告大赛、网络规划与设计大赛、网络部署与实施大赛、网络应用开发大赛)、程序设计大赛、ACM 设计大赛等。

以上各项活动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不同角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作用。

4 制定创新人才培养对策

(1)强化教学资源建设。这里的教育教学资源指中心相关教育培养环节可提供给学生及教师的相关资源,包括:①案例与项目库:含综合实践案例库、开放实验资源库、创新训练项目库等;②远程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可通过网络远程访问、拓扑自动适应的远程开放实训实验平台。③教学课件与教学视频:提供创新活动相关教学环节的课件与视频等;④教学规范建设:包括课外创新实践教育环节的学习指南,以及这些环节相关的教学文档或范本;⑤网站建设:支撑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网站,除了提供相关的教学规范、教材与资料、课件与视频、案例与项目库等资源,并提供网络辅助学习、远程实践平台登录、动态信息发布等功能。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老师的参与和指导。“卓越计划”要求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双导师”,即校内导师和企业兼职导师。因此,建设一支高效、有素的师资队伍,是创新能力培养实施的关键所在。主要的建设措施有:①通过专业教师的挂职锻炼与项目合作,提升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②通过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的互动式专题教学研讨,提升企业工程师的教学能力;③通过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合作开展教学活动、合作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等,增强双方的互动与交流,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

(3)建设校内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平台,它包括开放的实验室和校企共建的校内创新实践基地。①开放实验室。为满足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构建相适应的校内开放实验室。它包括各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级重点实验室及校级各类实验室等。同时,为了更好的发挥开放实验室的作用,还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创新活动计划。如开放实验室的经费预算、实验室开放计划、创新实验活动等。②校内实践创新基地。除了前面提到的开放实验室外,还需建立满足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需要的实践创新基地。它包括各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或校企合作共建的专门实践场所。

开放实验室和实践创新基地二者相辅相成,前者主要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提升其创新能力,后者为学生提供参与企业实际创新问题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重视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建设。在制度建设上,应该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类创新活动、追求创新成果。

①建立实施创新实践训练计划的组织机构。由院系分别成立实践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具体实施各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使该计划的实施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由系领导小组负责本中心的规划、建设及创新团队审核、培养、导师聘任等工作,并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创新活动,全面规划和组织开展各项创新实践活动;②制定管理办法。制定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实施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重视导师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校内专任教师在创新活动中的参与度。

5 总结

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过程,需要高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更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全心投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任务。

[1] 邵丹,王绍强.网络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22-123.

[2] 林健.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17.

[3] 张纯容,施晓秋.问题与方案驱动的课内实践教学分级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45-148.

[4] 常小勇.科技进步背景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19(2):12-15.

猜你喜欢
导师大赛实验室
插秧大赛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