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娟
(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 上海 200333)
临床中通常将能够引起急性腹痛、需要立即作出判断的腹腔内急性病变统称为急腹症,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按照病变类型可以将外科急腹症分为腹腔内出血、空腔脏器梗阻、感染和炎症、脏器缺血四大类[1]。本文中将通过对临床急腹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他临床护理的有效措施,以期提高急腹症的护理质量,具体报告如下。
以我院急诊科2014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56 例急腹症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5 例,女性21 例;年龄20 -74岁,平均(42.67 ±4.81)岁;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25 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4 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7 例,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5 例,肠梗阻5 例。
本组56 例急腹症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43 例,保守治疗13 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死亡病例。
成立院急诊护理小组,每组由1 名主治医生及2 名高年资、急救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护理,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
由于急腹症发病危重、而且发展速度快,患者身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查体配合与治疗依从性。因此,在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稳定患者的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增强治疗信心。尤其是对老年、儿童急腹症患者,要注意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以协助医生尽早确诊。
相关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腹部体征检查方法,观察患者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肉紧张程度、范围等情况,如急性胃扩张可见上腹胃蠕动波;肠扭转的临床表现为不对称的腹胀;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全腹膨胀等。腹痛最显著的部位或最先出现疼痛的部分通常就是病变部位,因此要注意仔细询问病史,但是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不能单纯通过腹痛的程度来判断病情的程度。要准确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面色、末梢循环、皮肤弹性和尿量等情况[2],预防休克及脱水的发生。另外,要仔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腹痛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以及加重和缓解腹痛的因素等,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及现阶段治疗情况[3]。
患者入院后应早期进行胃肠减压,在观察期与治疗初期应该指导患者禁水,以减轻腹胀程度,并对患者24 h 液体出入量进行记录;另外,医护人员要为患者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并做好口腔护理;对急腹症患者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可以清除其消化道内的积液,缓解消化道梗阻[4]。
手术治疗是大多数急腹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因此护理人员要 协助医生做好急诊手术的术前准备,对手术所需的机械、药品等进行清点检查,协助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化验、标本送检等,及时收取报告单、做好药物过敏试验、配血,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治疗的目的与相关注意事项,取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
(1)切口出血:术后早期出血通常发生于术后20 ~48 h,常见的出血原因有感染、组织坏死等,术后密切观察切口及各种引流管是否存在出血现象,及时更换被血液浸湿的敷料;对于切口附近出现持续的、大量出血的患者要谨防术后出血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术后腹腔内出血的腹部体征经常会被伤口疼痛、腹胀等被掩盖,因此在观察患者各项指标的同时要结合生命体征、全身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争取早发现、早处理。
(2)感染:术后感染是急腹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病情危重,手术复杂、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在术后要加强感染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
(3)切口裂开:术后患者如果用力咳嗽、深呼吸或排痰都会增大切口张力,从而造成切口裂开,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相应保持措施,在用力前将腹部切口固定好,避免切口裂开。
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以鼓励其进行适度的早期下床活动,以提高患者的肺活量,便于咳痰,同时也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另外,早期活动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也有助于预防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5]。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早期下床活动的患者要加强对引流管的固定,避免脱管及污染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应及时遵医嘱给予广谱抗生素药物,避免感染的发生。
对急腹症的病因进行早期判断与对症处理,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护理质量。
[1] 谷春梅.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12(46):356 -357.
[2] 林玲.急腹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4,2(7):956 -957.
[3] 张旭.急腹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2013,6(12):449.
[4] 胡琳,柯少娟.急腹症的分诊和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12(46):357 -358.
[5] 杨爱华.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护理体会与实践[J].大家健康,2012,11(06):451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