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萍 周雪珍 陈 亚
负压切口治疗技术是近10年来提出并开展的切口治疗新方法,它的工作原理是使开放切口密闭,使用负压将分泌液体引流,在形成相对潮湿的利于切口愈合的环境后,减少细菌菌落形成,增加肉芽组织形成,减轻切口水肿程度,刺激切口周围微血管生成,促进血液流动和切口最终愈合[1-3]。腹部切口感染是普外科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切口负压引流治疗理念及技术的普及[4],我们也开始将该技术应用到腹部感染切口的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在切口感染初期,切口内脓性渗出液较多且较为稠厚,创面污秽,明显影响引流效果。为此我科探索性地将糜蛋白酶注射液应用到感染切口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引流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3~78岁,平均57.2岁。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切口引流方法 所有患者腹部切口感染一旦被发现后,即于脓液渗出部位或切口下缘拆除1~2针缝线,将切口内脓液缓慢挤出,以棉签或镊子由拆线处探入切口内了解脓腔大小及位置,取14号硅胶引流管1根,在一端侧方剪开2~3个侧孔,将此端置入切口内脓腔最深处,先以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注入冲洗脓腔。待脓腔基本清洁后,保留硅胶管在切口内,蝶形胶布拉合缝线拆开处,将硅胶管另一端接负压袋,确保没有漏气现象。若蝶形胶布拉合效果不佳有漏气情况,可局部麻醉后在置管处缝合切口1~2针缩小创口。妥善固定引流管,每日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注意有无漏气,有无血脓块阻塞引流管,如有堵塞现象,则及时更换引流管。
1.2.2 切口处理方法 观察组取糜蛋白酶注射液(4000 U/支)以生理盐水配制成800 U/ml的溶液,自放置引流第2天起,每日通过引流管向切口内注入糜蛋白酶溶液3~5 ml(视切口脓腔大小决定注入量,以不溢出切口外为准),夹管30 min后再将引流管连接负压袋,连续4 d。对照组则连续4 d每日通过引流管向切口内注入生理盐水3~5 ml,同样夹管30 min后再连接负压袋。引流期间注意观察每日引流量,若连续3 d每日引流低于5 ml时可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自切口开始换药到切口完全闭合),记录每组患者更换引流管的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情况比较±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平均换管次数(次) 切口愈合时间(d)20 2.32 ±1.88 12.80 ±2.60对照组 20 4.68 ±2.01 17.20 ±3.30 t值观察组<0.001 <0.001 3.835 4.684 P值
切口感染是腹部外科手术后难以避免的并发症,造成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原发病导致的切口污染严重、切口内渗血积液、不合理使用电刀、手术时间过长等。对于一些免疫功能低下、高龄、肥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更高[5]。
随着负压引流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及普及,我们也将该技术引入到腹部感染切口的治疗中,并做了相应改进。我们将14号硅胶引流管与负压袋组合,形成一个小型的负压吸引装置,实践证明该装置不仅构造简单,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负压引流效果,和开放引流的方法相比,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极大地减轻了医护工作者的劳动。然而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发现该引流装置在使用初期管道极易被堵塞,导致引流不畅。大多数的堵塞原因与管腔内有血凝块,脓性坏死物质及纤维素沉积有关[6],这与感染切口内常存有大量坏死组织、脓性渗出较多有关。常见的表现为引流量突然减少或停止,管周出现较多脓性溢液,管道内可以看到稠厚的坏死物质,此时只能通过更换引流管达到通畅引流的目的,倘若采用向引流管内逆向注入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的方法来通畅管道,又可能会导致管道内脓性坏死物质残留在切口内,且由于引流管开有侧孔,注入的水常从侧孔流出,主管道不能达到有效压力,难以将堵塞物冲出管道外。
我们使用糜蛋白酶来达到改善引流的目的,其主要机理是糜蛋白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迅速分解变性蛋白质,能够使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为肽链,并使已形成的网状纤维丝断裂。糜蛋白酶的这个特点,被广泛用于黏稠痰液的稀化,也被应用于感染切口的酶学清创[7]。我们将糜蛋白酶应用于感染切口的引流治疗中,糜蛋白酶进入管道及脓腔后,可以使脓腔内的血凝块、坏死物质,纤维蛋白沉积物降解消散,使切口内的黏稠积液分解稀释,使引流更为通畅。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更换引流管的次数少于对照组,说明管道堵塞较少,治疗效果显著。而引流质量的改善,最终促进了切口的愈合。
我们仅在切口引流初期使用糜蛋白酶,是因为这个时期切口污秽,纤维素沉积严重,容易形成固体堵塞物,此时糜蛋白酶能很好发挥酶学清创作用。但在感染减轻,渗出减少后若继续长时间使用糜蛋白酶则可能会阻碍细胞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的形成,影响切口肉芽生长。糜蛋白酶具有较好的酶学清创效果,结合负压引流技术,有助于改善切口引流,促进切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蒋琪霞,李晓华,彭 青,等.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用于53例慢性伤口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293 -296.
[2] 谭小燕,黄秀禄,农月稠,等.负压切口治疗技术用于糖尿病继发深度压疮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7):3369-3370.
[3] 王 静,秦 霞,余艳萍,等.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217 -218.
[4] 程 芳,戴晓东,许 勤.简易负压辅助闭合装置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B):305 -306.
[5] 唐喜军,肖羡禹,陈 松,等.65例普外科切口感染因素及其病原菌分布和药敏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4):411-412.
[6] 金菊英,孙 敏,张荣丽.负压封闭引流术采用滴注法防止引流管堵塞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3,12(10):957 -958.
[7] 李品川,张朝晖,马 静.糜蛋白酶与红升丹在糖尿病足溃疡清创中的疗效比较[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3,19(4):328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