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明
【摘要】教师学会倾听,才能真切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感,从而做出正确的决断,满足学生的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学会倾听,其一,应端正倾听的态度,专注、耐心地听每一位同学的讲话;其二,科学的方法是倾听的保障。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学会倾听,才能真切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感,从而做出正确的决断,满足学生的要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倾听本身也是一种鼓励方式,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因而也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责任意识,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真正学会倾听呢?
一、正确的态度是倾听的前提
对于许多教师而言,不是不能听,而是不愿听。要学会倾听,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倾听态度。
(一)接纳与平等
一旦教师转向学生开始倾听,就意味着一种迎接和承纳:不是把学生作为学生来接纳,而是把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接纳。这种接纳也表明了一种真诚的平等和尊重,这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有时,尽管学生的表达不流畅、不清楚、不准确,甚或有错误,教师总要耐心地、专注地倾听。这是对学生的宽容、信任,也是一种乐观的期待。教育急需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信任,教师期待的目光和神情定会感染学生、感动学生。
(二)专注和警觉
当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大家他们面对学生时,总是一副全神贯注的神情,使他们具有非同一般的人格魅力,那是真正的教育者的魅力。这种专注是将一个生命的所有能量聚焦在另一个生命上,结果是迸出生命的火花。在专注中包含着警觉,对来自学生的每一种声音的方向、特点和隐藏的变化趋势保持敏感。这样的倾听是面向瞬间性的倾听,他希望抓住生命发展中那些不可重复的瞬间。
(三)鉴赏和学习
既然倾听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生命价值和意义承纳,这种价值对于教师而言,就不是全然无关的。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始终会以鉴赏的态度,欣赏每一个被倾听者声音的独特性。这必然也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是教师向学生学习,是成人向儿童学习。这一学习将会使教师返回自身,充实自身。在倾听中学习是教师的一种品质,教师的这种教育品质使教师更像学生的知心朋友、可信赖的伙伴、值得尊敬的长者。
(四)参与和体验
教师应在参与中倾听。他的倾听不是对学生声音的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听,这种主动性在倾听与精神生命的发展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这意味着作为倾听者不仅是旁观者,而且是行动者、思考者、创造者。他将通过倾听去参与学生的成长、参与创造学生的声音。参与是在体验中进行的,一方面,教师的倾听注重真实的感受性;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也构成了教师自身的教育体验,它有助于教育经验的增长和丰富。
二、科学的方法是倾听的保障
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我们的教育不能把他们当作“一块白板”或“一张白纸”而随心所欲在上面涂抹、画画,而应顺其势而引导、培养。这样,我们应该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经验和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和性格特征……倾听学生倾诉,就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倾听并不是简单的听,它是全身心投入、专注地听。成功的倾听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积极的“听话者”
一个积极的“听话者”不是无动于衷、冷漠的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倾听时要善于通过自己的体态语言、话语或其他方式给予倾诉的学生以必要的反馈,例如,赞成学生所说的话,可以轻轻地点一下头;对他所说的话题感兴趣时,可展露一下自己的笑容;用“嗯”“噢”等表示自己在认真听并鼓励他继续说下去,等等。同时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讲话,中途打断别人讲话既打断了讲话人的思路,同时也是对讲话者的不尊重。作为学生,他一般不会直接提出“请你让我把话说完”的请求,而会变得一下子没有了讲话的兴致,也会影响以后的师生交流与沟通,甚至让学生讨厌这样的教师。
(二)要适时引入新话题
为了让谈话深入下去,或更进一步了解某件事情原委,在学生说完后,教师可适时地提几个问题:“你能不能再谈谈对某个问题的意见呢?”“你认为还有……吗?”等等,让学生对有关问题、事件作出较为详尽的反映,进而使谈话更深入地进行下去。这样会拓宽他的思路,激发他的思考,有时还会使他产生智慧的火花和新的创意。
一般来说,学生只有对他熟悉、感兴趣的话题才会滔滔不绝说个不停。所以,在交谈过程中,不管是否想把话题转到别的事情上去,达到对话的预期目的,却也要等学生讲完以后,再岔开他的话题。否则,学生对你的新话题难以适应,也不会产生兴趣。
(三)要巧妙地表达教师自身的意见
在师生对话中,由于事实上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学生来说,最需要得到的是肯定而不是否定。他希望听到“对”“好”,而不是“不行”“不可以”。但教师也不能无原则地一味赞同学生的意见而放弃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使用一些委婉的言词,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不至于伤害到学生的表达积极性。
(四)要听出学生的言外之意
很多话语都包含表层和深层两层意义。教师与学生交谈时,不仅要听出其话语的表层意思,还要从学生的语情语势、身体的动作中听出话外之话,得出隐含的信息,把握他们的真实意图。有时因为表达能力的差异或学生的种种顾虑,学生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漏掉或掩盖部分内容和某些实质性的细节。因此,教师应在倾听中认真揣摸和分析其表达实质,推断出学生的未尽之意,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意图。
总之,老师要学会倾听,首先应端正倾听的态度,专注、耐心地听每一位同学的讲话。不管是优秀学生,还是较差的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都要专注地倾听,不要不耐烦,更不要打断他的话,让他表达清楚。同时,要把握科学的倾听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他们的困惑、他们的观点、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喜悦,你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