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凉茶品种多

2015-03-24 09:25:46刘绍义
烹调知识 2015年8期
关键词:养生学豆蔻代茶

刘绍义/文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红茶、绿茶、加多宝、王老吉了,只不过那时不叫这些名字,分别叫做“茶饮剂”“熟水”“暑汤”和“代茶饮”等。顾名思义,“熟水”就是做熟的水、烧开的水,只不过这些烧开的水里加了一些茶或者中药,“茶饮剂”“代茶饮”与熟水大同小异,都与今天的饮料没有什么两样了。

“熟水”一词,最早产生宋代,宋代陈直的养生学专著《寿亲养老书》中,就有“熟水”一章,专门讲解各种中药熟水的制作方法,这些制作熟水的中药,大都气味芳香、甘甜,含有成分不同的植物挥发油。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曾经写过一篇含有中药豆蔻熟水的美词,其中就有“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之句。这里的“豆蔻熟水”,就是治疗暑湿困脾之类疾病的著名饮料。

当然,在宋代,前三种饮料还数不上豆蔻熟水,因为根据史料记载,被翰林院评为前三名的饮料分别是:紫苏熟水、沉香熟水和麦冬熟水,荣获第一的紫苏熟水,不但能下胸膈滞气,而且芬芳宜人,所以很受宋人青睐。李清照之所以用豆蔻熟水,并不是她喝不起前三种饮料,是因为她在七八月份的梅雨季节,患了暑湿困脾一类的疾病,豆蔻有化湿行气、暖胃消滞的作用,所以她就用豆蔻熟水来调养身体了。

关于熟水的记载,在宋代前后的许多文献中,都屡见不鲜,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和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都有“茶饮剂”的记载。茶饮剂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也算单方治大病了。例如5 g茶叶加0.2 g干薄荷叶,就有疏风散湿、辟秽解毒的功效了,对咽喉肿痛、风热感冒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5 g茶叶加 1 g切碎的干山楂片,不仅能消食化积,还能宽胸化瘀,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还是5 g茶叶,如果加上0.3 g款冬花,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咳嗽等病症,就逃之夭夭了;那些脂肪肝、高血脂、肥胖者,在茶叶中加入草决明等中药,一杯祛脂化湿的减肥茶,也就大功告成了……

正像上面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熟水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楚,不但熟水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功效也越来越好,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熟水中的中药由单方变成了复方,一种饮料已经由一种中药变成多种中药配伍了。明代文学家、养生学家高濂在他的《养生八笺·饮服食笺》中,就记载了12种常见的熟水配制方法,其中的豆蔻熟水也由过去单一的豆蔻变成了豆蔻、甘草、石菖蒲三种中药相互配伍。不仅如此,他还把各种中药的用量以及配制方法,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后人在制作饮料时获益匪浅,受到了不少启发。

到了明代,入茶的中药越来越多,顾元庆就在自己的《茶谱》中说过:“木樨、茉莉、玫瑰、栀子、蔷薇均可入药。”这些中药,不仅在明代可以泡茶,在今天,我们依然冲茶服之,它们清香可口不说,还都具有理气、清火、宽胸、解暑、利湿、安神、健脾、开胃等功效,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饮料,大家不妨常饮之。

清代就更不用说了,“熟水”真是五花八门,难以言表。大家比较熟悉的《红楼梦》中,就有多处描写皇宫与王府夏日饮用熟水的场景。清宫医案在记录慈禧、光绪诊病用药的处方时,也记录了多个“平肝清热、理气代茶饮”的处方。比如以甘菊、霜叶、鲜芦根、橘红、炒枳壳等中药,煎后服用,不但能明目、消食,还能化痰、消暑,是一个不错的“代茶饮方”。当然,此类的“代茶饮”,不仅宫廷有,民间也有,《京都风俗志》就说得非常明白,它说在伏天有人喝冰水,吃冰食,有人煎熬紫苏叶、藿叶与甘草等的药汤,称为暑汤,并在街市中出售。这说明清代的冰镇饮料已经走上街头,飞入“寻常百姓家”了。

猜你喜欢
养生学豆蔻代茶
贵州省代茶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甘肃省小陇山林区野生代茶木本植物资源调查
绿色科技(2022年3期)2022-03-15 14:23:26
豆蔻知多少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20:04
古诗中的养生学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传统体育养生学发展的路径抉择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56
“代茶饮”是茶也是药
中老年保健(2020年4期)2020-01-02 05:25:59
我珍藏你豆蔻的情衷
青年歌声(2019年2期)2019-12-09 12:59:29
豆蔻梢头二月初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04
时尚药茶健康饮
论《太一生水》的“生命生成论图式”特征
中州学刊(2016年12期)2017-01-17 16: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