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文英 谢笑英 廖桂桃 冯素娥 徐娟 陈春燕 吴丽华 黄俊丹
儿童贫血属于婴幼儿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中又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1]。婴幼儿若发生贫血,则会造成他们的体格与智力发育障碍,使得免疫力下降,从而继发其他各种疾病[2],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分析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发病情况及病因,儿童保健门诊针对管理的婴幼儿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系统2012年1月~2013年10月管理的婴幼儿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7例,女123例;年龄6个月~2岁,其中6个月~1岁婴幼儿148例,1~2岁婴幼儿10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婴幼儿临床资料,对所选婴幼儿皆在6个月、1岁及2岁时进行检查,抽取他们的左手无名指末梢的血液,进而利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器行血常规检测[3]。此外,在婴幼儿进行体检时询问家长对婴幼儿的辅食添加情况,包括是否给予婴幼儿米糊、蛋黄、菜泥等辅食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贫血检出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的贫血情况,同时对是否添加辅食与贫血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中在婴幼儿出生4~6个月就添加辅食评定为辅食添加及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评价标准[4]为:血红蛋白低于110 g/L,红细胞平均体积低于80 fl,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低于26.0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低于31%,同时排除其他因素所致贫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检出情况 250例婴幼儿中检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42例,占33.60%,其中6个月~1岁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为13.20%(33/250),1~2岁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为3.60%(9/25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与是否添加辅食的关系 通过对家长询问可知,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142例,发生贫血15例,占比10.56%;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108例,发生贫血27例,占比25.0%。经比较,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原本属于小儿“四大营养症”之一[5],已经成为我国婴幼儿重点防治疾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研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可能是铁摄入量不足比如先天储铁不足与早产等造成胎儿从母体获取的铁减少,出生后铁摄入不足,婴儿期发育过快而铁的摄入量无法满足生长需求,以及铁吸收障碍等[6]。
本研究针对250例婴幼儿进行了血常规分析,结果显示有42例婴幼儿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进一步分析可知在6个月~1岁婴幼儿中该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1~2岁婴幼儿,同时未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比例明显高于及时添加辅食的婴幼儿。为此,应加强婴幼儿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并及时添加辅食处理,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7]:第一,倡导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明显高于牛奶,而且母乳属于婴幼儿最理想的纯天然食品,不仅有丰富的营养,同时容易被婴幼儿消化,加之含有多种免疫物质,从而能对婴幼儿产生保护,降低他们体内铁的流失;第二,做好喂养指导,对于人工喂养或者无母乳喂养的婴幼儿,要及时添加含铁比较丰富的且吸收率较高的辅助食品;第三,婴幼儿的食品中应适当加入铁剂进行强化;第四,对于早产儿(尤其是低体质量)应在1~2个月就及时给予铁剂。
此外,2岁以内的婴幼儿消化功能发育并不完善,若发生腹泻或感冒等可能造成他们的食欲下降,同时患儿胃肠道吸收功能也会下降,进而引发铁摄入量缺乏或吸收减少,从而增加感冒与腹泻发生率,这些疾病又会对患儿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婴幼儿患缺铁性贫血的概率增加[8]。营养性贫血则属于最常见的全球性营养缺乏病,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其中缺铁性贫血在婴幼儿时期最为常见。铁对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有着积极的意义,若缺乏则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使得他们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还可能引发听觉传导通路周围损害。有研究认为,2岁以下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还与认知发育迟缓等因素有关[9]。基于此,就应做好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教育,同时要合理膳食,尤其是基层居民,应加强他们的健康宣教,积极做好家庭与儿童集体机构的营养知识指导,并开展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宣传,将辅食添加、平衡膳食等知识告知居民,促使他们将以往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改善,并正确添加辅食,使得婴幼儿所需各种营养的供给都能得到保障。
总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不仅是国内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当前世界范围性的课题,本研究建议要定期对婴幼儿进行相关检查,尽早发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从而及时给予预防与治疗,尽量减少该类贫血的发生,从而提升婴幼儿生存质量。
[1] 陈俊伟.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监测结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1):395-396.
[2] 刘鸿丽,张学群.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235例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6):738,740.
[3] 邱玉玲,李永萍.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2(33):121.
[4] 韩冰.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监测[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9,20(4):227-228.
[5] 汪婷,董薇,黄兵,等.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监测[J].医学信息,2012,25(8):383-384.
[6] 王久萍,孙子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228例临床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99-100.
[7] 饶兴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J].工企医刊,2011,24(6):78-80.
[8] 柴淑绒.儿童保健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773-4775.
[9] 蔡江,吴玉晶,徐荣谦,等.社区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防治思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3):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