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恶性肿瘤心理护理的有效措施探析

2015-03-24 19:21赵文静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个体化消失评估

赵文静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8)

儿童恶性肿瘤心理护理的有效措施探析

赵文静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8)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肿瘤心理护理的有效措施,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降低儿童恶性肿瘤的病死率。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1例,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分析和总结其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其心理护理的有效方法。结果:恐惧心理好转91例,消失90例;焦虑心理好转91例,消失91例;抑郁心理好转78例,消失72例;绝望心理好转75例,消失73例;孤独心理好转45例,消失43例,护理满意度为97%。结论:充分的心理评估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对疾病良好转归具有积极作用。

儿童恶性肿瘤;心理护理;心理评估;个体化;护理干预

儿童恶性肿瘤已成为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国城市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近5年来上升了18.8%,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病情牵动着全家人的心,再加上儿童心理尚未发育成熟,面对挫折和痛苦的能力较低,因此在儿童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心理障碍和心理应激表现尤为突出,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癌症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已得到多方研究的证实,因此儿童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1],笔者在护理中通过充分的心理护理评估,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方案,主动服务,充分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1例,进行心理护理,研究儿童恶性肿瘤心理护理的有效措施.男性患儿53例,女性患儿46例,年龄最大16岁,最小9个月,以3-5岁居多,平均年龄3.5岁,其中白血病患儿35例,颅内恶性肿瘤5例,恶性淋巴瘤14例,肾母细胞瘤21例,肝母细胞瘤4例,生殖细胞瘤4例,横纹肌肉瘤5例,骨肉瘤3例,病情分期II-IV期不等,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化疗,放疗等.

1.2 心理护理方法

1.2.1 护理评估

详细询问、收集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包括病情、治疗方案、家庭状况、父母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等,通过观察法、访谈法、量表法多渠道综合评估病情,从而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和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并在护理过程中进行阶段性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护理方案。在对患者进行入院心理评估时,发现患儿及家长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其中恐惧心理99例、焦虑心理99例、绝望心理75例、压抑心理78例、孤独心理45例,根据患儿及其父母的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家庭社会支持度制定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期把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整至适合治疗的最佳状态。

1.2.2 患儿家长心理干预

在儿童恶性肿瘤的心理护理中,患儿父母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患儿年龄偏小,对于疾病缺乏认知,父母态度决定着患儿的心理状态,因此做好患儿父母的心理护理是护理成功的关键。做好患儿父母的心理护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2-3]:(1)心理认知:当父母知道自己孩子患有恶性肿瘤时,第一反应就是否认,怀疑医生的诊断,甚至对医护人员恶言相向,继而恐惧,对医疗抱有过大的希望和依赖,在治疗过程中又因病情的反复而焦虑、绝望。在护理中应充分了解患儿父母的心理变化规律,根据心理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中以深切的同情心,理解患儿父母的焦虑和恐惧,主动服务、有效沟通,进而疏导抑郁情绪,调整心理状态。(2)疾病认知:通过面对面交流、发放宣教资料、座谈会等方式对患儿父母进行健康宣教,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后情况,介绍医院的治疗设备和医生的治疗成功的经验,从而使患者积极对抗疾病并能够理智对待疾病的转归,保持较为积极理智的平和心态对待疾病。(3)情绪控制:让患者家属认识到个人情绪对于患儿心理的影响,从而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将负面情绪感染到患儿,影响治疗的进展。(4)社会支持: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费用高,治疗时间长,在治疗中应向患者家属提示,寻求家庭社会支持,做好经济储备,家庭困难者协助其寻求社会帮助。

1.2.3 患儿心理干预

患儿年龄偏小,对于疾病并不了解,因此对于疾病本身没有大的心理负担,但对医院的恐惧,手术、化疗的痛苦和有创检查的疼痛,都会使患儿遭受心理创伤,从而在住院治疗中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患儿护理旨在营造轻松快乐的就医环境,减轻对医院环境的抗拒,消除患儿的焦虑心理。在患儿的护理中应以童化的心理,采用童化的语言和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患儿进行交流。如组织"小病友联谊会"让孩子们互相交流治疗体会,互相鼓励,选举治疗成功的儿童案例,进行"现身说法",用具体、简单、直接的方式传递力量和信心[4]。

2.结果

经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该组病例中恐惧心理好转98例,消失90例;焦虑心理好转99例,消失92例;抑郁心理好转78例,消失72例;绝望心理好转75例,消失73例;孤独心理好转45例,消失43例,护理满意度为97%。

3.讨论

儿童一旦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患儿全家都会陷入极度的恐慌和焦虑之中,这些负面情绪的传递和入院后手术和化疗的痛苦,势必使患儿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而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的康复和预后关系密切,心理因素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来限制恶性肿瘤的发展,而抑郁心理的改善能够提升个体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从而促进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归。

经相关研究证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恐惧、抑郁、悲观的负面心理,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5],在本组病例的研究中,通过护理评估、主动服务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绝望、孤独的心理,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对于病情的了解使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更加科学、理智,从而能够保持较为平和的心态,医患关系和谐,护理满意度提高,为治疗过程的顺利开展和疾病的预后奠定了良好基础。

[1]赵香兰,黄笑燕,虞春华.我国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现状及展望[J].中国医学创新,2014,(6):140-142.

[2]贺菊芳.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甘肃科技纵横,2013,(1):99-100.

[3]曹晓娜,吕兰芳,徐晓英,等 .癌症义工"现身说法"在住院癌症心理障碍患者中的实施体会[J].护理学报,2011,(21):70-72.

[4]武燕燕,姜亚芳.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6):405-407.

[5]张静 .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营养保健,2013,23(2):729.

R473.73

B

1009-6019(2015)08-0213-02

猜你喜欢
个体化消失评估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评估依据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消失的童年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美永不消失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