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张伟才 汤延帅,2(.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王家川采油厂,陕西 延安 7700;2.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0065)
油气资源的开发程度不仅与油气资源的渗透率有关还和生产率紧密相关,我们需要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早先,我们的意识总是局限在开发的油井越多,油田的原油产量就越多,所以我们习惯在开采过程中采取“密井网”的生产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油气资源的开采率,保证了基本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开采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分布过密的开采方式存在着严重投资浪费的问题,我们不断研究油田渗透的原理和流体流度,逐渐转变为“稀井网,大压差”的油田开采方式。延长油田是我国勘探开发最早的油田,存在着低渗透率、低压以及低产量的特点。延长油田长期以来采用自然能量开发,以油层压裂改造为主要增产手段,导致油井压裂改造频繁。虽然压裂之后增产效果明显,但造成油井单井年产量跳跃性大,递减规律不明显,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些主要技术指标不明显,影响了油田开发水平与开发效益。
低渗透油藏在开采过程中要注意,水井和油井之间要有驱替的渠道,注采的距离不能太大,除了要考虑油田开发的经济成本,还要考虑到井网的密集程度和井距的大小。对于裂缝较大的区域,应采用菱形注水井网,可以延缓注水的时间,防止出现水淹的情况。位于裂缝侧向上的油井比正方形的井网见效快。对于裂缝完整的井网,最好采用矩形井网,在中后期的时候可以拉通水线形成柱状排水,通过提高对水储量的控制,提高油井产量和采收率。
(1)超前注水开发 超前注水是指注水井在采油井投产前投注,经过一定时间的注水,使地层压力上升至高于原始地层压力,并建立起有效驱替系统,油层内驱替压力梯度大于启动压力梯度后,油井投产并保持这种状态下开采的开发方式。它主要适用于压力系数较低、吸水能力较强的油藏。超前注水方式已在长庆油田推广应用,共动用地质储量7.8×108t,建成产能462×104t,超前注水对应852 口井,初期平均产量比非超前注水区井高1.35 t/d,提高了20%~30%[2]。
(2)采用大井距、小排距开发压裂一体化 针对低渗透油藏,通过人工裂缝,形成大井距、小排距的裂缝——井网模式,可以改变渗流场,克服启动压力梯度,有效建立驱动体系的做法已经得到普遍承认。对于天然裂缝发育的储层,应当采用沿裂缝方向注水的线性注水方式,最大程度地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
(3)实施活性水降压增注 前苏联曾在罗马什金油田实施注表面活性剂试验,采取低浓度(0.05%)的策略,平均每吨表面活性剂增油47.5t,提高采收率2%~6%[3]。我国低渗透油田的活性剂驱油技术目前还处于室内研究阶段,在中原、河南、胜利、大庆等油田矿场试验表明,采用低含量活性剂体系是低渗透油田开展降压增注的一项有效增产措施,值得在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推广。活性水增注技术的主要问题是油层吸附性较强,应当优选低吸附的表活剂或牺牲剂。此外,表活剂与粘土矿物反应和与原油乳化增加阻力方面也应高度重视。
(1)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这是针对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最佳开采方式,综合来讲,这是提高油气田资源勘探开发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但有时单井的产量仍然达不到最初的成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储层改造的问题,这种技术解决了井网过密的问题,产生了“少井多产”的开发方式。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以及建设成本的降低,这种水平井的开发方式优势更加明显了,而随着水平段的长度不断增加,水平井的开发难度也逐渐增加了。
(2)体积压裂技术 体积压裂技术形成的是网络裂缝的储层,通过压裂而改变储层,在有了一条主裂缝的同时,并伴有分段的多簇射孔和材料技术的使用。在侧边形成次裂缝,这种多裂缝的网络系统将进行渗透的整体打碎,使得储层和裂缝的接触面变大,油气在发生渗透的距离为最短,最大程度的提供储层的整体渗透率,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对储层的全面改造。这种计划不仅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储层,还可以降低储层的使用下限,最大限度的提高开采率和单井产量。在油田这种低渗透的特殊条件下,正常的裂缝只是扩大了井口的面积,而垂直的人工裂缝的渗透性较差,在压裂后导致产量减少。网络状的复杂裂缝是在主裂缝的基础上产生许多分支裂缝,大大提高了储层的渗透性,同时也提高了压裂后的产量和增产有效期。
提高低渗透油田开采率的一项关键因素就是把握好低渗透油田的井距,只有合理的控制好井距才能高效的开发油藏,提高效益。在开采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油藏的具体情况对开采技术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造,从而达到提高开采率的目的。在进行低渗透油田的注采时,要充分保证好低渗透油田较高储层的能量,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利用,从各个方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敖科.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
[2]吴杰.低渗透油藏合理注采技术政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