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韶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 510360)
益气活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孙韶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 51036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汤(桃仁、当归、赤芍、鸡血藤、川芎、山药、地龙、黄芪、红花、甘草等成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与对照组的6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及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汤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指的是各种原因造成血供障碍,引发脑供血区功能损害及神经缺损的一群综合征,表现在言语、吞咽、认知等多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高,且具有较高致残率、较高死亡率及预后差等特点[2]。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以脑细胞保护、抑制血小板聚集、对症治疗等西医为主,疗效有限,需借助中医进一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于此,本研究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对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给予益气活血汤干预,效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第四届)中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且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②年龄20~86岁;③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5~23分;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急性脑内出血、脑肿瘤、急性心肌梗死病例;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全身性严重疾病;④精神异常、神志昏迷病例;⑤相关药物过敏或合用其他中药汤剂病例。
以我院2012年8月~2014年3月收治的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5),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平均(62.5±10.2)岁,病程平均(8.5±2.6)周;其中脑干梗死7例,丘脑梗死8例,基底核梗死20例,其他5例。治疗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平均(63.1±10.5)岁,病程平均(8.2±2.5)周;其中脑干梗死6例,基底核梗死26例,丘脑梗死9例,其他4例。对比两组年龄、梗死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脑细胞保护(如胞二磷胆碱,0.2g肌内注射,1次/d)、抗血小板聚集(如阿司匹林,1次/d)、脑水肿防治、对症治疗(如降血压、降血糖)等西医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基本方:桃仁、当归、赤芍、鸡血藤、怀牛膝、川芎、山药、生地各15g,丹参、地龙、黄芪各20g,水蛭、红花、甘草各10g。根据患者不同病症加减,下肢无力者加桑寄生;小便失禁者加五味子及桑螵蛸;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及郁金;口眼歪斜者加僵蚕及全蝎。1剂/d,100mL/次,2次/d。1疗程4周,两组患者均治疗1疗程。
疗效标准 ①临床疗效。以《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为评价标准,基本治愈:NIHSS评分减少91%以上;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90%;好转: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17%以下或增加18%以上。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②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其中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
统计学方法 SPSS16.0统计学软件录入分析上述数据,计数资料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及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明显不良反应。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复杂,其病理基础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当患者血管阻塞或痉挛时,血液黏度上升,血流量下降,致使脑微循环障碍,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5]。为此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保护脑组织等为主,且需根据患者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采取对症治疗,以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6]。
祖国医学认为缺血性脑卒中与“中风”症状类似,《内经》中有“半身不遂”、“偏风”、“仆击”等记载,《素问·经脉篇》中提到“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认为中风主要由气虚致血瘀引起,《医林改错》一书中也提出气虚血瘀引发中风病的观点,并建议行补阳还五汤治疗,以益气活血。现代中医药研究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以气虚血瘀型为主,气虚是根本,血瘀是病邪核心,提示治疗以益气活血为原则[7]。目前临床常见益气活血中药制剂包括黄芪注射液、灯盏细心注射液、补阳还五汤等等。乌云[8]等人通过对照试验表明针刺联合中药(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上有明显优势。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行益气活血汤治疗,包括红花、鸡血藤、怀牛膝、甘草、丹参、地龙、黄芪、川芎等多种成分,其中黄芪为君药,具有补益脾胃、祛瘀之功效;当归为补血、活血主要成分,红花、川芎、丹参辅助其以活血化瘀;地龙具有通经活络之功效,等等。各中药共奏益气活血、补脾健胃、化瘀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可通过降低磷酸二酯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能有效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川芎则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扩张血管等多重功效,同时联合桃仁、地龙等成分增强抑制血小板聚集、溶栓、保护脑组织等作用。综合本研究表1、表2、表3可知,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相比单纯西医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益气活血汤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明确。
[1] 朱 丽,李 静.不同剂量黄芪配伍的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疗效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4,35(9):1145-1147.
[2] 王 悦.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82例相关危险因素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49-51.
[3]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4] 孟家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5] 邓树荣,王贤明,李洪韬,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4):470-473,477.
[6] 陈红霞,郭友华,谢仁明,等.康复训练结合益气中药对气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疲劳程度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3):188-191.
[7] 吴海波,张云云,陈 磊,等.中药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微栓子的调节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0(5):578-579.
[8] 乌 云,张 倩,王 彪,等.针药并用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4):30-31.
(收稿2015-02-16;修回2015-03-09)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创新基金项目(10CX062)
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疗法 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益气活血汤
R743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7.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