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问题的研究
王婧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和公共财政职能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国家对“三农”支出投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推新,只有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才能使惠农资金发挥作用,防止腐败。本文从提高监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财务监管和队伍建设几方面提出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意见和建议。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问题
引言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和公共财政职能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使得乡镇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作用,达到透明、安全、高效,这是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几年国家对“三农”支出投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推新。据统计,目前,中央财政安排的“三农”资金项目约上百项,省一级普遍在100项左右,个别省份甚至多达数百项。中央财政“三农”投入到2013年已达1.3万亿元,其中仅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等基础支农补贴就增长近10倍,从2004年的145亿元增加至2013年的近1700亿元,年均增加近百亿元。惠农政策由原来的几项已经扩展到涉及粮食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等等几十项财政拨款。如何保证这些资金切实惠民惠农,不被挪用、骗取、截留、贪污确实是个关乎民意、关乎政府形象的大问题。
总体上说,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运行、使用情况是好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乡镇对财政资金监管重视程度不足,有些补贴资金发放存在虚假问题;二是财政资金监管信息传递不畅通,各乡镇因为缺乏信息公开意识,加之公开场地、形式不足,资金审批和下拨需要时间,造成很多政策在县、乡镇、村贯彻落实中拖时延后,老百姓有意见;三是信息公开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从群众需要和政策落实的需要从发,造成信息公开不主动,不全面,不及时,百姓知晓政策、了解情况时间滞后,失去了信息公开的实际意义;四是财政资金监管的制度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这些都是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由此造成的一些典型违规违法的情况让人触目惊心。2011年重庆检察机关挖出农机补助领域职务犯罪案39件61人,涉案金额竟达3396万余元,农机具大到插秧机,小到秧盘,都能“贪”出花样。2012年年初云南审计厅发现祥云、昌宁等11县(区)截留挪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922.3万元,并将其用于建房、购车、弥补行政经费及其他非农项目支出。这些案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缺失、监管意识不足、内部控制不严密、公开公示力度不够使得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处于一种游离状态。所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已经成为了现实的要求和老百姓的期盼,更是我们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掌握各项政策,积极宣传,为加强资金监管打下基础
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包括:
(1)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2)支农惠农的项目建设资金。(3)乡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资金的安排政策,才能在制度执行、监督、使用中政策不走样、资金不流失。掌握政策要知晓政策出台背景,明确每项政策要达到的目标,掌握政策补贴对象和补贴的标准,明晰各种财政补贴发放的方式。从主观上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视,做好政策的宣传,建议在政策落实前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村干部、补贴对象代表进行集中宣讲和培训,为落实政策以及加强资金的监管打好基础。
(二)加强乡镇财政基础设施建设,为强化资金监管提供硬件保障
目前铁岭市已经在90多个乡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从硬件设施上改善了办公环境,同时开通了县、乡网络平台,为加强乡镇资金的监管工作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建议各乡镇充分利用好这些硬件设施,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办法,把涉及农户农民的相关工作全部移至便民服务大厅,建立一站式办公形式,方便百姓,强化监督。
(三)建立各项制度,为强化资金监管提供制度保障
要按上级要求建立起信息通达制度、资金公开公示制度、资金抽查巡查制度。搭建县、乡两级财政类资金监管平台。有效地解决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三个关键环节的协调运行问题。
1.建立信息通达制度
目的是为保证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及时传递,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信息通达是指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在乡镇财政所与上级财政部门之间的双向传递。乡财政要做好以下工作,确保信息通达。一要确定信息联络员,二要建立台账,三要建立信息通达管理档案。
(1)确定专人负责信息通达工作,指定信息联络员。负责归集整理乡镇财政资金相关信息及传递工作。及时登录县乡联网内部网络,浏览监管信息专用文件夹,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接收,定期报送信息回执。(2)建立资金和项目台账,详细反映资金和项目的基本情况。台账要专人负责,及时记录,定期查核,归档管理。(3)建立信息通达管理档案。将各财政政策、公开情况、落实情况等信息按时间、类别、部门等分设档案,以便及时查询及时监管。特别是对开通的便民服务网络,要加强信息网络档案的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相关制度,明确责任。
2.建立乡镇和村级两级公示制度
目的是为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监管力度,保证政策落实到位,财政政策惠及百姓,政策信息的公开公示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关键。
(1)公开公示乡镇财政监管的资金,必须按照政策相关要求,把用于乡村基层组织由各级各部门安排所有财政资金,如补助性资金、基本支出资金、项目资金等有关情况全部进行公开公示。(2)明确乡镇财政资金公开公示的主体,由资金管理的主体部门负责资金的公开和公示;并按照“谁分配、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进行公开公示。(3)资金公开公示的内容,按照相关资金管理办法执行一定要将国家强农惠农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乡村基本支出情况、补助性资金的资金名称、政策依据、补助对象、补助标准、补助数量及金额、联系电话等进行公示。(4)对乡镇财政资金公开公示的形式、地点和时限等按规定执行,公开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必须在基础信息采集后、补贴发放前,将补助性资金相关内容进行公开公示;在资金发放后,把补贴到户的具体情况要再次进行公开公示。
3.建立资金抽查巡查制度
对于财政补助性资金应采取抽查办法,乡镇财政所主要对乡镇财政监管范围的资金发放标准、补助对象、公开公示、发放程序、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对使用于项目建设资金应采用巡查办法,乡镇财政所组织人员到项目所在地的村组、农户或者项目建设施工现场等地,对资金或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视。
对补助性财政资金在抽查时主要查资金发放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如程序、补助对象、发放标准等。对项目资金主要巡查项目是否真实、是否可行,招投标公开情况,工程是否及时验收,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到位,是否形成新债务等。
财政补助性资金抽查中要注重点面结合,必须由2人以上的工作小组完成,很多项目已经纳入“一卡通”,要在在各种数据录入补贴系统之前进行核实;没有纳入“一卡通”发放的项目,要根据县级财政局确定抽查时间进行抽查核实。
(四)制定财务管理办法,强化财务监督工作
加强乡镇财务管理,是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内容。在市财政局的指导下编制好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好班级预算的执行。按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实行市乡财政“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支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的县乡财政管理方式。
建立资产管理办法、负债管理办法、收入管理办法、支出管理办法。
(五)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
一是扩大队伍。随着国家财政对三农支出数额的增加和惠农范围的扩大,乡镇财政人手明显不足,特别是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后,要充实人员,做好分工,承担起财政资金的监管责任。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对临时人员也要采取逢进必考的原则。二是加强培训。目前各乡镇财政队伍人员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业务水平良莠不齐,有些人员缺乏对新知识、新思想、新政策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应对新的工作任务,因此要对乡镇财政干部及村级财会人员加强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提供人才保证。除上级安排的培训外,各乡镇要自主进行培训。三是岗位轮换。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加强考核,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总之,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必须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监督机制上三管齐下,才能使乡镇的各项财政资金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才能克服财政资金发放弊端,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才能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才能促进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陈兰洲.强化资金管理优化投入效益[J].金融与经济,1989年05期.
[2]丁国飞.抓好乡镇企业的资金管理[J].财会通讯(综合版),1987年04期.
(作者单位:铁岭市财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