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灾难,靠什么拯救我们的生命?

2015-03-22 23:38:24_王
河南电力 2015年8期
关键词:遇难者防灾灾难

_王 远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人本能地会萌发出逃生意识,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赢得这场与死神的赛跑。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部分遇难者缺乏必要的自救能力。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生死关头,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往往是保住生命的决定要素。

6月25日,河南省郑州市西关虎屯小区一栋居民楼发生大火,15人遇难,这其中,有14人是被烟熏窒息。消防人员分析,火灾逃生自救知识的缺乏,是造成多人伤亡的关键。

7月11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紫荆嘉苑小区某楼电缆井起火,7人遇难。遇难者死亡原因是因为在慌乱中逃往楼道,吸入有毒烟雾中毒所致。

…… ……

生命可贵,但也脆弱。在这一次次惨痛的伤亡事故面前,我们不禁要反思,如果这些遇难者此前多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救知识和逃生技能,是否就能不付出生命的昂贵代价?

一项关于安全自救知识的街头调查显示,18.1%的人完全不知道所在公司、学校、家最近的逃生通道,47.7%的人家中完全没有急救箱等应急用品,57.1%的人完全不会使用止血带等急救用具……

为何国人的自救能力如此缺失?

从教育制度上讲,我国大中小各级学校中开展的安全教育课程长期处于缺位状态。北上广等大型城市中针对学生开展的灾备演练已是凤毛麟角,更遑论二三线城市抑或农村学校。

从社会层面来看,虽然国家设有安全生产月、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等安全教育的时段,但很多地方宣传手法缺乏创新、宣传内容陈旧,活动只求声势浩大,不考虑实际效果,使围观者仅看到了热闹,安全知识并未入脑入心,令安全宣传流于形式。

当然,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出在人的身上。安全自救知识多靠平时积累,习惯被动学习的国人对于自救知识的了解往往浅尝辄止,对单位、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也并不十分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一些不良习惯也为自身及家人的安全埋下了“定时炸弹”。人走不断电、湿手摸电源……很多意外和灾难的发生正肇始于这些看似细小但并不容忽视的生活细节。

在这方面,国际上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立法确立公共电视台在国家防灾体制中的地位;设立多个防灾教育日,建立灾害纪念馆、纪念公园、防灾教育中心等机构,面向公众开展各种防灾减灾培训;政府派遣防灾指导人员对在校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等等。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并加以采纳,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防灾教育体系。

防患于未然,一个社会对灾害的重视程度反映出这个社会价值体系对于生命的珍视。重视灾难,正是为了更好地减少和避免悲剧,这才是一个现代社会应对其公民所担负的最重要的责任所在。

猜你喜欢
遇难者防灾灾难
雷击灾难
环球时报(2022-08-08)2022-08-08 15:15:24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军事文摘(2021年16期)2021-11-05 08:49:12
“防火防灾”大作战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6
遇难者
方圆(2015年2期)2015-09-10 07:22:44
灾难不是“假想敌”
防范“抗生素灾难”
世界科学(2013年5期)2013-03-11 18:09:30
法航29具遇难者遗体被打捞
环球时报(2009-06-10)2009-06-10 08: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