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鉴定

2015-03-23 04:00殷志强
文物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玉琮新石器良渚

殷志强

造型、装饰与用途

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处于初创阶段,同时又是多元发展起来的玉文化,因而在造型、装饰、用途、工艺等方面的特点非常明显。

造型:方圆肖生相辅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造型,从构图法则来看,有几何形和肖生形两大系列,前者是抽象观念的客观反映,后者是现实或虚幻生灵的直接模拟。

新石器时代早期常见的装饰玉器,大部分是圆形的玉器:环是圆的,镯是圆的,管是圆柱形的,坠是圆形的变体;作耳饰的玉块,不是扁环形带一缺口,就是圆柱形带一缺口;璜是半个璧形,有的是半环或三分之一环形,也是圆的分解;多璜联璧是“破璜重圆”。

新石器时代圆形玉器的最高形式是璧,牙璧是一种冲破圆的尝试,是赋予圆新含义的一种异形玉器。多孔联璧是数个圆的结合体。新石器时代即使是方形玉器,也离不开圆的轴心,外方的玉琮,中间均是圆形。良渚文化特殊的三叉形玉冠饰,也是圆的取合。更为有趣的是,红山文化无论是马蹄形玉箍,还是玉龙、勾云纹玉佩等,整体截面几乎都为椭圆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石器时代的几何形玉器,除圆形玉器外,就是方形器。由石斧衍化而来的玉斧、玉钺,略呈方形,只是刃部逐渐变宽。玉圭、勾云形玉佩等,均呈长方形,锛、凿等生产工具也呈长方形。新石器时代形体最大的玉器,大型玉琮、玉刀等,都呈方形或长方形。

新石器时代之所以方圆形玉器当道,主要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自新石器时代发明纺轮后,圆心点容易找到,因而方圆造型容易加工;二是其时天圆地方观念在玉器造型上得到反映,故祭天用圆形的玉璧,祭地用方形的玉琮。

新石器时代肖生玉器题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生活中的生灵,另一类是虚幻想象中的神灵。现实题材的肖生玉器,有主宰世界的人的自身刻描,表明早期人类对自身在自然界中地位的肯定。常见的有天上飞的鹰、燕等鸟类动物,有地上爬的龟、鳖、蝉、蛙,河中游的鱼,大部分是与人们生活环境相关的可供食用的野生动物。应该说,这些玉雕动物形象,也是原始人的渔猎对象。早期肖生玉器只有动物形象,缺少植物形态,表明当时人们关注的重点主要是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而不是周围的生态环境。

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现实题材外,还有神兽题材,主要有蜷龙、凤鸟、怪兽等形象,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神兽,亦有可能已成为部落的标志。

装饰:钻孔阴刻互补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装饰技巧,从整体观察,主要有钻孔、阴刻两种手法。

钻孔技法不仅应用于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造型过程中,也广泛使用于装饰方面。玉龙、玉琮、玉璧体形的扩大,除需要大块玉料外,还靠钻孔技术将形体空间扩大。块、环、璜、管、珠更离不开钻孔技术。新石器时代一些动物双眼的装饰,是用钻孔方法来完成的。江苏省吴县张陵山良渚文化早期墓葬出土的玉蛙形饰,左右眼部穿双孔,既可作蛙眼,又能作佩挂系带用,一孔双用。一孔双用技法,后来在商代玉器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更为有趣的是,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镂空技艺,是钻孔技艺的扩大与延伸。其手法是先在镂空部位定一个点,在点上钻一个小孔,然后向四周扩充,这样就琢成了所需要的镂空纹样。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纹装饰,特别是眼圈的琢刻,貌似阴刻,实际用管钻琢出,这是钻孔技法在装饰花纹上的应用。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钻孔技艺,当时采用管钻技术,特征非常明显。由于钻孔技术掌握得还不够成熟,因此常在孔壁留下两个明显的痕迹,一是孔两面对钻,由于钻孔过程中管的逐渐磨损,孔两头大中间小;二是长孔对穿交接部位常不在一个部位,这样孔壁对接部位就容易形成明显的台阶痕。

新石器时代玉器钻孔技艺,还有时间与地区的差别: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流域文化玉器多采用管对钻法,黄河流域文化玉器已尝试一面管钻孔技艺。

新石器时代玉器特征性的装饰,是阴刻技艺的广泛应用,许多精美图案花纹是用阴刻技法琢出来的。为了增加阴刻部位的立体感,常在阴刻面先浮突出面,再在浮雕的面进行图案花纹的刻描,这样立体感就非常明显。红山文化的玉兽、玉凤、玉龙首,凌家滩文化的玉人,石家河文化的动物玉器,良渚文化的神人纹装饰、兽面纹装饰,均是用这种手法表现出来的。

关于新石器时代玉器装饰的内涵,可用神秘性来概括,钻孔、阴刻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了新石器时代很深的文化内涵,是当时丰富的社会生活在玉器上的综合反映。新石器时代玉器,造型体现的是远古先民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装饰反映的是万物有灵的神秘性。装饰与造型,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用途:祭礼装饰并用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用途,从造型功用分析,有祭祀及礼仪玉、装饰玉、工具与武器、镶嵌玉四大类。

红山文化的玉猪龙、玉箍形器,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常出土于大型墓葬,而这些大型墓葬又常埋藏于人工堆筑的祭台中,是当时特权人物享用的重器,掌握这些重器的不是普通民众,而是具有军事指挥权、巫术活动权、部落掌控权的氏族首领。因此出土于祭台大墓的玉器,大部分是氏族首领用来祭祀的礼玉。据后世《周礼》等文献记载,玉琮,四面八方形,象地,故用于祭地;玉璧,璧圆象苍天,用于祭天。至于玉龙,应是农业部落的产物,因龙常与祈雨联系在一起,用龙祭祀,希祈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故玉琮、玉璧、玉龙等,均是祭祀玉。

玉斧、玉钺由同类石器衍化而来,是男性权力、地位的象征,因此是礼仪玉。

除祭祀、礼仪玉外,新石器时代玉器数量较多的为装饰用玉,有头饰玉发簪,耳饰玉块,项饰玉串,而且成组配套,数量可观,由玉璜、珠、管、环等构成。还有手饰玉镯,腰饰玉带钩以及各种各样的佩饰玉。良渚文化的三叉形玉饰,既是高贵头饰,又是王权的象征。

新石器时代虽然部落间的战争不断,考古发掘曾出土筋骨受伤的勇士骨架,但终因玉料的珍贵稀少,加上玉被赋予神秘含义,故用玉制成武器及工具的,数量并不多,主要有玉锛、玉凿、玉刀、玉纺轮、玉匕首等。这些玉工具、武器,本身也被蒙上了礼仪的色彩。

在良渚文化等一些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常出土一些大如钮扣,小如米粒的玉片、玉珠,数量较多,由于被装饰的器物大多数已朽烂,有的依稀可见是镶在漆器表面的,也有一些目前还不明其用途,但可以肯定,这些小件用于镶嵌饰物,是没有问题的。

鉴定要点

对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鉴定,确是十分困难的。一方面,由于年代久远,一些玉器的表面沁蚀较为严重,有时面目全非,给玉器鉴定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由于新石器时代玉器造型、装饰较为简单,伪造者容易模仿,鱼目混珠给鉴定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但细微特征还是显而易见,不同新石器时代文化间的玉器个性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掌握了这些需要仔细观察才能获得的细微差别,新石器时代玉器的鉴定特征还是容易掌握的,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鉴定新石器时代玉器,除掌握鉴定古玉的基本原则及熟悉新石器时代玉器类型、造型、装饰特征外,还应掌握如下一些特点规律:

1 玉材多样

从玉材看,新石器时代玉器多为地产玉,即玉器的材料来自玉文化的周围地区,就地或就近取材。新石器时代玉器,南方玉器多为青白玉,北方玉器多为青玉,青中泛黄,有时亦称黄玉。从矿物学上讲,新石器时代玉器玉料多为角闪石软玉,一些玉材石感明显,缺乏透明度及滋润感。除角闪石软玉外,新石器时代还有一定数量的玛瑙、水晶、玉髓、绿松石饰品,但大多数为小件。具有礼仪性质的大件玉器,非用玉琢制不可。

2 沁色较重

新石器时代玉器,与玉材相关的,是沁色较重,有的玉器里外沁透,不少玉器呈现出古人形容的鸡骨白状。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器,相当部分玉器受沁成鸡骨白状,也有的玉器沁色五彩缤纷,迷人可爱。从沁色角度看,良渚文化浙北、苏南地区出土的玉器沁色还略有不同。浙北良渚文化玉器沁色洁白,苏南良渚文化玉器沁色相对较轻,玉质内部的晶体状结构依稀可见,这应与两地玉材品质及受沁土壤环境酸碱度、地气温湿度不同有关。东北地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玉器沁色较轻,常在玉器局部受沁,而且沁色自然,层次分明。

3 琢痕依旧

新石器时代解剖玉料以及缺口切割,均采用线切割的技术,这一点已被微痕观察和实验考古所证明,当然,线切割离不开解玉砂与水。

新石器时代,用砣具治玉已是不争的事实,因在玉琮、玉璧、玉龙等大件玉器上,还留有砣具琢磨的痕迹。新石器时代由于切剖玉料技艺还不成熟,因而切割的玉料器坯不甚规整,原始的砣痕还依然可辨。因此,新石器时代较大的玉器,玉料多厚薄不一,边缘不甚规则,在良渚文化、齐家文化玉琮、玉璧等玉器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多数新石器时代玉器表面带有琢磨的痕迹,这是鉴定其时玉器不可忽视的要点之一。

4 孔壁错位

钻孔技术应用于石器工艺,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大发明;将制石工艺中的钻孔技术应用到治玉工艺中去,更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因为治玉比制石要难得多。由于当时琢玉工具的简陋,玉石硬度较高,钻孔技术尚欠成熟,因此,新石器时代玉器上的孔,大多数又大又多,有的孔壁显得粗糙,小孔一般两头对钻,外大里小,具有错位现象,这样中间透孔部位就显得特别小。一些大孔也是两头对钻,里外大小不一致的现象虽比小孔少,但错位现象更严重,常留下较厚的台阶状痕迹。一些宽厚的玉臂饰,中间的大孔也是对钻的,孔径两头大中间小,但在双孔衔接处的台痕常被打磨掉。这样,玉臂饰就出现两头大、中间腰部收敛的现象。即使是一面钻孔的玉器,也有一定的误差,这与钻孔工具材料与方法有一定的关系。这些都是新石器时代玉器钻孔技术在造型方面留下的明显迹象。

5 阴线断续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图案装饰花纹,主要用阴线刻绘,但其时的刻绘线条,无论是红山文化玉器的阴线纹,还是凌家滩文化的玉人纹饰,或是良渚文化的神兽纹装饰,均系手工刻绘,线痕不仅粗细不一,线路不畅,而且有断续感,线条常在中间断断续续,显示出古朴的风格。

除手工刻绘的线纹外,新石器时代玉器也有一些用阳纹、弦纹来表现形态或图像的,大多数是用砣具琢磨的。由于当时砣具还处于初创阶段,具有很大的原始性,因此,阳纹、弦纹亦是粗细不同,轻重不一,但起落明显,线纹自然,没有做作之感。

6 光泽暗淡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光泽,有的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一些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玉器,在地下埋藏四千多年后,依然光泽如新,明亮如镜。但大部分玉器由于玉质不佳,光泽暗淡,昔日的光泽在岁月流逝中慢慢褪去,但抛光的痕迹还是十分明显。因此,在出土的部分玉器上,留下局部抛光的现象,这是由于土沁严重的地方光泽已退去,土沁较轻的部位依然光泽宜人。在新石器时代的部分玉器上,还留下用竹、皮抛光的痕迹。这种抛光法,在玉器表面常留下粗糙平行的抛光纹,这与后世熔蜡抛光有很大的不同。

(责任编辑:李珍萍)

猜你喜欢
玉琮新石器良渚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大连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积石冢研究
良渚保护大事记
华西系玉琮功能新蠡测
新石器时代割体葬研究
“玉”见良渚
古代玉琮的鉴定(下)
古代玉琮的鉴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