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珺
泰山学院美术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云蒙湖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及实施措施
庞珺
泰山学院美术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针对我国湖泊普遍存在富营养化的问题,依据国内外研究资料,结合云蒙湖及其流域实际,构建了以流域为单元,以生态农业、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为先导,以优化集成已有先进成熟的防治技术措施为手段,以切实有效地防治内外污染源、保障湖泊水体清洁安全为重点,以生态文明为目标的云蒙湖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思路、方式和技术措施,旨在为防治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确保用水安全,实现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云蒙湖;富营养化;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实施措施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又称水华,是指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相对封闭或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质恶化,水体功能丧失,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生态失衡的污染现象[1]。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发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20世纪50年代引起关注并逐步开展了防治研究[2]。至今,关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主要包括外源控制的生态农业技术[3]、固体废弃物生态处理及利用技术[4-6]、污水处理技术[7]、截污工程技术[8,9]、人工湿地处理技术[10-12]等,内源防治的底泥疏浚[13]、钝化[14]和原位覆盖[15]技术、深层曝气技术[2,16]、人工除藻技术[17]、秸秆控藻技术[18,19]、生物修复技术[20-22]等。这些技术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与修复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然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利用、生态环境肆意破坏的大背景下,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仍十分严重。据最近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在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分别有53%、28%、48%和41%的湖泊(水库)富营养化,亚太地区为54%,我国为60%[23]。在中国第2次对138个面积大于10 km2湖泊现状调查中,发现富营养化湖泊比例超过85.4%,其中重富营养化的湖泊比例超过40.1%[24]。这种局面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围绕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我国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但迄今为止,收效并不理想[25]。国内外实践亦证明仅靠单一的技术措施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并不能收的满意的效果。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技术模式十分必要。
云蒙湖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城东15 km,原名岸堤水库,为山东省第二大人工湖。始建于1959年,占地4200 hm2,库容10×108m3,平均蓄水7.82×108m3,灌溉面积10.73×104hm2,每年平均向下游供水3.8×108m3。是临沂市最为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承担着临沂市区和周边及下游15个重要城市2000多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现在,云蒙湖已发展成为集灌溉、防洪、养殖、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开发区。
云蒙湖流域地处沂蒙山腹地,质构造复杂,地形为低山丘陵,其中山丘区约占85%,平原约占15%,总流域面积1693 km2。东汶河是流域的主要干流,主要支流有桃墟河等18条河流,发源于蒙阴县西部、北部山区,为淮河流域沂沭泗河水系。流域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8℃,年无霜期平均为200 d,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506.5 h,年平均降水量822.2 mm。流域地带性土壤为棕壤与褐土,土层瘠薄,经济基础薄弱,以农林生产为主。
然而,在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产、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加大,同时,废弃物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对滞后,致使云蒙湖水体富营养化出现加重的趋势。据有关实测数据资料显示,2011年云蒙湖水体中COD浓度为22.12 mg/L,TP为0.06 mg/L,TN为7.65 mg/L[26]。其水体已达到了富营养化甚至严重富营养化程度,对区域的生产、生活用水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如何解决云蒙湖重富营养化的问题,保护好水源地,确保用水安全,全面实现该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地面临且亟需解决的重大任务。
自然界的许多湖泊,在形成初期水体处于贫营养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外来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不断进入湖泊水体,使水体的肥力增加,大量的浮游植物和其他水生植物生长繁殖,为草食性的甲壳纲动物、昆虫和鱼类等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当这些动植物死亡后,它们的机体沉积在湖底,积累形成底泥沉积物。残存的动植物残体不断分解,由此释放出的营养物质又被新的生物体所吸收。周而复始,不断演化,湖泊水体就从贫营养逐渐演变成为富营养。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加大,工业废水、城市及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农药、化肥过度施用,牲畜粪便逐年增加,水土流失日益加重,致使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入河流和湖泊,加快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可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不单单与所接纳的污染源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区域人类社会经济不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可以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流域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治湖泊富营养化,必须从流域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这个复合大系统出发,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综合防治技术模式。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云蒙湖及其流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建立并实施以云蒙湖流域为单元,以生态农业、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为先导,以优化集成已有先进成熟的防治技术措施为手段,以切实有效地防治内外污染源、保障湖泊水体清洁安全为重点,以生态文明(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技术模式是切实可行的(见图1)。该技术模式充分考虑了湖泊富营养化形成机理和产生的原因以及流域的实际情况,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从源头(流域内各种污染源)、过程(污染物质迁移传输途径)和湖泊水体本身,采用多种不同的防控、治理、修复技术并加以优化集成应用,对云蒙湖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综合防治和全面修复,达到了标本兼治之目的,既防治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又实现了区域生态文明,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技术应用、投资大、效果差、实施困难的弊端。
为确保云蒙湖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技术模式快速有效地实施,针对目前云蒙湖流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当理清思路,注重方式方法,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系统全面地做好各项防治工作,方能收到最满意效果。
4.1 基本思路及方式
实施蒙湖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技术模式的基本思路及方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和全民共同参与,典型样板示范推广应用,分重点、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逐步实施。
图1 云蒙湖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技术模式示意图Fig.1 Technology mode of integrated control against the eutrophication in Yunmeng Lake
水体富营养化的综合防治关系到人类用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政府的组织指导下,动员和鼓励全社会及全民共同参与,全面开展综合防治的各项工作。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进一步落实地方行政领导任期内的综合防治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向同级人大报告综合防治工作的制度。认真做好区域综合防治规划,制定技术实施方案,设置建设项目并组织实施。做好任务分解,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分工协作,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领导干部和群众以及全社会对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意识。领导重视是顺利开展综合防治工作的关键,群众及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基础,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宣传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危害,引起全社会对该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的高度重视,认清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对保障安全用水、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唤起全社会对流域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意识。推进公众和全社会参与,形成治水合力,使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形成“水资源保护搭台、各级政府导演、政府各部门唱戏、群众和全社会参与”的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工作大格局。三是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推进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坚持依法行政,更新观念,转变工作方式,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对生态建设项目、开发建设项目和技术服务体系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强化水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作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体系,加快配套地方法规和管理制度的建设。严格依法办事,强化执法检查,坚决依法查处违法案件,杜绝水污染的人为现象,确保水体资源的清洁安全。四是要深化投资改革,加大资金投入。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光靠社会融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因此,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加大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探索、完善有关政策,深化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改革,采取优惠和扶持措施,吸引民营资本和其他资本投入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形成政府、社会及群众共同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五是要注意政策研究,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补偿机制。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要认真研究制订水资源保护补偿和投入等鼓励支持政策,以利于在更大范围、更广泛地调动全社会力量,投入到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工作中去,加快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的步伐。六是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抓住典型,注重实效。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重、技术复杂、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因此,在实施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技术模式的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掌握难易,分清轻重缓急,采用适宜有效的技术措施,注重防治工作实效,稳扎稳打、分期分批的逐步实施。要搞好试点、抓住典型、建好样板,为后续工作积累经验、形成范式,促进快速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好示范效应,使水体富营养化综合防治工作又好又快的有序进行,最终实现云蒙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全面根治。
4.2 主要技术措施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来自流域范围内各种污染源所排放的大量含有氮、磷等污染物质进入湖泊所致。这些污染源主要包括:农田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农业固体废弃物和农村生活垃圾以及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等;工矿企业生产废水和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垃圾等。为有效地防治湖泊富营养化,关键是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消减、控制和治理各种污染源,修复已污染的水体。
4.2.1 污染源主要消减技术措施消减污染源是从源头上降低或消除污染物质的产生量或排放量,这是防止湖泊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
a.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防止农业面源污染。云蒙湖流域面积1693 km2,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云蒙湖流域1986、1995、2010年农业施用化肥量——氮折纯量分别为20、70、150 kg/hm2,磷折纯量分别为5,10,15 kg/hm2,呈上升趋势[27,28]。必须加以控制和消减。应当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目标,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采用耐干旱、耐贫瘠、高产优质品种培育技术,生态种植技术,科学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减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使农林作物生长既满足要求,又不产生多余的残留物质污染环境。
b.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防止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和各种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避免进入水体污染环境。农村生活污水量小且分散,不易集中收集处理,可在农户庭院内及其周围,种植林草、花卉和蔬菜等,将富含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引入其中进行灌溉,通过自然净化和生物利用过程,既使生活污水得到消减,又发展了庭院经济,美化了环境。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引污灌溉的试验表明,磷的去除率为92%~99%,氮的去除率为52%~95%,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对于农业固体废弃物,可采用生态化处理和利用技术,将其集中收集加工成畜禽饲料,或生产转变为生物质能源,或与农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混合生产有机肥料等。这样既变害为宝,又消减了污染源。
c.积极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实现清洁生产,防止工业点源污染。对现有工矿企业要加快生产设施、仪器设备、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的更新改造,在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降低能耗、水耗,最大限度地减少“三废”排放量。对排放量不达标的企业,应坚决关掉。对新上企业,必须做到“三同步”。更重要的是要在发展环保产业、实现清洁生产的科学发展前提下,通过科学预测和规划,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上一批经济效益高、技术含量高、没有污染的工矿企业。
d.节水减排,控制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为有效地消减城市生活污水,要采取节水技术措施,如节水器具、节水设施等,控制和降低用水定额;同时,采取分质用水、循环用水,提高重复利用率,比如将居民的洗刷水用来冲洗厕所,某些生活污水可用来灌溉景观绿地等。最大限度地消减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e.加强城市垃圾的管理和处处置,防止污染物随雨水进入水体。城市垃圾的乱堆乱放,严重影响城市景观,污染水体和环境,是不容忽视的污染源。国外在城市垃圾的处理利用方面做的较好,有许多经验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城市垃圾尽量不要填埋和焚烧,避免二次污染。要做好分级收集、处理和利用,变垃圾为资源。
4.2.2 污染物质迁移过程中的主要控制技术措施目前,某些污染源还无法完全消减,可进一步利用拦截和阻断技术,阻碍剩余污染物质的运移、或延长污染物质的迁移路径、或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加以净化利用,实现污染物质迁移与扩散的范围及数量最小化。这是防止湖泊富营养化的保障措施。
a.做好工业及城镇污废水处理,杜绝乱排乱放。工业及城镇污废水应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城镇要健全污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工矿企业要有污水处理设施,城镇要建污废水处理厂,工业及城镇所有污废水都必须通过处理设施和处理厂予以处理,并根据处理后的水质做好重复利用,严禁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b.加强水土保持,防止污染物质的进一步扩散。水土流失蚕食耕地,土壤中的氮磷钾等物质随泥沙进入水体,淤积河湖,污染水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必须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一是应用生物技术措施,选择适宜的物种和群落配置,大力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育草,保护和扩大林草植被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以涵养水肥,降低土壤侵蚀,防治水土流失;二是实施工程技术措施,在易于水土流失的坡地区修建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对于山溪冲沟等可修建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工程等,在农田和林区修建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利用上述工程拦截雨水和泥沙,控制水土流失;三是采用耕作技术措施,通过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保土蓄水,改良土壤。
c.建设生态河道,改善河流生态系统。河流是一个流动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对外源污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其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将造成自我净化恢复能力丧失,水质恶化,导致湖泊、水库等接纳水域的水质污染、富营养化加重及生态失衡。建设生态河道可修复良好的河流生态系统,净化水质,对湖泊、水库等接纳水域的富营养化治理有重要作用。可通过采取人工整治、河道疏浚等工程技术,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扩大生境面积,增加生境多样性,提高自净能力;采取植被、生态混凝土等多种生态材料进行生态护坡、生态驳岸和生态筑堤,修复河床断面,恢复河床的多孔质化,为水生生物重建生息地环境,既可净化水质,又可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采取河岸带生态重建系列技术,修复河岸带生态系统,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以及调节区域C、N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功能;根据水质情况,采用微生物技术,选育高效菌株制成为微生物复合制剂投入水体,以净化污水、分解淤泥、消除恶臭等。
d.建造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污染物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外源污染物质通过河流大量汇入湖泊所致。在河流入湖口可选择适宜河段建造人工湿地,通过生物净化系统净化入湖水质,可大大降低有机物、氮、磷对湖泊的输入,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作用显著。人工湿地是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目前,在我国正日渐流行。人工湿地具有:对污水中BOD、TSS、大肠杆菌、氮和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净化效果好,运行管理方便,投资运行费用低,可以存储洪水和暴雨等地表径流,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功能,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等特点。因此,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控制和净化污染、防治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
4.2.3 湖泊内源治理与生态修复主要技术措施通过污染源消减和污染物质迁移扩散的拦截、净化和控制,减少或避免了进入湖泊的污染物质。对于少量进入湖泊的氮磷等污染物质和湖泊内源污染而引起湖泊富营养化,就应该进行治理和修复。
湖泊内源污染主要是指进入湖泊中营养物质沉降在湖泊底部表层,在一定的条件下向水体释放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对于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湖泊,沉积物中的污染物不断释放进入水体,即使在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情况下,湖泊仍会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可见内源污染治理十分重要。
对湖泊内源营养负荷的治理与修复主要采用底泥疏浚及资源化利用技术,清除湖泊内源污染,若底泥中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含量达标,可将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物含量丰富的底泥用于制造高效生物活性有机堆肥农用,使底泥含有的有机物重新进入自然环境,从而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同时,能够降低湖水中的营养物质的浓度,增加湖泊的蓄水量,大大改善湖泊的水质状况和生态环境,提高湖泊的可利用效能,延缓湖泊的衰亡,这是一种消除湖泊内源污染、修复湖泊富营养化、改善湖泊生态环境、实现长效治理目标的治本之策;采用生态修复技术,通过利用水生植物、动物从水环境中吸收或者去除营养物质,从而来规范生物结构和改进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对水生动植物要及时收割和捕获,以控制大型水生植物最低限度维持量和各种水生动、植物合理的组合比例,严格控制藻类蔓延泛滥,确保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功能的长期稳定地发挥,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平衡,形成基本的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结构及具有循环功能的食物网关系,提高湖泊水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达到抑制湖泊富营养化之目的;采用工程整治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等,整治滩涂,生态护岸,绿化湖岸带,构建湖周岸边生态系统,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防治泥沙和污染物质入湖、降解环境污染、净化水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功能,使与湖泊水体构成一个完整、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实现湖泊的健康和可持续运行。
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污染源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体所致,但其形成机理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因此,防治湖泊富营养化必须以流域为单元,集成多种技术措施,动员全社会参与,系统全面地实施综合防治技术模式,方能标本兼治,取得实效。
[1]金相灿.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丰茂武,吴云海.国内外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与展望[J].广州环境科学,2006,21(4):8-11
[3]黄标,Emmanuel Frossard,孙维侠,等.瑞士生态农业措施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效果介绍[J].土壤,2011,43(3):329-335
[4]孙坚,耿春雷,张作泰,等.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现状[J].材料导报A:综述篇,2012,26(2):105-109
[5]董雪云,张金流,郭鹏飞.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8):86-89
[6]郝艳,任连海,王攀.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与模式[J].绿色科技,2013(12):143-145
[7]施汉昌.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39(2):1-3
[8]Carvalho L,Beklioglu M,Moss B.Changes in a deep lake following sewage diversion a challenge to the orthodoxy of external phosphorus control as a restoration strategy[J].Freshwater Biology,1995,34(2):399-410
[9]展巨宏,李辉,李强,等.河流综合截污工程对昆明船房河水质的改善效果[J].环境化学,2014,33(1):148-153
[10]林文周,李莹莹.人工湿地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12,30(4):98-111
[11]Coveney MF,Stites DL,Lowe EF,et al.Nutrient removal from eutrophic lake water by wetland filtration[J].Ecol Eng,2002(19):141-159
[12]赵昕悦,杨基春,邱珊,等.人工湿地系统研究技术展望[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5(2):128-133
[13]钟继承,范成新.底泥疏浚效果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湖泊科学,2007,19(1):l-10
[14]贾陈蓉,吴春芸,梁威,等.污染底泥的原位钝化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7):118-122
[15]朱兰保,盛蒂.污染底泥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3):38-41
[16]Metcalf&Eddy Inc.Wastewater engineering:Treatment and reuse[M].USA:McGraw-Hill Science/Engineering/Math,2003:940-982
[17]刘洁,王毓丹,陈建,等.论现代除藻技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5):532-535
[18]Barrett PRF,Curnow JC,Littlejohn JW.The control of diatom and cyanobacterial blooms in reservoirs using barley straw[J].Hydrobiologia,1996,340(1-3):307-311
[19]Islami HR,Filizadeh Y.Use of barley straw to control nuisance freshwater algae[J].Journal 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2011,103(5):111
[20]王瑜,刘录三,方玉东,等.生物操纵方法调控湖泊富营养化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9,19(12):1296-1301
[21]王军霞,张亚娟,刘存歧,等.生物链调控技术防治湖泊富营养化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735-1737
[22]朱联东,李兆华,李中强,等.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关键技术[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5):1-4
[23]沈建国.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毒性机理和检测方法[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17(1):10-11
[24]杨桂山,马荣华,张路,等.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J].湖泊科学,2010(6):799-810
[25]赵永宏,邓祥征,战金艳,等.我国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与控制策略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3):92-98
[26]陈志笃,王立志.云蒙湖前置库生态效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8):11489-11490,11527
[27]孟晓云,于兴修,泮雪芹.云蒙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2,33(6):1789-1794
[28]孟晓云,于兴修,泮雪芹.云蒙湖流域非点源磷污染时空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4):91-94,98
Technology Mode and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Integrated Control against the Eutrophication in Yunmeng Lake
PANG Jun
College of Arts/Taishan University,Taian271000,China
With regard to the main problems of lake eutrophication in China,based o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data, combining with the Yunmeng Lake and its situation,a mode of the integrated control against eutrophication in lake was set up by taking river basin as a unit,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nd cleaner production as the guide,optimal integration of advanced technical measures as means,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pollution sources and ensure water security as a key,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s a goal,and the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of ideas,method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design to combat lake eutrophication were put forward.The ultimate aim is to provide certain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ake eutrophication and ensure water security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ociety,economy,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Yunmeng Lake;eutrophication;integrated control;technology mode;implementation measures
X524
:A
:1000-2324(2015)06-0902-06
2015-08-12
:2015-09-06
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2014kjhm0207)
庞珺(1985-),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等研究.E-mail:pangjunc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