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控制对中药直肠滴入干预宫腔积脓的影响*

2015-03-22 06:14刘丽秀王婷婷梁格婷
陕西中医 2015年7期
关键词:宫腔积药液直肠

刘丽秀 王婷婷 梁格婷 周 莹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咸阳712000)

·临床报道·

温度控制对中药直肠滴入干预宫腔积脓的影响*

刘丽秀 王婷婷 梁格婷 周 莹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咸阳712000)

目的:探讨温度控制对中药直肠滴入干预宫腔积脓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科治疗宫腔积脓的患者156例,根据随机数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根据中药药液开始滴入温度各分为3组(治疗组A组、B组和C组,对照组D组、E组和F组)每组各26例,采用中药直肠滴入规范治疗,治疗组采用自制保温袋保温药液灌肠,保温袋内置一温度计,随时观察温度变化;对照组采用不保温药液灌肠,观察初始和结束的温度,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舒适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温度变化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各组内温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和D组、B组和E组、C组和F组临床疗效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D组、B组和E组、C组和F组舒适度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舒适度显著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保温控制对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宫腔积脓有显著的疗效,且操作简便,患者舒适易接受。

中药直肠滴入是根据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临床给药技术,给药作用快、疗效高、毒副作用少、操作简便,通过直肠黏膜旺盛的血液循环,快速的发挥药效,为临床久治不愈的顽疾打开新的治疗途径。因盆腔内许多静脉与痔静脉相互交通,子宫与大肠毗邻,血液、淋巴液相互流通,所以直肠给药作为一种有效的、在妇科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具有药物吸收快、利用率高的特点[1]。我科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通过温度控制对中药直肠滴入干预宫腔积脓156例进行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并得到患者认可,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绝经后宫腔积脓患者156例,按随机数表分为治疗组(药液保温)与对照组(药液不保温)两组,每组患者根据中药药液开始滴入温度各分为3组(治疗组A组、B组和C组,对照组D组、E组和F组),每组各26例,患者脱落后根据随机数随时补充病例以保证各组研究病例数,经统计学分析,各组患者在年龄、病史和积脓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治疗方法 中药直肠滴入操作方法 将中药煎剂150mL(根据医生处方煎药,煎药袋密封,由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中心制)接上输液器置于输液架上,输液器另一端连接一次性尿管。直肠滴入操作前均嘱患者排空二便,取左侧卧位,帮助患者放松身体,润滑尿管和肛门后,将尿管轻柔、缓慢的插入肛门。中药直肠滴入速度为40~60滴/min,在滴入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的不适,并根据患者的反应适当调整滴速,对于出现剧烈反应的患者应立即停止直肠滴入配合处理。药液滴完后,嘱患者抬高臀部30°,左侧卧位,保留药液2h以上。两周为1个疗程。

表1 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滴入中药温度控制 A组和D组、B组和E组、C组和F组中药药液开始滴入温度分别为36℃~38℃、38℃~40℃和40℃~42℃,其中药液保温组(A组、B组和C组)采用自制保温袋保温,保温袋内置一温度计,随时观察温度变化;药液不保温组(D组、E组和F组)不用保温袋,温度计观察初始和结束的温度。

观察指标 ①记录直肠滴入药液初始和结束时的温度,并计算其温度差。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舒适度,只告知患者数值越小表示越不舒服,请患者在尺子上指出自己感受到的舒适数值,护士根据患者指定的数值按照以下分级记录结果:0~2为很不舒服,3~4为不舒服,5~6为较舒服,7~8为舒服,9~10为很舒服。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B超检查:宫腔内无异常,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数值在正常范围内。显效: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体征明显改善,B超检查:宫腔内无异常,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数值在正常范围内。无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B超提示:子宫腔增大,宫腔内有液性暗区,内有光点,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数值在正常范围内[2]。

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和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治疗结果 各组初始与结束时温度差比较 由表2可知,治疗组初始温度与结束温度变化水平小于对照组,两组间温度变化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t=10.617,P=0.000<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间温度变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36,P=0.152>0.05;F=2.408,P=0.201>0.05)。

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3可知,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74%和76.9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B组和E组、C组和F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治疗组B组有效率为96.15%,与A组和C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5);而A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组有效率为88.46%,与D组和F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而D组和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组患者初始温度和结束温度情况(℃

表3 各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n,%)

各组舒适度比较 见表4。

表4 各组患者舒适度比较(n,%)

讨 论 绝经后妇女宫腔积脓病程迁延且易反复,这是因为:①中老年妇女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萎缩,阴道上皮细胞糖原含量减少,阴道pH值上升,使阴道自净作用减弱,失去防御功能;②由于生理的变化,宫颈管狭窄粘连,使宫腔分泌物无法排除,易致宫腔积血或积脓;③老年女性子宫渐渐萎缩,子宫内膜血运减少,缺乏再生和修复能力,又无周期性脱落,易感染并为细菌滞留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3]。

近年来治疗宫腔积脓的方法呈现多样化,如全身抗生素治疗、宫颈扩张及持续宫腔引流等,但因为老年女性子宫呈“无张力囊袋状”仅仅依靠扩张宫颈是达不到充分彻底引流宫腔脓液的目的,而且脓液排除后大多数宫颈收缩,出现再次闭锁,所以出现治疗不彻底,多次复发,迁延不愈,同时在操作过程中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负担,而且随着病程的迁延,患者由于侵入性临床操作,更增加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机率[4]。我科在发挥中医药特色治疗中,结合直肠与子宫的解剖特点,通过温度控制对中药直肠滴入干预宫腔积脓156例,根据随机数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每组患者根据中药药液开始滴入温度分别为36℃~38℃、38℃~40℃和40℃~42℃各分为3组(治疗组A组、B组和C组,对照组D组、E组和F组),其中药液保温组(A组、B组和C组)采用自制保温袋保温,保温袋内置一温度计,随时观察温度变化;药液不保温组(D组、E组和F组)不用保温袋,温度计观察初始和结束的温度,进行临床疗效及患者舒适度观察,得到中药直肠滴入时把药液温度保温在38~40℃间干预宫腔积脓临床疗效最为理想,病人舒适度最高,易接受,能积极配合治疗。解决了因为药液的温度过高,会刺激肠粘膜,降低患者的耐受度,产生便意;药液温度过低会引起患者腹胀、腹泻,不利于药液的保留等的临床弊端。这一结论也符合直肠吸收的生理特点,因直肠温度(也称肛温)一般在37.5℃,较口腔温度高0.6~0.8℃。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最高,但一天之内温差应小于0.8℃。另外,女子体温一般较男子高0.35℃左右。所以将药液保温在稍高于生理体温0.5~2.5℃以内,既可以保持药效,提高患者舒适度,又可以通过温度差的热力加快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有效利用率[5]。

温度控制对中药直肠滴入干预宫腔积脓临床操作简便、且无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疗程,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1] 张翠娟,谭国珠. 宫腔积脓误诊分析一例[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06):242.

[2] 李美月,石明华. 宫腔积脓诊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3):71.

[3] 潘 娟.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肠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81.

[4] 何跃东,王晓丽,高雪梅.绝经后宫腔积脓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24(04):269-271.

[5] 朱翠兰.绝经后宫腔积脓27例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3,14(29):92-93.

(收稿2015-02-15;修回2015-03-20)

*陕西省咸阳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2K16-02)

宫腔积液/中西医结合疗法 @直肠滴入 外治法

R711.74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07.001

猜你喜欢
宫腔积药液直肠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宫腔积液是否需要治疗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宫腔积液是否需要治疗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宫腔积脓应该怎么治疗
治斑秃
DWl在宫腔积脓和宫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改进型纯相位相关亚像素级安瓿药液图像配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