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妮娅
摘 要: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所以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高职高专C语言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前后章节关联性弱,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缺乏整体认识,很多学生遇到具体编程时感到无从下手,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依据实际教学经验以及针对高职高专C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总结,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试考核方法三方面为切入点,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 C语言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79-01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及普遍应用,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已势在必行,由于C语言有功能丰富、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的诸多优点,成为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的首选必修课,它是计算机专业和电类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继课程打下基础。
1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不高,学习方法欠妥,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普遍不强。使得学生在学习C语言复杂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时,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内容比较枯燥,很多原本基础就比较差的学生学习起C语言起来就更没有兴趣了,学习动力也不强,难以正常开展C语言课程的教学。
传统教学的效果差。在传统的C语言教学模式中,授课重点总是放在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基本结构上,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虽然能较好地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却忽略如何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学习C语言的积极性不高,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互动性差。教师上课只是一味的讲解知识点,课后只是简单地布置一些课后习题,只是让学生重温一下教学内容。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来寻找答案,至于是不是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的,就不得而知了。
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C语言的实践教学学时总是少于理论教学学时,不利于更多的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中只是老师简单的布置几个上机题目,让学生自己编写程序,没有具体的实验步骤和实验安排以及考核标准。
2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C语言本身的难度,使得C语言教学课程比较抽象。只有把复杂难懂的程序简单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程序具体化,生动形象展示出来,让学生多了解C语言发展历史,用具体的实践成果给学生演示C语言的功能和作用,才能使得学生更主动地学习C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把一个比较大的案例,让学生们自己组成一个个的小组,将案例拆分成一个个小案例,再合作解决。这样学生们可以在一起互相探讨解决方法,协作完成一些遇到的问题,通过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合理的选择教材。教师可以选择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水平的教材,本科教材偏难,不适合高职高专的学生。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阅读效率,应该选择通俗易懂、概念清晰、强化编程思想、注重实用性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如果能够选取采用项目驱动法的教材,由于整本书围绕一个项目展开,根据C语言的知识体系将整个项目分割成一个个的模块,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通过这些模块的实践操作,更好地掌握C语言编程技巧。
采用互动教学模式。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一种双赢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C语言这门课的特点可以采用探讨式、案例式、陷阱式等多种互动方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一个全体的过程,要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决不能只局限个别优秀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些学生有发言欲望但是过于腼腆,还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通过各种方式推进互动。理论课结束后,鼓励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处理课堂遗留的问题,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实验课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不仅仅是提交代码,更要记录下调试过程和解决思路,鼓励一题多解。同时合理的实践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设计一个短期任务与长期任务相结合的上机任务,时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动式教学方式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性格的多样化,教与学双方民主、自由,都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活动过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角色,从“要我学”转换成到“我要学”,教师从单纯的灌输知识转变成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色,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
完善考试方法。由于C语言程序的特点,应该更加强调实验考核的重要性,实验考核应该采用期末上机考核和平时编程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上机考核则最好使用能自动改卷、自动评分的考试软件,平时编程考核则包括基本训练(自测作业和课后作业)和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完成情况,引导和督促学生平时多编程,编好程。
3 结语
在高职高专的C语言教学中,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让学生能更顺利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能灵活掌握所学知识点,培养程序设计的思想,提高程序设计的能力,为后面的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基础差,欠缺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仍需要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廖雷.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郝杰.高职高专电气类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探讨[J].民营科技,2009(11):37.
[3] 张乐乐,殷玲玲.浅谈高职高专院校的C语言教学[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7):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