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现代临床应用

2015-03-24 17:12秦李凡杜文东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

秦李凡 杜文东(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四逆散现代临床应用

秦李凡杜文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四逆散始见于《伤寒论》,为历代应用广泛的经方。其原文描述了多个主治症候,对现代病证的治疗提供了多种治疗思路。在此笔者通过结合临床实例阐明该方临床应用。

关键词四逆散;肝郁气滞;临床应用;现代应用

四逆散来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文如下: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方: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四逆散功用在于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要治疗阳郁厥逆证和肝脾不和证。全方可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则病症自愈。其中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理气,宣阳解郁,为君药。芍药敛阴,养血柔肝,为臣药。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破滞气,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增疏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芍药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芍药配甘草能缓急舒挛,和肝脾止痛。仲景选药精湛,配方法度严谨。全方合奏和解表里,疏肝理脾之功,为宣达郁滞之良剂,故使因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肢的厥逆自愈。

仲景临床应用此方时非拘泥于四逆一证,而是依据具体病情,列举多种可能见到的症候,临床凡见此类症候,只要具备气机郁滞、肝脾不和的病机,皆可考虑四逆散。故本方在临床上运用广泛,笔者在此结合临床医案报道分析对于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1. 临床治疗

1. 1咳嗽

咳嗽多由于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而四逆散多应用于肝气犯肺之咳嗽,患者大多在咳嗽难愈,口苦咽干,痰少质黏的同时,兼有情志不遂、心情抑郁。肝主升发之气,以升发为畅,肺主肃降之气,以肃降为顺,肺与肝密切配合,一升一降,调畅全身气机。情志抑郁则肝气郁结,失其宣泄升发的功能,从而影响了肺气的肃降,因此咳嗽多较严重、难愈。应用四逆散,能调畅气机,透邪解郁,使肝气得以顺畅,推动肺气肃降功能恢复正常,肝升肺降,升降和调,因而咳嗽自止。

其兼有风寒束肺者,加三拗汤及止嗽散;兼有化热之象者,加桑菊饮;咳嗽化燥伤阴者,加桑杏汤;肝火较盛,木火刑金者,加黄芩泻白散及黛蛤散;后期肺阴亏耗者,加沙参麦冬汤。

病例[1],患者陈某某,女,30岁,教师,于2004年12月5日就诊。主诉:咳嗽1周。患者于1周前遇风寒后出现咳嗽,痰少,无发热、流涕等其他不适。咳嗽早晚加剧,咳时常伴溲出,呛嗽阵作,难以止住,遂至门诊静滴头孢噻肟钠,口服咳必清等止咳药。3天后咳稍平,但晨晚仍剧,于是转中医治疗。刻诊:咽痒,咳嗽,以干咳为主,晨晚加剧,咳时腹肌疼痛,溲出,口不干,入睡后咳止,睡眠尚可,饮食正常,舌淡苔薄,脉浮紧。予以三拗汤加减:麻黄9g,杏仁9g,甘草5g,百部9g,桔梗9g,蝉蜕6g,白前9g,五味子6g,鱼腥草15g,2剂。药后患者述咳嗽稍见好转,仍觉不适。仔细询问病史,方知患者近来工作不顺心,且于上周外出时受寒而起。遂于上方中加入四逆散,处方:麻黄9g,杏仁9g,甘草5g,柴胡9g,枳壳9g,白芍9g,百部9g,薄荷5g,桔梗9g,蝉蜕6g,五味子9g,鱼腥草15g,3剂。药后第1剂,咳大减。3剂后,咳已止。

笔者按:此患者工作不顺,本有肝气郁结,而复感外邪,肺气失宣,加之肝气犯肺,肺气上逆,因而咳嗽不止,辨证关键在于情志抑郁,以四逆散疏肝理气,从而推动肺气肃降,则咳止病愈。

1. 2心悸

心悸可由于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所致,亦可由于痰、饮、瘀、火扰心,心神不宁所致,前者属虚,后者属实。而可用四逆散治疗的心悸多在上述病因基础上,伴有烦躁易怒、情绪激动时易发等肝气郁结的症状特点。心主神志,肝主疏泄,心肝皆与精神、情志活动相关。肝主疏泄而调节精神情志活动,则有利于心主神志。如果肝气郁结,则可导致心神不安而出现心悸的症状。投以四逆散,疏肝解郁,使肝主疏泄功能恢复正常,则心悸自止。

临床常见兼有心气虚,心虚胆怯者,加安神定志丸;气阴两虚者,加生脉散;兼有心阳不足者,加桂甘龙牡汤。

病例[2]:患者李某,男,50岁,1985年5月4日初诊。患者反复心慌心悸已多年。近年来逐渐加重,伴胸闷憋气,头晕目眩,左胁掣痛,院腹不适。1 9 8 2年经某医院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住院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近日因工作紧张,情绪激动,上症复发,伴烦躁易怒,夜寐梦多,神疲乏力,面色欠泽,舌质暗红,苔黄,脉结。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心律不齐。证属心悸。乃肝气郁结,气阴两亏所致。治以疏肝理气、益气养阴。方选四逆散合生脉散加减:柴胡6g,枳实9g,赤芍12g,甘草6g,参须(另炖) 6g,五味子9g,麦冬12g,生地黄12g,桂枝3g,丹参30g。日服1剂。服2剂后,心慌心悸减轻,左胁痛次数减少,纳食增进,夜寐尚可。守方加减,治疗月余,心悸消失而出院。出院后服上方加减,每日1剂,持续半年,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1986年1月随访,未见复发。

笔者按:此患者工作紧张而致肝郁,气郁日久,化火伤阴而烦躁易怒,辨证关键亦在于情志不畅,以四逆散调畅肝气,使其疏泄复常而有利于心悸的平复。

1. 3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病因多样,临床上以肾系疾病为主,但并不绝对,其与肝、肺、脾、三焦都密切相关。可与四逆散治疗的小便不利,多由肝气郁结,疏泄不及所致,临床上具有情志抑郁或多烦善怒,胁腹胀满等症状特点。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肝肾藏泻互用。肝气疏泄,可使肾开合有度,功能正常,小便通利,若肝失疏泄,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用以四逆散,疏肝理气,肝气畅通,推动肾与膀胱之气化,则小便通利。

临床上常见有小便不利而痛引会阴或夹有结石者,加三金汤;下焦湿热者,加八正散;脾气虚者,加补中益气汤。

病例[3]:向某,男,40岁。1994年8月6日住院。左侧腰腹部阵发绞痛4天,痛引会阴,伴尿频尿急尿痛。B超检查提示:双肾结石,左输尿管上段结石伴左肾积水,右输尿管下段结石伴右肾积水,尿常规示硝酸盐阳性,红细胞( + + + )。诊断:泌尿道结石。8月8日开始服用中药四逆散加味,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5g,郁金10g,金钱草30g,鸡内金10g,白术10g,山楂12g,麦芽12g,茯苓15g,海金沙10g,石苇10g,炙甘草6g。于8月10日早上小便时排出如黄豆大小的结石一粒,绞痛消失,尿频尿急尿痛消失,感两侧腰胀痛,能忍受。因经济问题于8月13日出院,继续服上药15剂,结石先后排出,症状体征消失,B超复查尿路无结石影,肾脏无积水,痊愈。

笔者按:此患者痛引会阴,会阴乃肝经循行之处,因此证属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日久而成结石,辨证关键在于痛引会阴,以四逆散疏肝解郁排石。

1. 4腹中痛

腹痛多由于气机郁滞,脉络痹阻或经脉失养所致。以四逆散治疗的腹痛症状多有腹痛痛无定处,胀满不舒,攻窜两胁,嗳气频繁等。肝气郁结,疏泄失司,气机郁滞不通,故腹胀痛。四逆散疏肝理气,更有白芍止痛,故治疗腹痛可获佳效。

临床上,气滞较重,伴胁肋胀痛者,加金铃子散;伴腹痛肠鸣腹泻者,加痛泻要方;兼少腹绞痛,阴囊寒疝者加天台乌药散。

病例,为笔者跟随张小龙教授抄方期间所得,患者王某某,女,42岁,工人,于2014年1月24日至常熟市中医院就诊。主诉肠胃不好,腹泻时作。经诊可知,患者腹痛腹泻,泻前腹痛尤甚,泻后痛减,平素纳食欠佳,嗳气频繁,时有吞酸,苔白腻,脉弦。证属肝胃不和证,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用四逆散之衍生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醋柴胡15g,枳壳10g,生白芍10g,香附10g,粉川芎10g,陈皮10g,炙甘草5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防风5g。日服一剂,服7剂后复诊,称腹痛泄泻已止,望继续服药,得以调养身体。医遂以四君子汤加减调理。效佳。

笔者按:此患者泄前腹痛,嗳气吞酸,皆为肝脾不和之征,辨证关键在于嗳气频繁,以四逆散调理气机,疏肝解郁。

1. 5泄利下重

泄利的病因多为脾病湿盛,但也有例外。四逆散主治的泄利系肝气郁滞,肝木克土,脾运失健所致,而下重则是气机郁滞的典型症状。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运化功能。只有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顺,脾胃才能升降有序,运化正常,若肝失疏泄,木不疏土,无以助脾之升散,使脾失健运,则可发为"泄利下重"。但在临床上,因气机不畅,推动乏力,病人反而常以"便秘"作为主诉就诊,此"便秘"多为便而不爽,肛门重坠,其产生的病机与上述"泄利下重"相同,皆为肝郁所致,并非真正的肠道津液不足,治疗上不应以润肠通便为主,而因以疏肝理气通便为宜。

若兼有脾虚证者,加四君子汤;兼有食滞者,加保和丸。

病例[4]:苏某,男,45岁,教师,于2008年3月20日初诊。患者诉便秘10余年,开始3日一行,后5~7天1行,并且必须饮番泻叶水,或口服肠清茶,或用手扣肛门方可排便。现腹胀气满,胃脘饱胀,食纳减少,心烦,夜晚难于入睡,或睡之易醒,舌苔薄黄,脉弦有力。证属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证,治宜疏肝理气通便,拟四逆散加味:柴胡10g,芍药20g,枳壳10g,炙甘草6g,厚朴10g,莱菔子30g,苏子10g,生大黄5g (后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5剂。3月25日,二诊,患者大便每日1次,软硬适度,腹胀,胃脘饱胀明显改善,夜能安寐,舌苔白润,脉平和,嘱守上方,去大黄,隔日服1剂,大便仍能按时每日排1次,量中等,脉缓有力,舌淡红润,仍嘱服上方,每周1剂直到大便正常方停药,同时嘱患者加强煅炼,多吃水果,每天定时排便。

笔者按:此患者腹胀气满、胃脘饱胀,证属气机郁滞,因气滞而致便秘治当调畅气机,辨证关键在于脘腹胀,当以四逆散理气从而通便。

2. 小结

四逆散是仲景《伤寒论》的经典古方,为历代医家广泛应用,疗效确切而肯定。四逆散的使用指针主要是肝郁气滞,对于四逆散主证"四逆"而言,患者通常胸背身体不冷而四肢冰冷,此则提示其病症并非由于阳虚所致,而是因气郁所致的血脉不和导致的,治疗上因以活血理气为主,宜四逆散加减。不论是咳嗽或心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病机都是肝郁气滞,投以四逆散,此属"异病同治",皆可以疏理气机从而治疗其病症。但在临床上,同为肝郁证的病人,其情况也是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治疗上不应死板的套用原方,应当在辨别每个病人证候特点的基础上加减药物,如以咳嗽为主证的患者,应当加入止咳平喘药;以心悸为主证的患者,应加入重镇安神药;以小便不利为主证的患者,应加入通利小便的药物;以腹痛为主证的患者,应加入缓急止痛药;以泄利下重为主证的患者,应适当加入止泻药;以便秘为主证的患者,应加入润肠通便药。只有灵活运用方药,才能在临床上获得佳效。

参考文献

[1]陈颖.四逆散在咳嗽中的应用体会[J].福建中医药,2007,38 ( 3) :33.

[2]毛志红.四逆散加减治疗心悸[J].桂林市中医院内科,1987,10 ( 2) :45.

[3]刘海清,历淑芬,张俊杰,等.四逆散治便秘举隅[J].云南中医杂志,2009,30( 7) :42-43.

[4]徐振盛,段迎喜.四逆散加减治疗急症脘腹痛[J].中国中医急症,1993,2( 1) :23.

【中图分类号】R289.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 2015) 12-0039-02

作者简介:秦李凡,女,1993南京中医药大学11级本科生。*通讯作者:杜文东,男,1950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手术设计与临床应用
亚甲蓝染色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