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 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症状有麻木、疼痛、灼热感、蚁走感,手套样及袜子样感觉或刀割样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至今仍旧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本院近4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以便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河南南阳方城县中医院内分泌科2010~2013年住院患者,共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156)和对照组(n=144),治疗组男72例,女84例,男女之比0.86∶1;年龄 19~84 岁,平均年龄(59.5±1.7)岁;糖尿病病程2~30 年,平均(16.0±1.0)年;合并周围神经病变 1~29 年,平均(8.5±1.0)年。对照组男68例,女76例,男女之比0.89∶1;年龄30~80岁,平均(58.7±1.5)岁;糖尿病病程2.5~30年,平均(16.1±1.0)年;合并周围神经病变6个月~30年,平均(8.1±1.0)年。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依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周围神经分类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标准进行诊断[1]。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全部患者均接受正确的饮食、运动指导之后,根据病情配合应用口服降糖药或(和)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5.4~9.0 mmol/L范围内[2],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内治法: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或川芎嗪或生脉针,口服甲钴胺分散片[3]、骨化三醇软胶囊;配合内服中药:黄芪30 g、当归20 g、茯苓20 g、山药20 g、白术15 g、枳壳8 g、麦冬15 g、白芍 15 g、川芎12 g、桃仁 10 g、红花12 g、黄芩10 g、丹皮10 g、川牛膝15 g、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桂枝10 g、佛手12 g。肝主筋脉,脾主四肢肌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属肝阴不足、脾气亏虚导致四肢气血化生不足、四肢筋脉失养所致。此方作为基本方,随症状适当加减。胃热盛,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频数、舌红苔黄厚、脉数或细数加黄连10 g、石膏20 g。痰湿重者,形体肥胖、痰多、肢体困重、头懵晕,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腻、脉弦滑,加苍术10 g、泽泻10 g、陈皮12 g、姜半夏10 g。血淤重者,肢体麻木刺痛、感觉异常、肌肤甲错、舌暗脉涩者加丹参20 g、阿胶15 g,黄芪改为50 g;每天1剂分早晚2次温服。(2)外治法:麻黄 10 g、白芷 10 g、透骨草 30 g、伸筋草 30 g、豨签草30 g、川牛膝15 g、川芎12 g、黄芩10 g、丹皮10 g、川木瓜15 g、鸡血藤30 g、夜交藤30 g、赤勺15 g、白芍15 g、甘草5 g、水煎,先熏后洗30 min/次,1次/d,水温以38℃~40℃为宜[4]。洗后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擦拭干净。特别注意趾缝,避免擦破。
1.3.2 对照组 全部患者均接受正确的饮食、运动指导之后,根据病情配合应用口服降糖药或(和)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5.4~9.0 mmol/L范围内,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或川芎嗪或生脉针,口服甲钴胺分散片、骨化三醇软胶囊。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症状消失,肌长无力恢复,膝腱反射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者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症状消失,肌无力恢复,膝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膝腱反射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有好转,或症状有减轻,但不持久,随后又回到从前状态,膝腱反射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每组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156例中,临床治愈96例,显效4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到97.4%。对照组144例中,临床治愈65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达到63.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据相关文献报道大概主要是代谢紊乱、血管损害、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和免疫损伤因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其病理改变以神经纤维发生阶段性脱髓鞘改变,轴索再生能力受损,同时有雪旺细胞损害及不同程度的轴突再生能力受损,累及感觉神经,影响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6]。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可达47%~91%[7],可累及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以混合性损害多见,表现为肢体远端及躯干部位的麻木、疼痛、灼热感、蚁走感,手套样及袜子样感觉损害,运动无力,行走时有踏棉垫感或有踩雪感,有的人手足及四肢剧烈疼痛,穿衣裤、盖被子时可加重疼痛;甚至出现肌肉萎缩等,现代医学除控制血糖外,多采用血管扩张剂、活血化瘀剂、神经营养剂、理疗、按摩、康复等治疗,尚未发现特效疗法,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中医认为本病应属“消渴”、“痹证”、“萎症”等范畴,病属本虚标实,而“肝阴不足、脾气亏虚、络脉瘀阻”为其主要病机,治疗“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应贯彻始终,根据这些特点,本研究自拟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方子随症适当加减。黄芪、当归补气养血,茯苓、山药、白术、枳壳益气健脾,川牛膝、透骨草、伸筋草、桂枝祛湿通络,黄芩、丹皮、麦冬、白芍清热养阴。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进行适当加减及剂量的调整,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灵活采用清热养阴、益气养血、化湿祛痰、活血通络、滋养肝肾等治法[8]。外治法主要疏利四肢络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经过近几年的临床观察,采用中西医合治法,能很快缓解病人的疾苦,疗效显著,应该发扬光大。若配合按摩、针灸等治疗,疗效更加显著。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793.
[2] 陈利平,刘梅.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用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4 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6):56-57.
[3] 张蜀平.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2):130-133.
[4] 武淑梅,刘兰英,武济华,等.中药浴对4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及危险因素影响[J].河北中医,2011,33(10):1463-1465.
[5] 王国凤,徐宁,尹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61-1667.
[6] 蔡少雄,胡子俊,朱建勋,等.甲钴胺联合银杏达膜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3,9(6):47-48.
[7] 范志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J].医学综述,2001,7(6):350-351.
[8] 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8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