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县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发生处置与防控对策实施成效

2015-03-23 11:48:47姚雄民吴社高吴明志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邵东县植物检疫溃疡病

姚雄民,吴社高,吴明志

(1. 邵东县牛马司镇农技站,湖南 邵东422807;2. 邵东县植保植检站,湖南 邵东422800;3. 邵东县黑田铺镇农技站,湖南 邵东422815)

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为湖南省民营经济试点县,从工经商人员多,人口流动性大,是湘中果树苗木的重要集散地。全国各地苗木和中药材不断涌入传出,其中玉竹、黄花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总之,商品经济发达,农业植物及产品流动性大,植物检疫潜在风险高。几十年来,邵东县发现农业植物检疫对象9种,涵盖病虫草,并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置,有效控制了农业植物检疫对象的扩散蔓延和为害损失。同时,在防控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为今后农业植物检疫对象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1 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发生处置概况

新中国成立后,邵东县分别于1958年、1964年、1975年、1984年、1997年、2001年进行了5 次农业植物检疫对象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及农(牧渔)业部1957年10月22日第一批公布的(32种)、1966年6月4日第二批公布的(28种)、1983年10月20日第三批公布的(16种)、1995年4月17日第四批公布的(32种)、2006年3月2日第五批公布的(43种)、2009年6月4日第六批公布的(29种)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名单,邵东历史上曾经发生及现在发生以及历史上曾经发生但及时铲除了的农业植物检疫对象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水象甲、红薯瘟、毒麦、红薯小象甲、柑桔溃疡病、大豆菟丝子、西瓜细菌性果斑病8种及国内首次发现的外来重大害虫——黄花菜V 脊菱蜡蝉。

1.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从1966年6月4日第二批公布名单起至今一直被列为国内农业植物检疫对象[2-6]。该病在邵东县于1982年黑田铺乡罗江村杂交晚稻上被首次发现。1984年普查时该病发生仅局限于1个乡9个村15.1 hm2。2001年普查,已在全县26个乡镇发生,发生面积3 200 hm2。传入原因为海南杂交水稻制种的种子携带病菌所致。传入时,正值“文革”后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百废待兴之时,虽组织了施用叶青双防控,但未进行铲除烧毁,对稻草亦未进行烧毁,紧急处置不彻底,故此一直延续至今。

1.2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从1995年4月17日第四批公布名单起至今一直被列为国内农业植物检疫对象[4-6]。2005年7月15日在邵东县廉桥镇太阳村(廉桥火车站旁)中稻上首次发现了大量稻水象甲幼虫,次日在两市镇金泉村(邵东火车站旁)捕捉到1 只成虫,17日取被害株、幼虫和成虫送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学院鉴定,明确为稻水象甲。当日邵东县农业局向邵阳市农业局、邵东县政府以及邵阳市农业局向湖南省农业厅报告了疫情。2005年7月18~19日,邵东县农业局组织县植保植检站及14个乡(镇)农业站站长20 余人分成两组,沿320 国道和娄邵铁路普查。18日在范家山镇新田村(范家山火车站旁)发现大量成虫和蛹。20日,邵东县政府召开农业副乡(镇)长和农业站长紧急会议,安排全县的普查工作,并安排启动经费2 万元,26日全县的普查工作结束。全县共发生疫情17个乡(镇)、1个开发区、4个县直场所、183个村、2 240个组,稻水象甲稻田发生面积5 133.8 hm2,空闲地发生面积1 625.1 hm2。2006年4月上旬,邵东县、乡两级财政拨款25 万元,组织40 人的机防队,对1 625.1 hm2空闲地进行统一药剂防治成虫;组织农户对承包稻田借助湖南省人民政府下拨的50 万元对口农药进行防控,效果明显。2006年较2005年,稻水象甲发生乡镇减少2个,发生村减少34个,发生面积减小1 638.8 hm2。2013年,稻水象甲发生17个乡镇157个组,发生面积4 466.7 hm2(稻田发生面积3 533.3 hm2,公共面积933.3 hm2)。

1.3 菟丝子属

菟丝子属植物在1995年4月17日第四批、2006年3月2日第五批公布名单中被列为农业植物检疫对象[4-5],2009年6月4日公布的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名单中取消了菟丝子属植物。邵东县于1970年从外地引进大豆种时传入。现发生15个乡镇,发生面积1 100 hm2。

1.4 红薯瘟

红薯瘟在1966年6月4日第二批、1983年10月20日第三批公布名单中被列为农业植物检疫对象[2-3],1995年4月17日第四批公布的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名单中取消了红薯瘟。邵东县于1968年在火厂坪镇立华村首次发现红薯瘟,面积0.4 hm2。传入原因是1968年棠下桥区公所从红薯瘟疫区湖南郴州调进未经检疫的薯苗;1971年砂石乡从疫区广东调进未经检疫的薯苗,使薯瘟发生区域进一步扩大。1984年普查,7个乡23个村发生。20 世纪90年代后红薯种植面积急剧下降,相当大的范围内红薯种植面积几乎为零,加之感病品种广东白皮少有种植,主要种植一些抗病力强的黄心红薯,2001年普查时未发现有薯瘟发生。

1.5 毒麦

毒麦从1957年10月22日第一批公布名单起至今一直被列为国内农业植物检疫对象[1-6]。邵东县于1984年首次在周官桥乡,1986年在双泉卜、范家山、佘田桥乡镇发现毒麦,后经连续3年对发生区周围5 km2范围内逐丘检查,扯除毒麦苗,已于1989年根除。

1.6 红薯小象鼻虫

红薯小象鼻虫于1957年10月22日第一批、1966年6月4日第二批公布名单中被列为农业植物检疫对象[1-2]。1983年10月20日第三批公布的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名单中取消了红薯小象鼻虫。邵东县于1962年首次在双凤乡发现红薯小象鼻虫。传入原因为双凤乡与疫区湖南祁东田土接壤,薯种、薯苗自由交换频繁,将此虫传入。1964年普查,红薯小象鼻虫发生2个乡、7个村,面积7.6 hm2。1975年普查,发生6个乡、61个村,面积44 hm2。1984年普查,全县39个乡镇,发生30个乡镇114个村,面积390 hm2。

1.7 柑桔溃疡病

柑桔溃疡病从1957年10月22日第一批公布名单起至今一直被列为国内农业植物检疫对象[1-6]。邵东县于1997年、2002年、2006年三度在橙、柚、椪柑苗木上发现柑桔溃疡病。1995年,邵东县某单位从疫区湖南江永县违章调运香柚枝条,将柑桔溃疡病传入,1997年8月中旬产地检疫时发现邵东县园艺场分水坳村香柚、椪柑、朋娜苗木上发生有柑桔溃疡病。发现后,邵东县农业局立即报告县政府,县政府立即召开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从农业发展资金中拿出12万元,采取紧急措施扑灭:一是于同年9月7日对已感染及可能感染柑桔溃疡病的11.43 万株香柚、椪柑、朋娜苗木就地集中烧毁;二是温州密柑苗留土观察一年,并于翌年春、夏、秋三梢期喷药防治,每次每667m2用20%叶青双WP 200 g 或77%可杀得WP 80~120 g 或72%农用链霉素SP 14 g,对水60~100 kg。到期经邵东县植保植检站检查,并报市植保植检站后再作处理;三是分水坳村3年内不种植柑桔类苗木;四是连续3年每667m2用石硫合剂2 kg 加石灰粉25 kg,全土均匀撒施后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2002年11月产地检疫时,九龙镇长青村7 户从湖南祁阳县非法调入带病橙、柚类枝条,使3.2 万株橙、柚类苗木发生柑桔溃疡病;分水坳村2 户非法从广西调入带病橙类枝条接穗,使1.3 万株橙类苗发生柑桔溃疡病;两市镇檀山村2 户由代培户非法从湖南麻阳县调入带病枝条接穗,使1.6 万株橙类苗发生柑桔溃疡病。发现后,邵东县农业局以特急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疫情,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当即做出了批示。县政府拨款3 万元,将7.51 万株染疫及潜在染疫橙、柚苗木就地集中烧毁。并采取了同1997年一样的紧急处置措施,并对处理农户免费提供土壤消毒药剂,叶面预防药剂。

2006年11月,檀山卜村某农民在广西帮人嫁接苗木时,非法调运橙类枝条,传入柑桔溃疡病,使200株橙类苗发病。发现后邵东县植保植检站对该农户2 000 株橙、柚苗就地烧毁。

经过紧急处置,长青村一直未发生柑桔溃疡病;分水坳村因2002年2 户非法引入枝条,在2 户的橙类苗圃上发生外,其他一直未发生柑桔溃疡病;檀山村除上述几例外,其他地块一直未发生柑桔溃疡病。多年来,“众人皆醉我独醒”,虽邻近县多发生有柑桔溃疡病,邵东县依然稳固保护区。

1.8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2006年3月2日第五批、2009年6月4日第六批公布名单中被列为农业植物检疫对象[5-6]。2003年,浙江温州籍某瓜农在范家山镇龙江村试种哈蜜瓜1.3 hm2,非法从新疆引进哈蜜瓜种子传入西瓜细菌性果斑病。2006年3月2日,农业部617 号公告公布瓜类果斑病菌为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04年瓜类果斑病虽未列入检疫对象,邵东县政府仍拨款2 万元予以铲除。2007年在佘田桥镇西瓜上发现,发生面积4 134.5 hm2。疫情发生后,进行了防控研究,边研究边应用,2013年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发生面积缩减至806.7 hm2。

1.9 黄花菜V 脊菱蜡蝉

2001年农业植物检疫对象普查时,首先在邵东县团山镇陵家村发现该虫,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鉴定,为黄花菜V 脊菱蜡蝉,属国内首次发现,国际上少有研究[7]。V 脊菱蜡蝉为同翅目少有的地下害虫[8],主要为害黄花菜地下根、茎,同时,为害玉竹、百合地下茎。经5年的研究及防控,挽回黄花菜、中药材经济损失1.1 亿元。

2 农业植物检疫对象防控工作对策实施成效

2.1 重点普查,监测预警

检疫对象的控防,只有底子清,情况明,才能运筹帷幄,正确决策。为此,我们在重点搞好普查的同时,坚持每年进行2 次调查,以便掌握检疫对象的变化情况。

检疫对象发生后,虽采取了紧急处置措施,仍未铲除的情况时,立即进行监测预警。一是在发生区周围布监测点以及在毗邻县接壤乡、镇布监测点,掌握扩散动态;二是发生区动态监测,指导防控;三是进行防控技术研究,为防控奠定基础。

培育无检疫对象种子、苗木是杜绝农业植物检疫对象传入、输出的重要手段。邵东县果苗繁育量大,销往云南、四川、广东、广西、贵州等9个省40个县以上,是一个重要的苗木繁育基地。为规范种子、苗木繁育基地,繁育无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邵东县植保植检站在2003年编制了《邵东县无检疫对象繁育水稻、水果种苗实施规程》,经2004年、2005年修改补充,实施12年来,效果颇佳。

2.2 强化产检,紧急处置

植物检疫有着本身的唯一性与特殊性,其唯一性就是专业执法;其特殊性之一就是重点凭借产地检疫,一旦进入流通领域,其检疫程序复杂,在检验设备不相匹配的情况下,难以保证检验准确。因此,必须强化产地检疫。为做好产地检疫,我们将过去水稻制种当季检疫改为当季与前季接连检疫;将过去的水果苗木秋季检疫改成夏、秋季重复检疫;将过去的分片检疫改为逐丘、逐块地检疫。这样,提高了检疫命中率,确保了检疫效果。同时,对产地检疫发现的检疫对象实行紧急处置,及时扑灭,防患于星火,扑灭于燎原之前。扑灭后3年内对发生地土壤、作物进行预防性农业、物理、化学防控,杜绝“死灰复燃”。

2.3 严格市检,依法处理

市场检疫的目的在于阻止植物对象传入、输出。目前市场检疫重点是种子、苗木。其方法:一是查验检疫证书;二是实物检疫;三是处理违法调运案件。市场检疫重点把住种子、苗木批发经营户这一关。每年春节后一个月内,是邵东县种子、苗木批发时间段,该期每天保证4 人以上对种、苗市场进行巡查。边检查、边指导、边处理,既把关又服务。

2.4 科学签证,规范文本

对县内生产的种子、苗木凭《植物检疫登记证》、《产地检疫合格证》、《消毒处理合格证》,查验种、苗后签证。同时,确保专职检疫员签证。签证时规范文本。

2.5 规范管理,清本正源

自2003年以来,我们对种子、苗木经营户进行农业植物检疫登记管理,健全了植物检疫登记制度。同时,每年在年底召集登记户,结合工作总结,进行植物检疫知识培训。

2.6 科学研究,提升技术

检疫对象为外来有害生物,其发生规律、控防措施没有本地的具体技术资料,就地研究,实为重要。多年来,邵东县植保植检站进行了“柑桔无检疫对象育苗技术研究”,该成果获湖南省邵阳市农业科技成果奖;“黄花菜V 脊菱蜡蝉的发现及控防技术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黄花菜V 脊菱蜡蝉测报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湖南省邵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稻水象甲综合控防技术推广应用”获湖南省农业丰收一等奖。现在已完成了“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发生与防控研究”。所有这些农业植物检疫对象的科学研究,提升了防控技术,通过推广应用,提高了防控效果。

2.6.1 柑桔无检疫对象育苗技术研究 通过对柑桔无检疫对象育苗技术研究,总结出了柑桔无检疫对象育苗四条关键技术。一是引进种子、砧木、接穗依法办理《植物检疫证书》,并随货同行。二是种子、砧木、接穗消毒处理:种子先在50~52℃热水中预浸5 min,然后转入55~56℃恒温热水中浸50 min,立即转入冷水中冷却。也可用1%福尔马林液浸10 min,再用清水洗净后,晾干播种;接穗或未抽芽的苗木消毒处理:用49℃湿热空气处理50 min,达到规定时间后,立即用冷水降温;对已接穗的苗木,用72%链霉素SP 1 000倍液加1%酒精的混合液,浸苗1~3 h,能把病苗治好,对生长无影响。三是苗圃喷施预防药。当柑桔苗木新梢萌发后25 d 左右(梢长2 cm 左右,叶片刚转绿)喷药,夏、秋、晚秋梢各喷一次。预防及防治溃疡病的药剂有20%噻菌铜SC 500 倍液或20%噻唑锌SC 500 倍液或20%叶青双WP 300 倍液或72%链霉素SP 1 000 倍液(加1%酒精做辅助剂),对苗木叶、茎及苗圃中的表土、苗圃周围的杂草、空地喷药。四是紧急防治。一旦苗圃出现染疫病苗,应该接连根铲除烧毁;从病苗上采接穗的,不论已嫁时间长短,应随同砧木连根铲除烧毁。将土表的枯枝落叶彻底烧毁。土表曝晒1~2 d 后再挖土。接着选用硫磺石灰粉或叶青双毒土对可能污染的土壤消毒。对周围同生境条件下的柑桔类苗木进行连续喷药预防,连续时间不少于2 a。

2.6.2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发生与防控研究 本课题研究了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在本地的发生流行规律,得出了关键防控措施有:一是药剂防治。西瓜移栽后先用20%噻菌铜SC 500 倍液进行药液淋蔸处理,再在西瓜易感病(坐瓜初期)阶段或初发病期选用20%噻菌铜SC 500 倍液喷雾。施药时应对西瓜田周围的瓜类作物地一并施药预防。二是种子处理。用50~55℃湿热处理30 min 或72%链霉素SP 1 000 倍液浸种30 min。三是避雨滴灌设施栽培。瓜蔓上架栽培。四是减少田间染病机率。田间操作及害虫、害螨为害造成伤口有利于病菌侵染,因而田间操作时应搞好整枝工具的消毒处理,枝蔓带出田间喂牲畜或烧毁、沤肥;及时做好病虫防治,减少染病机率。五是病瓜深埋或烧毁处理,切忌丢弃于瓜田周围水沟内,减少病菌随流水传播[9]。

2.6.3 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本课题经6年的研究与实施,筛选了行之有效、便于推广应用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提出了“依托农业防治,突出科学用药”,“狠治越冬场所,重治秧田”,“应用灭生性除草剂,焚烧稻草,减低虫源基数”,在水稻收割后及时焚烧稻草,应用灭生性除草剂防除田埂、沟渠、路边杂草等综合防治措施[10]。

2.6.4 黄花菜V 脊菱蜡蝉研究 本课题经过5年的研究与实施,在国内首次发现了该虫的发生分布与危害规律,详细记述了黄花菜V 脊菱蜡蝉形态特征和为害特点;确定了黄花菜V 脊菱蜡蝉在湖南发生世代及生活史;制定了检验检疫方法、预测预报方法、田间诊断及防治指标;筛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即“毁园改种、提早齐泥割苗、翻土冬培要深挖捣碎、行间松土、间种多毛作物诱杀成虫、灯光诱杀成虫”为主的农业、物理防治措施;种苗处理、土壤药剂处理、一龄若虫期淋蔸、成虫期药剂喷雾等化学药剂防治措施。

[1]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检送《国内植物检疫试行办法》请执行[Z].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文件汇编,1988,(1):523-528.

[2]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关于印发修订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名单的通知[Z].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文件汇编,1988,(1):619.

[3]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印发《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的通知[Z].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植物保护文件汇编,1988,(2):265-267.

[4]湖北植保编辑部.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名单[J].湖北植保,2010,(2):4.

[5]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617号[J].中国植保导刊,2006,(8):43-44.

[6]农业部.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J].中国植保导刊,2009(8):39-40.

[7]周检军,周社文,周树和.黄花菜V脊菱蜡蝉的综合控防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06,(1):17-19.

[8]颜茂林,周检军,吕小云.黄花菜V脊菱蜡蝉室内饲养方法[J].湖南农业科学,2005,(6):50-51.

[9]李明明,申初成,雷庆斌,等.细菌性果斑菌原与接菌方法对西瓜致病力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0,(15):80-82.

[10]黄志农,刘 勇,张 玲,等.湖南省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初探[J].湖南农业科学,2006,(2):62-63.

猜你喜欢
邵东县植物检疫溃疡病
大宁县:开展农业“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冬季溃疡病高发 防治须加强
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 01:41:48
元旦献诗
阳泉市 开展农业植物检疫知识培训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新增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马铃薯金线虫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明年要订《文萃报》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根源及防控对策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39
湘西自治州猕猴桃溃疡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探讨
邵东县: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