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未来的营销,最难的不是找到客户,而是如何让客户参与营销活动,且还愿意向好友分享购买经历。
“对企业来讲,永远要考虑的是营销问题。不管是线上到线下的营销,还是线下到线上的营销,O2O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中间那个‘2’。”
万青是这样描述O2O的。万青是上海翼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翼码”)董事长。她说,上海翼码要做的就是那个“2”的事——帮助企业搭建O2O平台。
上海翼码的诞生有些偶然。万青是个话剧迷,她每次到北京只要有机会就必看人艺的表演,但当时有什么话剧、什么时间演等信息在网上都没有,只有先到剧院了解,然后再去剧院观看,太麻烦!有没有办法解决不去剧场就能了解话剧名称、演出时间等问题?万青当时提出了在网上提前了解信息、买票,然后到线下看戏的想法。
当上海翼码在2006年成立时,这种模式被称作为电子票务,因为那时还没有O2O的概念。此后,上海翼码就专注于做O2O营销服务商,且特别推崇通过设置场景带动O2O营销的理念。
线上注册,线下试吃
上海翼码与麦当劳有过多次关于O2O的合作。
2009年8月,麦当劳欲在中国大陆地区推新品麦乐酷。对这样一款新产品,该怎样让消费者认知并接受是最大的考验。接受任务后,上海翼码决定从设置场景入手——这次的场景是免费试吃。
通过与中国移动合作,凡移动用户只须发短信就可免费获得麦乐酷电子兑换短信,该短信有可能是二维码,也有可能是数字密码。消费者凭短信到麦当劳店可免费换取雪碧麦乐酷1杯。每个手机号码只能申请一次。
“免费试吃就是麦乐酷新品推广O2O的场景,因为能吸引线上客户高效地转到线下。”上海翼码华中片区总监戴晓华介绍,该活动原计划在10天内吸引200万顾客关注,但在免费试吃的吸引下,仅用3天时间就达到了200万人的活动限量。
当麦当劳推出6元早餐新品的时候,上海翼码又推出了“天亮了”场景营销:早上将一幅美图发到麦当劳的微信公众号中,并注明只需1元钱便可抢购一份6元钱的早餐。顾客在网上支付后,会收到一个电子凭证,凭该凭证就可以店内享受6元钱的早餐。
该活动本预计3个月内推出10万份“1元钱早餐”,但最终在“天亮了”场景的诱惑下只用一周就达到了活动限量。也就是说,只用了7天时间,就让至少10万人认知了麦当劳的新品早餐。
线上线下整合“入口”
2014年春节过后,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找到上海翼码,希望能更大范围内推广其企业品牌,以拉动销量。
上海翼码还是以设置互动场景入手:制作一个二维码,并在二维码的下方注明“扫码将有机会获7日马尔代夫免费游机会”字样。然后将上述广告内容发布到包括高铁、户外广告牌、纸媒、微信、微博、网站等媒体。
值得注意的是,二维码的呈现渠道,既有传统纸媒的线下渠道,又有新兴媒体的线上载体,通过扫码将线上线下渠道整合在一起。
受众看到广告,受免费旅游的诱惑,拿出手机扫二维码后,即跳转到有关枝江酒业的品牌宣传网页,阅读完相关企业及产品介绍后,即可参加抽奖。一个月内,参与扫码的受众多达58万人,参与抽奖的受众达到了32万人。也就是说,有接近60万人次通过此活动对枝江酒业的企业品牌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O2O时代,品牌推广还能与电商无缝对接。”戴晓华说,二维码作为一个入口,扫码后可进入企业的电商网页链接,若对企业产品感兴趣,可直接在手机上完成支付。跟一般电商渠道不同的是,在上海翼码的后台,企业可以就自己的投放渠道分类设置,以此跟踪用户是通过哪个渠道扫到的二维码,并最终完成支付,“这能帮企业分析用户的购物行为,以确定哪种类型的产品选择在哪些媒体投放效果最好。”
这种方式的营销,实际上改变了客户认知企业的模式。过去客户认知企业只能通过单一的线上或线下渠道,而现在认知的“入口”比以前多,可以将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发动群众参与是最好的营销
“未来的营销,最难的不是找到客户,而是如何让客户参与营销活动,且还愿意向好友分享购买经历。”万青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给O2O实践提供了更大空间,也对O2O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其实也是对场景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年底,为帮江西一家公司营销其新推出的母婴奶粉,上海翼码设置了一种名为“零成本开店”的新场景:只要顾客A购买了该奶粉,他也可在朋友圈发布购买该奶粉的链接,而A的好友B看到其信息并点开网店链接,若B也购买了奶粉,则厂家会将B的成交额按一定比例返还给A,当作完成交易的佣金。如此,A相当于不用一分钱就开了一家网店,赚的是纯收益。
“当然,这种模式只限于一对一的销售才能收取佣金。”戴晓华说,若B的好友C看到B发的链接并且完成购物,那么佣金只能返还给B,而不能给A,“否则就有可能涉嫌传销。”
场景设置主要是为了吸引客户参与,通过免费拿佣金的环节把客户转化成公司的营销人员,让更多的人帮商家做宣传。
上海翼码战略合作副总裁、O2Opark自组织创始人张波认为,互联网争夺的是流量和入口,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的是场景,未来竞争的核心是场景。了解场景,就站在了风口上,谁能占据场景,就能赢得未来。(支点杂志2015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