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淋巴结反应分析

2015-03-24 13:50黄丽琴
当代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卡介苗结核病肿块

黄丽琴

随着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渐升高[1],卡介苗预防接种工作越来越受到医疗卫生部门的重视,这也是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血型播散型肺结核的最有效手段[2],但接种过程中出现的淋巴结异常反应也给患儿造成了身心上的痛苦,应受到重视,本研究选取进行卡介苗接种的2213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淋巴结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2月在溧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卡介苗接种的2213例婴儿作为研究对象,男1189例,女1024例,出现淋巴结反应的4例患儿均表现为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年龄40d~5个月,平均年龄(3.0±0.5)个月,患儿来院复查发现异常反应后均转至常州结核病防治所处理,笔者为了解其出现的原因而跟进整个治疗过程。所有患儿均是健康足月新生儿,无结核病接触史,无接种禁忌证[3],出生后按免疫接种相关法规正常接种卡介苗。

1.2 研究对象 本院2012年6月以前新生儿均保证在出生1个月内完成卡介苗接种,随着医疗条件的进步,2012年6月开始,改实行产房接种(24~48h),发生异常淋巴结反应的4例患者体温、血常规均正常,肿块直径1.25~3.5cm,2例肤色正常,质硬,无粘连和触痛,边缘清楚;1例肤色暗红,肿块有波动感;1例肿块破裂,见脓液。

1.3 诊治过程 详细询问患儿病史,仔细查体,进行PPD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卡疤形成良好,其中3例患儿PPD 试验呈强阳性反应。

2 结果

依据患者肿块的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对肤色正常的2例患者,口服异烟肼(isoniazid,INH),每天10mg/kg,同时进行湿热敷治疗,1例患者在3个月后肿块完全消失,1例患者肿块逐渐液化;对于肿块破裂患者的治疗,首选将坏死组织和脓液清除干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再以混有异烟肼和利福平混悬药物的纱条填塞引流并包扎,2次/周。对于有波动感肿块的1例患者待其完全液化后切开,按照上诉同样方法处理治疗。所有患儿均痊愈,随访3个月,无后遗症出现。

3 讨论

3.1 淋巴结反应一般特点 淋巴结肿大包括干酪型、脓肿型和窦道型淋巴结肿三种类型[4],肿块多为单发,以缓慢增大为主,患儿无明显不适,多为家长偶然发现,肿块最初活动性良好,皮肤色泽正常,中等硬度,随着疾病进展,逐渐与周围组织粘连,皮肤暗红,结内含脓液,有波动感,一般无结核中毒症状,生长发育正常。

3.2 发生原因 卡介苗接种后经淋巴道运往全身,在靠近接种处的淋巴结表现直径<1cm的肿大属于正常现象[5],一般1~2个月即可消退,少数患儿出现局部脓肿甚至较严重的淋巴结炎,可能与卡介苗的活力、剂量、部位、被接种人年龄等因素相关。(1)疫苗常时间静置后菌体下沉,接种人员在配置疫苗和溶解液未混合均匀,导致部分人仅仅接种了溶解液,而另一部分人接种了含菌量大甚至未溶解的菌团,导致超过了注射疫苗的规定剂量,本研究中PPD试验结果也说明与菌量大导致的超剂量反应有关,即注入活菌量越大结素反应越强;(2)据报道[6],淋巴结反应程度与卡介苗的注射深度有关,注射越深,局部反应越大,操作过程中进针过快或者婴儿哭闹造成的针头深度不易控制而进针过深;(3)可能与患儿的身体状态有关,研究显示,年幼体弱的儿童极可能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或破溃,淋巴结强反应发生率越高。

3.3 对策 卡介苗接种是计划免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接种前应该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告知家长卡介苗接种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接种后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取得其配合,待接种完成后,嘱咐家长注意接种部位变化,指导家长触诊腋窝淋巴结,如有肿大,应及时来院治疗。同时,各接种机构应严格使用国家许可的卡介苗,接种人员在接种操作前要有规范化的培训,并由经验丰富的人执行考核,要求持证上岗,严格掌握接种部位、剂量,冻干卡介苗在配置时,按规定用灭菌注射用水将其稀释,并静置1min,摇动,使用注射器进行多次来回抽吸,促进卡介苗的充分溶解,最后取0.1mL进行注射。注意接种过程,皮内注射接种技术是接种成功的关键[8],避免注射过量或注入皮下,注射时,针尖斜向上,待恰好在表皮下时,左手拇指固定针头,缓缓注入0.1mL 疫苗使呈圆形皮丘状,顺时针旋转180°退出针头,以规范化的接种操作保证接种质量,从而达到减少异常反应发生的目的,对于异常反应及时治疗及护理,以保证患儿身心健康。

[1] 高唯唯.介苗性淋巴结结核40例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12,9(2):88-92.

[2] 林丽星.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T细胞亚群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19(3):143-148.

[3] 汪钟贤.结核病预防措施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16(4):23-27.

[4] 谢广中.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分类之我见[J].中国计划免疫,2009,10(5):313-315.

[5] 王鲁元.吸附卡介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处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0,19(5):491-450.

[6] 卢殿平,孙晓斐.对卡介苗接种反应和免疫效果的观察[J].中华临床中西医药杂志,2010,8(12):61-67.

[7] 李文山.卡介苗接种反应及其处理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29(6):243-244.

[8] 杨汝沛.儿童卡介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3(3):267-269.

猜你喜欢
卡介苗结核病肿块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卡介苗接种后发生感染的可能原因研究现况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为何要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膀胱灌注卡介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卡介苗感染人B细胞诱导细胞凋亡
355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