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际直接投资体系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

2015-03-23 06:18:24
财经理论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利用外资外商东北

潘 宏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创新国际直接投资体系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

潘 宏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东北地区利用外资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际直接投资体系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宏观经济环境总体上不利于吸引外资、外资流入受到限制、引资方式比较落后、投资环境欠缺、产业发展不配套、重数量轻质量、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合理、对外资的监管偏松等。因而,进一步创新国际直接投资体系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是东北再振兴的当务之急。

创新;国际直接投资;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

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根据合理、积极和有效利用外资的方式,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吸引了一定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来发展国民经济,促进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升级,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际直接投资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经济环境总体上不利于吸引外资、外资流入受到限制、东北老工业基地引资方式比较落后、投资环境欠缺、产业发展不配套、重数量轻质量、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合理、对外资的监管偏松等。因而,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吸引FDI的现状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资总体发展概况

新中国建立之后,由于受到“左倾”思想和国际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处于一种半封闭或封闭的状态,基本上并没有吸引国际直接投资。为了恢复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向东欧和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寻求帮助,原苏联向我国提供了74亿旧卢布的长期贷款,这笔贷款主要是用在“一五”计划的156个大型骨干项目,其中,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安排了57个项目,占全国总投资的37.3%。

1978年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资的水平快速提升。1985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为33176.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7426.5万美元,之后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除了个别年份以外基本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到了2012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为300579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3660052万美元,与2011年相比较,分别增加了23.09%和12.03%(具体见表1)。东北老工业基地根据合理、积极和有效利用外资的方式,利用多种渠道,吸引了一定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来发展国民经济,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

表1 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资情况 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年份的《辽宁统计年鉴》、《吉林统计年鉴》、《黑龙江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而得.

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商业银行贷款和出口信贷等方式。其中,中国间接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吸收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为中国提供贷款的有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机构。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对外接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者两种利用外资的方式来考察,1990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外借款占实际利用外资的6.3%,直接投资占实际利用外资的2.91%,两者合计占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利用外资的9.66%,2012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外借款占实际利用外资的6.74%,直接投资占实际利用外资的88.36%,两者合计占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利用外资的95.10%,由此可见,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就是外商直接投资,2012年东北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是对外借款的13.11倍(见表2)。

表2 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利用外资方式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统计年鉴》、《吉林统计年鉴》、《黑龙江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而得.

(二)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

近几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较好的时期,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来看,工业部门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其中,制造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是最多的,而农业、交通和通讯等基础性产业,由于投资收益率较低且资金投入比较大、资本回收比较慢等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在这几个行业当中的投资并不是很大。第三产业要比第一产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要稍微多一些,但也主要是房地产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比较多。东北老工业基地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与我国的产业分布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比较少,说明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不合理,需要把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转移到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上来,并减少房地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

以2012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当中的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为例。2012年,辽宁省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当中的制造业利用了外商直接投资1245637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46.49%,其次为房地产业,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458258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7.10%,再次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281335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0.50%,以下依次为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106336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3.97%,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88680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3.3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75823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2.8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水利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74633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2.79%,建筑业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73382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2.74%,服务业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67133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2.51%,以上行业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89.45%(具体见表3)。

表3 2012年辽宁省外商直接投资额的行业分布 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而得.

2012年黑龙江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中的制造业利用了外商直接投资199784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51.23%,其次为采矿业,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41296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0.59%,再次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36665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9.40%,以下依次为房地产业,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31819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16%,金融业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30278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7.76%,批发零售业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25159万美元,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45%,以上行业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占辽宁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93.59%(具体见表4)。由此可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需要进一步调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将外商直接投资转移到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行业。

表4 2012年黑龙江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分布 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而得.

(三)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分布

从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分布情况来看,华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处于主要地位,而近几年来自于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直接投资也有所增加。来自中国台湾、港澳和新加坡的投资者主要可以划分为华人,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名列前茅。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处于东北亚地带,和日本、韩国等国家毗邻,所以日本和韩国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国。

例如,辽宁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主要是中国香港、日本和韩国。2000年到2012年,在辽宁省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前十名的是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中国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澳门、英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家或地区。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2年名列辽宁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美国、德国、中国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澳门和加拿大,对辽宁的直接投资分别为1465255、214451、146673、120614、52073、43008、37755、15287.4、13720、13413.4万美元(具体见表5)。

表5 2012年辽宁省分国家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额统计 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而得.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2年名列黑龙江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前十位的分别是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瑞士、中国台湾、荷兰和德国,对黑龙江的直接投资分别为223134、28253、22687、19973、7960、5542、3830、3384、2426、2070万美元(具体见表6)。

表6 2012年黑龙江省分国家地区外商直接投资额统计 单位: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黑龙江统计年鉴》数据计算而得.

(四)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这一角度来看,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存在差异。辽宁省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2012年,独资企业所占比重已经达到了50%以上,而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以及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所占的比重约50%,这一特点和我国的上海、广东、山东和江苏的特点相似,江苏和广东这两个省依据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计算,外国独资经营企业所占比重已经高于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由于辽宁省的投资环境已经越来越完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的企业到辽宁省来投资,且投资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由原来的中小型工业项目、餐饮服务业和水产品养殖加工为主逐步扩展到大型工业项目、农业、房地产、基础设施、高科技和能源等产业,拥有国际品牌产品且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项目越来越多。

吉林省的情况较为特别。吉林省和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独资化趋势较为不同,其中外合资企业所占的比重较高。这是因为一汽集团和德国大众占据了吉林省引进外资的比重相对比较大,并且近几年吉林省的一汽大众和德国大众进一步增加了投资,从而使得吉林省的合资投资方式比较高。

而黑龙江省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与吉林省比较相似,主要是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为主。这是由于外商进入到原材料产业和一些重大装备制造业,受股份比例的政策控制所造成的结果。

二、FDI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作用

(一)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其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提高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外开放程度。如图1所示,1985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0.74亿美元,同年的对外贸易总额为114.1亿美元,之后吸引的国际直接投资基本上呈现一种不断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外贸易总额也在不断增加,到2012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了366.01亿美元,同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1285.6亿美元(具体见图1)。

图1 1985-2012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和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二)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了就业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所占比重比较大,而国有企业的改革产生了很多下岗工人,使得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巨大的社会保障压力和就业压力。另外,来自农村的大概300多万的富余劳动力也面临着就业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外企来减轻其面临的就业问题。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当中的很多分流人员都是受到大工程的文化熏陶,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经验丰富、技术等级高且革新力量较强的工人,而这样的工人正是外企所需要的。以辽宁省为例,2003年辽宁省的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就业的人数为41.1万人,到了2004年达到了45.18万人,2006年为52.9万人,2007年为55.6万人,2011年为68.11万人,到了2012年达到了66.94万人。与此同时,外企所创造的间接的就业机会要比其直接雇佣的就业人数多出2到3倍,帮助东北老工业基地缓解了严重的就业压力。很多跨国公司认为通过东北老工业基地优秀的管理层和员工队伍,能够更加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要,更能够帮助外企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融入中国文化当中,为其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跨国公司在招聘中国员工的时候也重视从高校中进行招聘,并且提高良好的职业生涯和优厚的待遇。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引进了外商直接投资,增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收入,促进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三)外商直接投资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

外商直接投资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改革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有企业最多的地区之一,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调整东北老工业经济结构是东北老工业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战略之一。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东北老工业基地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活力不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等体制痼疾,对企业经理人员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够合理,造成冗员现象严重等;其次,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的生产设备老化、技术水平落后;再次,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体制环境不够完善。而东北老工业基地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利用并购或者参股的方式来改造国有企业,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改变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使得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合理;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先进的新设备、新技术和资金,提高原来国有企业的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此外,外商直接投资还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且可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国际商业关系和生产网络,拓展国有企业的市场范围和商业网络。

总之,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盘活已经形成的国有资产,所以,和东部沿海地区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相比较,东北老工业基地所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具备“催化剂”和“酵母”的作用,少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就可以盘活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所以,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要比其他地区更大,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振兴的过程当中,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四)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升级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呈现出重工业偏重而轻工业偏轻的特点。这种产业结构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经济周期性震荡。从产品结构的角度来看,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期的产品初级加工和长期搞资源开发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初级产品加工和复杂产品制造并重,中间产品多且最终产品少,比如,辽宁省的最终产品还不到三分之一,并且其产品附加值较低,造成经济效益比较低。然而,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工业和丰富的资金,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竞争和合作还提高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技术水平,弥补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计算机、大型集成电路、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汽车和彩色显像管等高科技产品的空白,改善了这些行业发展十分滞后和这些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况,并且提高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品开发能力,实现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主,同时发展商贸和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特别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雄厚的装备制造业正好相互一致,使得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尤其是工业制造业的跨国公司来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投资,通过引进跨国公司先进的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来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提高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整体工业制造水平。与此同时,利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辐射功能,加强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拓展商贸、金融、中介组织和旅游等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如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重要外资项目逐渐增多。比如,辽宁省本钢和韩国浦项制铁合资生产彩涂薄板、冷轧薄板、镀锌板,荷兰飞利浦和东软集团联合生产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和X摄像装置等,这些具有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的合资企业的建成投产,优化了辽宁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东北老工业基地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升级。例如,德国巴斯夫公司与东北制造总厂合资之后,东北制造总厂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其生产的Va、Ve、Vbl三种原料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日本的阿尔派株式会社和辽宁丹东的阿尔派电子有限公司合资以后,生产的汽车音响设施也达到了国际水平,对外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这说明东北老工业基地引进了外商直接投资以后,促进了其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在此期间,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增长。根据相关统计数据,1978年辽宁省的GDP增长速度为10.70%,吉林省的GDP增长速度为12.77%,黑龙江省的GDP增长速度为11.1%,到了1990年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GDP增长速度分别下降到0.90%、3.45%和5.8%,2000年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GDP增长速度有所增加,并且到了2012年,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GDP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9.50%、11.97%和10.0%(具体见表7)。

表7 1978-2012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GDP增长速度 单位:%

表7(续)

年份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200311.5010.2010.2200412.8012.2011.7200512.7012.1011.6200614.2015.0012.1200715.0016.1012.0200813.4016.0011.8200913.1013.6011.4201014.2013.8012.7201112.2013.8012.320129.5011.9710.0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整理所得.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吸引FDI政策体系的问题

虽然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近几年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然而因为对外开放度不够高,并且其改革的进展缓慢,因而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宏观经济环境总体上不利于吸引外资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结果,在开始建设的时期呈现出比较显现的“外部嵌入性”特征,与中国当时的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不是很匹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制造业基地快速发展相比,其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90年代初有很多人称之为“东北现象”。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市场经济发育不太健全、体制惰性比较强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环境难以吸引丰富的外资。

(二)外资流入受到限制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独资在外商直接投资当中所占据的比重有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进而削弱了跨国公司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资的欲望。另外,与国际上的跨国收购兼并大概占据了外商直接投资80%的比重相比较,东北老工业基地远远小于这个比重。这是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企具有很多剩余劳动力,并且其资产负债的比重比较高,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比较大,跨国公司收购兼并的成本就比较大,致使跨国公司比较倾向于靠新建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当前,国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潜在可收购的对象,但是国企收购兼并的高成本也抑制了外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热情。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引资方式比较落后

当前,提升引资水平、改进引资理念的一个必由之路就是由政策性引资转变为环境引资、服务引资,这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东北老工业基地仍然重视新设投资方式,但是这种投资方式已经不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并且东北老工业基地设有很多大中型国企,适合跨国公司并购投资现有的国企,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的重组改制。

(四)东北老工业基地缺乏投资环境

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存在普遍的重“先期免费”轻“后期服务”、 重“引资”轻“规矩”和重“经营环境”轻“法制环境”的现象,这让外国投资商都感到十分的心寒和担心。与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外商对当地投资环境的赞扬相比较,落户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外商对投资环境的批评和抱怨比较多。一位多次遭遇纠纷、损失严重的美国商人曾经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环境不完善,即使吸引了外资,也难以维持”。

(五)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不配套

当今产业的集约化发展促使企业集聚,已达到最大程度减少成本的目的。因而,外商来中国进行国际直接投资较为关注产业的配套环境,使得外商本身可以融合到产业当中,通过对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进而拓展成为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企业集群。比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龙头企业的四周有十多家配套厂商,龙头企业一旦拿到订单,就能就近配备材料快速进行生产,甚至还有一些料件的配套生产企业相距只有一条马路的距离,使用周转箱就能把刚刚下线的配料运到装配线上。与其相比较,东北老工业基地缺少企业之间的上下游产品配套,进而导致一些外企孤掌难鸣,被迫搬走。

(六)重数量轻质量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引资力度不亚于长江三角洲,但是由于引资方式的偏差和投资环境的欠缺,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效果并不显著。很多地方比较注重规模较大的招商团到国外进行招商引资,然而这种招商引资模式的成本较高,且效果较差,所以长江三角洲早已摒弃了这样的引资方式。另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企业不讲究追求外资的实际效益,片面地追求数量,导致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规模较小、技术含量较低,利用外资的质量也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把签订外商投资项目的数量作为地方政绩的一种体现;二是为了追求企业或地方利益甚至个人的私利,对于外商来者不拒;三是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很多过分的优惠政策使得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获得更多的优惠而不分良莠的引进外资,导致一些零散的国际投机游资进入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

(七)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合理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将外资同调整和优化本国产业结构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还有一部分外资的投向不是很合理。外商投资大多数是投资在见效快、投资少和盈利高的第二产业。从地区的分布来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资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辽宁省,尤其是大连等沿海开放城市,而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吸引外资相对较为落后。与此同时,外资在各省内部也有着明显集中的趋势。外资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比较集中投资于辽宁省,这种情况不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会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动力不够。

(八)对外资的监管偏松

外商投资的企业存在严重的虚假症。一些外商利用我国引进外资的迫切心理,钻我国政策的空子,尤其是管理漏洞,给我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导致我国出现了外商投资企业长期“亏损”,但是引进外资又不断增加的奇怪现象。这种现象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很常见。还有一些合资企业成立以后,由不同行业的主管部门上报统计报告,但是不参与行业的协调组织,导致主管部门无法实施行业管理,更难以监督三资企业。

四、创新国际直接投资体系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的对策

(一)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拓宽东北老工业基地吸引FDI的渠道

首先,要不断改善涉外经济法律法规,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修改和补充现有的法规。其次,要拓宽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的力度,打开市场,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市场化水平,实行有效、多层次的优惠外商投资政策,将地区优惠改为行业优惠,增加投资领域,以加快能源、交通以及通信等基础设施,来改善投资的硬环境。再次,快速改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服务层次,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加强政府对外国投资商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最后,要创建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对外国投资者实施国民待遇,严格根据法律办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非法行为,建立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

(二)根据国际资本流动的势头调节吸引FDI的战略

国际资本流动的势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国际金融环境,东北老工业基地吸引FDI的战略需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当前,高技术资本剩余增加,跨国公司资本向外拓宽的需要不断膨胀;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流向发达国家的资本有所下降;从国际资本流向的区域来看,流入亚洲地区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上述这些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说明东北老工业基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客观国际环境较为理想。因而,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利用好时机,吸引FDI培养国家重点企业并调整产业结构。要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具体形式,来研究各行业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优势和地位,选择正确的方向,突出工作重点来吸引FDI。政府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支持优秀的企业上市,加大资产重组,推动一些有实力或潜力的大型企业快速发展。

(三)挖掘“内资”和利用外资相结合

东盟国家采取了挖掘“内资”与利用外资相结合的方式成功推动了其经济发展,对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从东盟国家吸取成功经验。这是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个长期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因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出长远的安排和规划,在吸引FDI的同时,要大力挖掘“内资”,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储蓄水平的变化以及储蓄转变为投资的比率来不断调整吸引外资的结构、数量和投向等等。

(四)采取多种吸引FDI的方式

对于外资形式的选择方面,东北老工业基地应选成本低、作用大并且风险较小的外资方式。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吸引FDI应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最重要的方式。同时,也要注意过多利用FDI有可能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相关产业造成冲击,因而,需要兼顾全局,权衡利弊。当前,BOT的投资方式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凭借其配套的、完整的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和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利用BOT的方式吸引FDI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条件具有巨大的潜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加快制定有关BOT的专项法律法规,严格管理特许投资和BOT项目的立项关,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1] 樊少华.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2] 方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环境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4,(2):68-71.

[3] 李述晟.制度视角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机制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4] 李学勇.全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J].人民论坛,2012,(19):8-10.

[5] 刘朝,楼琼.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时代金融,2012,(10):104-105.

[6] 刘志彪,张二震,田伯平.跳出开放型经济的传统思维和路径依赖[J].群众,2012,(6):78-80.

[7] 刘志彪.新形势下全面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及政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4):3-9.

[8] 刘志强,陶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和政策建议[J].国际经济合作,2013,(10):71-74.

[9] 马晶梅,贾红宇,喻海霞.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空间收敛研究——基于人力资本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3,(12):12-19.

[10] 潘正彦.金融危机后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前景分析[J].国际贸易,2013,(2):35-41.

[11] 陶攀,洪俊杰,刘志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形成及完善建议[J].国际贸易,2013,(9):42-46.

[12] 肖祥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与策略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14,(1):82-85.

[13] 杨挺,田云华,邹赫.2013-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及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14,(1):25-32.

[14] 遇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能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15] 张磊.从国际直接投资的演变审视跨国公司国籍的成立地标准[J].现代经济探索,2013,(3):64-68.

[16] 庄芮,白光裕,方领.FDI 在华布局变化对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J].国际贸易,2013,(1):13-21.

[责任编辑:张晓娟]

Innovates the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System Promotes the Opening Up Level of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PAN H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 Liaoning University , Shenyang 110036,China)

Utiliz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which has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 However,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ystem of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For instance, the overall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of the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is not conducive to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are restricted ; the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i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lack of investment environment ;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lack of supporting supplies ; focusing on quantity instead of quality; foreign investment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are irrational; regul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is not strict. Thus, making further innov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system promotes the opening up level of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And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is the priority in the process of Northeast revitalization.

innovative;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opening up

2014-11-21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JL030)

潘宏(1979-),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F061.5

A

2095-5863(2015)04-0064-09

猜你喜欢
利用外资外商东北
MADE IN CHINA
汉语世界(2021年6期)2021-12-17 10:51:50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意林(2021年3期)2021-03-11 03:07:24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48
2018年中国利用外资创新高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2
大东北的春节
利用外资概况
谁是冒牌外商
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26
China uses US$420 bn of FDI in 5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