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

2015-03-22 23:13李国才,连国新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排泄物养殖业规模化

摘要:规模化畜牧养殖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本文简单分析了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的原因,并从加强意识、监测管理和技术手段三个方面探寻防治措施。

规模化畜牧养殖有助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草场生态环境的平衡,进而反过来影响畜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破坏防治的研究十分必要。

1 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原因

(1)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变。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以散养为主,其规模较小,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等抛弃物能够进行清理。但是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出现,专业的经营方式导致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动物产生的排泄物等数量迅速增加,而专业化的清理设备明显不足,很多养殖户任意排污,对当地的水源和土壤等造成了严重影响。

(2)肥料使用的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是发酵粪尿,使用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相比之下化学肥料的使用方式简单、成本低廉,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就造成大量的粪尿被积压。尽管有部分企业对粪尿进行了处理,但是其生产设备落后,处理的效果也不明显。更有甚者,没有对粪尿和污水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当中,造成整个生态环境的污染。

(3)规模化养殖管理不善。虽然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却没有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对牲畜排泄物、牲畜身上所携带的病原体,以及牲畜的死尸等管理不当。对于被养殖的动物来说,每天都会产生一定量的排泄物,随着动物数量的增加,排泄物的数量也会上升,管理不善的结果就是导致这些排泄物得不到及时妥当处理,使之成为细菌或者其他有害生物繁殖的介质,一旦某种致病的病菌得到繁殖,就会造成大量的动物生病、死亡。而对病死的动物尸体不及时处理还会造成疫病的蔓延。(上接第10页)农村,为农村地区养殖户提供安全和高品质的饲料,同时提升产业的集中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大优质饲料农作物的耕种面积,加大秸秆和下脚料的生产力度,保障畜牧业健康、绿色地发展。

(3)改善畜牧业的饲养方式。国内农村地区目前的养殖方式还是以散养为主,家庭院落养殖一种或多种禽畜类的养殖模式依然还占据着养殖的半壁江山。想要推动农村养殖业发展,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应当引导养殖者改善养殖方式,推广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使养殖业成为当地一个颇具规模和规范性的行业,推广养殖小区和大中型养殖场建设是解决之道。应当帮助农村地区养殖业实现设施环境、免疫程序、营养水平、品种标准、饲养方式、生产规模,以及加工出售等方面的提高,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知识讲座的方式来提升农村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饲养水平,改良养殖手段,帮助养殖户提升管理和生产水平。

总之,养殖业是我国农村的重要产业之一。农村养殖业虽然有长时间的历史,但是由于受很多因素的约束,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想要改善现状,必须从防疫手段、集约化管理、规模化建设和完善机制等方面入手,切实、有效地推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排泄物养殖业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亚洲象浮膜性肠炎排泄物的病理学诊断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丹麦惊现700年前的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