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5-03-22 23:22:01姜子云寇冬泉
大理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心理学实验室实验教学

姜子云,寇冬泉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扬州 225002)

高校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姜子云,寇冬泉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心理学实验具有特殊性,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心理实验对实验室条件、设备和管理人员提出了高要求。但目前部分高校的心理实验教学存在实验室建设不完善、实验模式单一、实验教学缺乏创新、设备不适应当前发展趋势等问题。为此,需要重视实验室建设、建设特色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适应心理实验教学计算机化和仪器化的需求。

心理学;心理实验;实验教学

[DOI]10.3969∕j.issn.1672-2345.2015.03.018

随着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广泛开展,实验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实验研究的范围逐渐拓宽,越来越多地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临床、教育、工程等心理学问题,取得了大量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后,由于招生心理学专业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生长,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快速发展,不仅师范类高校大都建有心理学专业,而且财经类院校、林业院校和医学类院校,也纷纷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187个心理学系(研究所)〔1〕,这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心理科学的快速发展。但是专业建设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尤其是心理实验教学方面的不足和实验室建设方面的问题,将会影响到专业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校心理学实验室是高校校内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而心理学专业带有较强的实践性质,所以高校心理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给出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实验室建设不完善,发展不均衡

就目前全国心理学实验室建设的发展状况看,除了国家级、省级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适应心理学发展水平和需求的各类心理学实验设备和实验人才外,部分高校虽然也设有心理学专业,但由于对心理学本身的认识以及对心理实验室在心理学中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部分高校虽然能够开设大部分的心理学课程,但很多方法类的基础课程如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以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等课程,在实验教学和实践能力拓展方面,都不能适应心理学专业发展的需求。因为实验室建设的不完善,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各类实验仪器,比如生物反馈仪、眼动仪等。除了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类知识外,学生缺少对心理学的感性认识,更不知道如何开展实证性的应用研究。心理学专业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没有实验室支撑的心理学就是不完善的。

(二)心理实验室模式单一,利用率不高

心理学实验教学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投入,随着心理学专业的快速发展,各高校也在加大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比如投入资金购买相关的心理学实验仪器和软件。但是很多高校的心理学实验室建设模式单一,有研究者将这种相似的模式总结为“JGW-B1+COMPUTERS”模式,几台“JGW-B1”型心理学实验台、几十台电脑及实验教学软件。这种单一的实验室模式虽然能在基础层面上满足基本的实验教学需求,但它更多地使心理学实验教学停留在验证性实验阶段,一方面不能适应心理学专业的高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另一方面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导致学生对单一的心理学实验产生厌烦。此外,有少数院校缺少专门的实验教学人员,仅仅是为了迎接实验室评估才购买大量教学软件和设备,心理学实验课也只能让学生照着“产品说明书”按照步骤机械模仿,长此以往,很多实验设备无用武之地,甚至大量闲置。国家科技部的调查显示,我国科技仪器的利用率只有25%,远低于发达国家170%~200%的利用率(按每天8小时为100%计)〔2〕。这其中也包括心理学的实验仪器利用率偏低。

(三)心理实验的特殊性,影响实验的严密性

与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实验相比,心理学的实验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即它的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人(或动物)的心理活动以及相应的行为规律。这就决定了心理学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有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比如主试的能动性、目的性以及与被试间的交互作用等。此外还需要保证人类被试的知情权,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原则〔3〕。另外主试与被试之间会发生交互作用如指示语效应、实验者效应、被试的能动效应等。主试在实验中,不知不觉的期待、动机、疲劳、厌倦等心理活动,对被试会起到一种颇为微妙的作用;主试操作不熟练,也会对被试的心理活动或操作产生不利影响。人类被试往往不是被动地参加实验,而是企图在实验中满足自己的目的比如实验中的霍桑效应和安慰剂效应。在实验中,被试的良好表现或较差表现、被试的迎合或逆反等会对主试产生影响,引起主试的满意、赞赏、不满、焦躁等心理或生理反应,这些反应又会反过来对被试产生影响,最后给实验结果带来消极影响。心理实验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心理实验对实验室条件要求的严格性、对实验仪器与设备要求的精确性、对实验教学和技术管理人员要求的专业性。但是,目前我国部分院校的心理实验教学在这些方面还存在问题。

(四)心理实验课缺乏创新,制约人才培养

目前,仍有部分院校的心理实验教学仅停留在基础水平上,即学生按照实验手册机械地模仿完成一些基础实验,如传统和现代心理物理法实验、反应时实验、感知觉实验和经典的学习与记忆实验等。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的操作以及实验报告的写作,只能达到理解心理实验过程的目的,但对心理实验中的一般原理,比如无关变量的控制、自变量的操纵、实验设计模式等的理解还不深刻,更谈不上自己独立设计实验。这与心理实验教学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研究者曾做过实验心理学教学方面的调查,发现如果没有实验教师的专门指导,学生虽然完成了一个学期的实验课程的学习,但仍无法独立开展实验设计和操作,至于用实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更无从谈起〔4〕。自从2007年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后,对实验心理学的要求不断提高。2011年考研大纲中新增了记忆实验中的定向遗忘实验、提取诱发遗忘实验,这些知识的掌握需要学生有独立阅读和理解研究论文的能力。在缺乏创新的心理实验课上,学生是很难具备这方面能力的。还增加了常用心理学实验技术,如眼动技术、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心理实验课如果仅停留在基础教学水平上,不在技术方面进行创新也很难适应当前学科发展的要求。

(五)传统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设备落后,不适应当前发展趋势

依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不能直接从环境中习得,他们来自于个体的反思和协调自己的认识。但是,传统的心理学实验教学没有遵循这一知识观,而是采用教师传授、学生模仿的模式,忽视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心理学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主动性和创新性。在实验教学理念上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实验设备和仪器上部分高校当前的心理学实验教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心理学实验教学仪器由于生产标准不规范,很难满足心理实验教学精确性和可靠性的需求。比如目前大部分高校基础心理学课程上用到的实验台,虽然能完成30多项基础实验,但是在计时计数的操作上并不精确,反应键也不够灵敏,经常造成反应的延迟。另外该仪器的使用不够灵活,缺少使学生自主操作的功能,导致大部分心理学实验更多停留在体验和示范阶段,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解决心理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心理学实验室建设,使其符合专业发展需求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应用技能的提升,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应掌握多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能,多领域的心理测评技能,结合实际操作仪器开展实验研究的技能等。也就是说,当前心理学专业发展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应以专业理论素质为核心,以应用技能的培养为支柱,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方向。因此,各高校应重视和加大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建设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心理学实验室以适应不同院校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比如建设基础心理学实验室、心理技能训练实验室、综合研究心理实验室。另一方面完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建设开放型心理实验室。这不仅可以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而且还能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室中提高实验和实践能力。已有研究就开放性心理实验室的管理和应用给出了很好的建议〔5〕,值得借鉴。此外,实验室建设也离不开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优良的实验教师团队是推动心理实验室发展的动力,不仅体现在推动实验教学的发展方面,更体现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因此,高校在建设各层次心理学实验室的同时,更应注重实验教师团队的建设。

(二)量力而行,建设具有院校特色的心理学实验室

通过常规心理学实验仪器的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掌握基本的实验过程与技能,是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各高校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都离不开基础心理实验室,以满足基础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基础课程的实验要求。为体现各个高校自身的实力和特色,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应量力而行,综合考虑自身特色,在财力和人力允许范围内建设符合自身情况的心理学实验室,而不应一味追求在没有实验教师的情况下购买眼动仪、生物反馈仪等实验仪器而致使购进后大量闲置。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做好发展定位,根据人才的社会需求做好心理学实验室的整体规划,而不是盲目购买仪器设备〔6〕。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上是为了满足以下几方面的需求,比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社区建设的需求等。从学校心理教育的需求看,心理学实验室建设应更注重心理咨询技能的训练以及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测验的应用,比如建立沙盘游戏室、心理咨询室、音乐放松训练室、心理测量室、儿童行为观察室等,增加与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有关的实验项目,注重儿童心智的开发。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看,心理学实验室的建设应注重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管理模式有关的技能的训练,建立与职业指导和测评、管理心理学有关的心理测量室,团体心理训练室,注重企业高效管理和员工职业发展。从社区建设的需求看,心理学实验室应增加老年人心理健康有关的项目训练,为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使心理学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社区。这样做不仅扩展了心理学实验室的功能,而且提高了心理学实验仪器的利用率。

(三)考虑心理学实验的特殊性,加强规范性训练

鉴于心理学实验的特殊性,要避免人为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需要以科学的方法加强规范性的训练。比如在心理学实验指示语的制定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指示语要清楚、全面,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第二,指示语要简明扼要,不能使用模棱两可、一语双关的词汇,以避免难记和难理解。第三,指示语必须标准化,即主试或研究者在接触被试前要研究、讨论、确定指示语,然后将其写成书面材料或进行录音,以便在向被试呈现指示语时不出现差异性〔4〕。标准化包括指示语呈现的语气、声音高低,甚至发音者也应是同一人。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实验对指示语的标准化都有很高的要求,这要由具体实验的任务和性质而定。心理实验中的主试要训练有素,持中立立场,善于把握实验进程,才能克服实验中的不良效应。心理实验中的关键因素是人的因素,其对实验的影响,有的是可以预见的,有的则无法预见;有的可以在实验中观察得到,有的则需要等实验结束后向被试询问才能知道。总之,心理实验中要时时想到实验对象的特殊性,他们不是被动的机器,要从多方面考虑控制条件,以及如何取得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材料。

(四)重视心理实验课教学,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首先,重视心理实验课教学,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不能仅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更应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注重主动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设计实验和创新研究的能力。其次,开展心理实验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利用实验联系实践。心理实验课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和教学中,应结合专业特色,利用心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走进中小学,关注儿童的认知方式对创作性问题解决的影响,青少年的人格特点对学业成绩的影响,青少年对社会敏感问题的内隐态度,青少年的宽恕心理等;走进社区,关注老年人的空巢心理问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等。北京师范大学在心理实验教学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有效的尝试〔7〕,值得借鉴。第三,仪器实验教学与计算机化实验教学相辅相成。比如反应时实验可以通过天津师范大学校办工厂生产的JGW-B型心理实验台操作完成,也可以使用E-Prime编程软件来实现。很多可以通过心理实验台完成的实验都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计算机编程软件自己设计完成,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心理实验过程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学精确化、仪器化的发展趋势

心理学专业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既要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维持良好的学习动机。又要鼓励学生对传统的实验设计进行创新,利用新的软件和实验仪器开展富有创新性的实验研究。曾祥炎的研究中指出,学生需要掌握实验基本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实验专业能力,其中实验研究能力指学生能掌握心理实验前沿的技术,比如眼动实验技术,脑成像实验技术、脑电实验技术,行为认知实验技术、生物反馈实验技术、行为观察实验技术〔8〕。这些技术的掌握也反映出心理学实验教学在精确化和仪器化的道路上不断完善。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心依托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研发了ExpPsy 2000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系统和GenPsy 2005普通心理学实验系统〔9〕,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网络版心理测评软件的研发,有助于大样本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心理测评软件的操作和借助心理测评软件开展某类人群的心理测量工作。借助眼动仪完成的各类阅读领域、体育领域、广告领域的实验;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正电子扫描技术(PET)、脑电技术(EEG∕ERP)等具有高空间或时间分辨率的现代化仪器对认知过程的脑功能进行定位。现在,为从多层面多领域获得有效数据,很多研究将计算机、眼动仪和各种脑电记录仪联机使用。借助于这些仪器,有助于揭示心理活动的机制,尤其是心理的脑机制,将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科学高度。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2007〔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

〔2〕吴文春,温桂生.地方高校心理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221-223.

〔3〕邓铸,吴欣.实验心理学导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7

〔4〕欧阳虹.面向21世纪的心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洛阳大学学报,2001,16(2):75-78.

〔5〕叶艳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心理学实验室开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2):214-217.

〔6〕姜子云,钱小莉.高校心理学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6):87-89.

〔7〕张学民,舒华,张亚旭.实验心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6):33-38.

〔8〕曾祥炎.心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21-125.

〔9〕张学民,何莉,舒华.国外心理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国内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2):94-97.

(责任编辑胡椿)

Research on University's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Jiang Ziyun,Kou Dongqu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Jiangsu 225002,China)

There are certain particularities in psychology experiment:strict requirements on experiment environment,experiment equipment and lab manager for ensuring the scientific of experiment.However,problems exist in some universities'experiment instruction:the constructions of laboratory are imperfect,the patterns of experiment are rather similar,the instructions of experiment are lack of innovation and the equipment do no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construct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laboratory,carry out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take student-centered instruction,adapt to the trend of computerization and using large-scale instruments in psychology experiment.

psychology;psychology experiment;psychology teaching

G642.423

A

1672-2345(2015)03-0086-05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研项目(2011SJD190010);江苏省教改课题(2011JSJG270)

2014-09-28

2014-12-02

姜子云,讲师,主要从事实验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

猜你喜欢
心理学实验室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