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春光 浙江省青田县北山镇人民政府 323907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属于一种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其致病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该病在不少养猪国家流行,防控难度大,不易彻底根除,给规模化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因此,掌握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鉴别方法,对预防该病的重复爆发与流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为主。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一般存在于病猪的肺部、气管和鼻液内。该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春、秋季为高发时期。该病的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染,但育成猪、架子猪是常见发病对象。另外,6~10 周龄的猪最易染病。
(1)最急性型与急性型。猪圈内突然有数只猪发病,体温较高,超过41.5℃,精神沉郁,伴有轻度腹泻,不进食。发病后期呼吸困难,病猪张口伸舌,可见泡沫样淡红色分泌物由口鼻流出。保持犬坐姿势,心跳加快,口、鼻、耳和四肢等处皮肤均为暗紫色。此类病猪一般在2 天内死亡,一部分病猪可转为急性或慢性。
(2)亚急性型或慢性型。这两类种一型般由急性转化而来,病猪体温无异常或稍微升高,食欲差,伴有间断性咳嗽或阵咳。若病猪为慢性感染,猪群内通常有不少隐性感染猪。在其他病原微生物(蓝耳病病毒、支气管败血博氏杆菌、肺炎霉形体)的影响下将加重病情。
胸腔与呼吸道是主要病变部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与坏死。急性死亡型病猪的气管与支气管内有很多血性粘液与黏膜渗出物,呈淡红色泡沫状。肺部质地较硬,呈紫红色,基本无健康的肺组织。肺切面可见胶冻样液体,肺间质宽度增大。胸腔内存在少量液体,呈淡黄色[2]。心包膜变厚,心肌弹性较差。慢性死亡型病猪的气管与支气管内有少量粘液,呈淡红色泡沫状,但胸腔中存在很多豆腐渣样混合物,呈淡黄色,导致胸膜与肺部发生粘连。肺部呈红色,表面有多量黄色结节。肺门淋巴结与肠系膜淋巴结呈充血肿大状态,颜色为紫红色。个别病猪心包内存在不少积液,心包膜呈肌肉样,心肌厚度增加,但无弹性。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相关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其中实验室诊断手段包括涂片镜检、病原分离和溶血试验等。另外,还应和一些症状相似的疾病区别开来。猪蓝耳病:病理变化为淋巴结肿大,颜色为褐色,肺部出现褐色或斑驳状间质性肺炎。猪支原体肺炎:气喘与咳嗽是该病的典型症状。心叶、肺尖叶与膈叶前缘出现肉样实变或虾肉样实变。病灶附近未被结缔组织包裹。猪副嗜血杆菌病:咳嗽、呼吸困难、关节肿大、形体消瘦,其中跛行为典型症状。剖检后发现有诸多病变,如胸膜炎、心包炎、关节炎、肺炎及腹膜炎等。
(1)预防措施。免疫接种。采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油佐剂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4 周龄的仔猪首次注射0.3mL,隔1 周后再次注射0.5mL。怀孕母猪于产前1 个月接种疫苗2mL/次,种公猪一年接种2 次,2mL/次。若出现过敏反应,可给予相关抗过敏药物治疗。药物预防。在饲料中添加美他环霉素与泰乐菌素,药物与饲料比例为200g∶1,持续使用7 天。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场干净、卫生,并在养猪场大门口设置消毒池。车辆与人员进出场均需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猪圈前,应先淋浴,更换工作服与鞋子,避免传播病菌。利用生石灰、含氯消毒剂等定期对猪场与猪圈进行消毒。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若需从外面购买种猪,则应抓好检疫工作,先隔离一段时间,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平时要保持猪圈干燥、通风,养殖密度合理,以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发现病猪后要隔离饲养,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2)治疗方法。发病早期,将土霉素制剂加入饲料中,剂量为0.6g/kg,持续3 天。使用乳酸诺氟沙星原粉治疗,药物与饲料按1∶10000 的比例配置,群体给药。注射药物:为病猪注射快克,剂量为0.03mL/kg 体重;齐鲁诺康,剂量为0.01~0.02mL/kg 体重,均采用肌肉注射。对于病情严重的猪只,建议不使用常用的相关抗菌药,避免出现抗药性。一般可采用下列药物治疗,如环丙沙星、青霉素、卡那霉素和特效米先等。首次用药建议采用注射给药效果更好。
[1]杨晓平.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9):295-295.
[2]张 军,刘发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5):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