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餐厨垃圾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15-03-22 21:18史东晓
环境卫生工程 2015年6期

夏 明,史东晓

(1.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局,江苏 南京 210036;2.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江苏 常州 213171)

1 江苏省餐厨垃圾管理现状

1.1 建立餐厨垃圾管理制度

2011年6月1日以省长令的形式正式颁布实施的《江苏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 (省政府令第70号),是全国首部餐厨垃圾管理的省级政府规章。省《办法》明确提出了集中处理的技术要求,倡导实行“收运处理一体化”的运行模式。

2010年3月1日苏州市就已施行了《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这是江苏省最早颁布市级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的城市。无锡市、徐州市、南京市也先后在2012年、2014年、2015年出台了各自的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这些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的出台,为下一步推进餐厨垃圾管理向好的方面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1.2 申报试点城市

从2010年开始,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和环保部、农业部先后组织开展了5批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试点城市申报工作,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中已有苏州、常州、徐州、镇江和扬州先后分5批成为了全国的试点城市,与东部的山东、浙江、上海、福建和广东等省(市)相比,江苏省的全国试点城市比山东和浙江少1个,比其他3个省(市)多了3个,处江苏居中偏前的位置。在全国来说,江苏省处于领先水平。2012年,江苏省还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确定了淮安、泰州、无锡、张家港等9个城市为省级试点城市。

通过积极加入到全国的试点城市行列,以及在全省范围内(包括县级市)开展省级试点,其目的是全面推动餐厨垃圾管理发展,将其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

1.3 编制餐厨垃圾处理规划

为了推进餐厨垃圾处理工作,加强规划引导作用,统筹全省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012年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改委、环保厅和财政厅专门印发了《江苏省餐厨废弃物处理规划(2012—2020)》,对全省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布局进行了统筹安排,鼓励设施建设区域统筹、共建共享,并引导各地合理控制设施规模,优化技术路线。全省规划在近期要建设34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规模要达到5320 t/d,总投资达26.6亿元,其中附建的废弃油脂处理设施总规模715 t/d,投资达11亿元,另外餐厨垃圾收运车辆装备投入资金4亿元,合计共需投入资金30.6亿元。远期规划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能力2020 t/d,其中废弃油脂290 t/d,规划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9.5亿元,其中废弃油脂处理设施投资3.6亿元。

在此基础上,2013年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又编制了《江苏省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规划编制纲要(试行)》,指导各地编制餐厨垃圾处理规划。目前苏州、泰州、淮安以及泰兴等市在全省率先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1.4 建设终端处理设施

截至2015年6月,江苏省共有苏州、常州、南京、张家港等城市建成4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580 t/d,其中,苏州项目设计日处理能力为350 t/d,已实现满负荷运行[1]。201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在苏州市联合召开了“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现场会”,总结推广苏州经验。常州市在终端处理设施还没有建成前,于2012年5月建成了1座80 t/d的依托于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固液分离、油水分离”为核心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2],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小城市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新路。南京市板桥餐厨垃圾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100 t/d,主要产品是有机肥料,已投运生产。张家港市建成了处理规模为50 t/d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

目前正在建设且近期即将投入运行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共有6座,合计处理能力为975 t/d,其中常州市餐厨垃圾设计处理能力为240 t/d(食物残余200 t/d,废弃动植物油脂40 t/d),2015年9月底投入试运行。徐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处理规模为230 t/d(餐厨垃圾200 t/d,地沟油30 t/d)。镇江市餐厨垃圾及生活污泥协同处理项目餐厨垃圾设计处理规模为140 t/d(食物残余120 t/d,废弃动植物油脂20 t/d),已完成各项前期工作,进入了现场施工阶段[3]。扬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正在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实现200 t/d处理能力。淮安市餐厨一期工程设计处理能力为95 t/d(其中含20 t/d地沟油,项目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预计于2015年底投入试运行。常熟市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一期项目日处理能力90 t/d,预计于2015年9月试运行。

1.5 所采用的处理技术

已建成的4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所采用的处理工艺分别是:苏州采用了“湿热水解+厌氧产沼”工艺,把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生产出蝇蛆蛋白、沼气和生物柴油3种资源化产品,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达标排放。常州采用的是以“固液分离、油水分离”为核心的无害化处理工艺,餐厨垃圾经自动分选后将塑料、金属、木头等大块物料分离出来,送填埋场填埋处置,有机物浆料经螺旋压榨实现固液分离,固渣送去填埋,液相的水作为碳源进入渗沥液处理系统,油脂提炼成毛油后外卖给正规油脂加工企业。南京市采用肥料化处理工艺,餐厨垃圾经过预处理、生化处理和后处理,最终加工成有机肥料。张家港市采用的是“微生物处理+高温干燥”的饲料化工艺。

正在建设的6座餐厨处理设施基本上都采用了相近的处理工艺,即食物残余为“预处理+厌氧消化+沼气利用”工艺,废弃食用油脂为“预处理+油脂利用”工艺。资源化产品主要是沼气发电或提纯制成天然气、低品质的毛油或高纯度的生物柴油。采用的技术工艺趋于一致。

1.6 所建项目的投资情况

苏州市采用收集、运输和处理一体化模式,总建设规模350 t/d,总投资约1.8亿元,折合吨投资51.43万元/t[1]。南京市投资7054万元建成了100t/d处理能力的餐厨处理设施,吨投资为70.54万元/t。常州市餐厨垃圾综合处置一期工程总投资1.37亿元,处理总规模为240 t/d,吨投资为57.08万元/t。扬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需投资1.5亿元,日处理能力为200 t/d,吨投资为75万元/t。张家港市餐厨处理一期工程总投资7532万元,吨投资为150.64万元/t。常熟市餐厨处理一期工程总投资6689万元,吨投资为74.32万元/t。

这些投资中一般都包括收运体系的建设费用在内。从上述数据看出,苏州市的吨投资最低,张家港的吨投资最高,其他城市基本都在60~75万元,这主要是与目前餐厨垃圾处理工艺差异较大有关。吨投资普遍偏高,主要是由于许多工程考虑到选址和征地等方面的困难,采用了“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一期工程往往将后续工程中的征地、监管体系建设、生产车间以及相关设施的建设费用也包含在内,导致目前吨投资明显增长,而后续工程建设时费用将大幅度下降。合理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在工程全部建成后、投资范畴一致的情况下进行比较才更有意义。

2 江苏省餐厨垃圾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项目建设进展不快

就总体情况来看,江苏省各地餐厨垃圾终端处理项目的建设进度不快。有些地级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质性推动,有些地级市虽然已经启动,但由于各种原因进展缓慢,这与预计的到2015年底全省各市、县实现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的目标相去甚远。

2.2 处理设施落地难度较大

目前江苏省已经完成和在建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只有10座,这与近期规划目标的34座差距还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类似,属于厌恶型设施,公众对它有较大的排斥心理,外围矛盾较大,从而导致选址难、落地难,有的城市几易其址,仍无法落地。其次是由于惧怕问责,环评审批困难重重。如不与现有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统筹考虑,选址难度将更大。

2.3 产生和收运环节管理矛盾突出

有些城市主管部门对餐厨垃圾管理工作不重视,至今没有开展相关工作,导致餐厨垃圾一直没有出路,开展源头管理更无从谈起。有些城市即便建成了终端处理设施,但还存在着餐厨垃圾收集量上不去、收运渠道不畅通、餐厨垃圾质量较差等问题,给后续处理带来难度。

2.4 工艺选择余地偏小

目前国内餐厨垃圾资源化的工艺主要是饲料化、肥料化和厌氧发酵3类。目前由于饲料化技术不成熟,作为饲料销售存在许多问题,且推广困难;如生产肥料则在使用区域、范围和数量等问题上都受到限制,市场销售前景普遍不好。与其相比,采用厌氧发酵工艺的比例快速提高。据统计,全国前4批66个试点城市中,采用或拟采用饲料化处理工艺的试点城市(区) 有4个,占6%;采用肥料化工艺的有6个,占9%;采用厌氧发酵技术的有56个,占85%。我省前4批试点城市中苏州在试点时采用的是饲料化工艺,在二期建设时则转为厌氧发酵工艺。常州和徐州采用的是厌氧发酵工艺,镇江采用的是餐厨垃圾及生活污泥协同处理工艺。这与全国100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中有90%以上都采用的厌氧发酵工艺的情况相符合。

3 对策措施

3.1 加快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以终端处理设施的建成来推动管理体系的建立

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是餐厨垃圾管理的关键节点,只有处理设施建成后,相应的收运体系、监督体系、执法体系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采用依托于现有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进行餐厨项目选址,可以加快项目的落地,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对二次污染物进行协同处理,同时尽可能地将资源化产品就近消化和利用,以节约运行成本、减少中转环节。2015年,江苏省计划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能力500 t/d,开工在建项目处理能力1800 t/d,基本实现省辖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开工建设。

3.2 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建立收运处一体化管理模式

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采用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来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及其收运体系。以收运处一体化的模式来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减少中间环节,便于监督管理和提高效率。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实施来做到全过程的监管。

3.3 选择适宜的处理方式和技术,重视资源化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

在餐厨垃圾产生量小于50 t/d的城市,可以考虑依托现有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先行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标(留有后续资源化利用发展的空间),待产生量增加到一定规模后、有较好的规模效益时,再行实施资源化利用工程。避免过度追求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一步到位,而导致政府补贴费用居高不下。

目前绝大多数地方选择了厌氧发酵工艺,如何使沼气利用效率最大化,打通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无法解决资源化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将反向制约厌氧发酵工艺的应用。

3.4 开展专家指导与项目督查工作,引导餐厨垃圾管理走上正轨

要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请专家就处理技术、建设运行等方面进行技术辅导和培训。与此同时,多外出交流与学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严格做好项目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等工作。在项目试运行一段时间后,作为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3.5 加强源头管理,杜绝餐厨垃圾流向非法渠道,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建立完善的收运体系和监管机制,督促餐饮企业与政府授权的具有收集、运输和处置一体化资质的单位签订收运合同,指导餐饮企业建立餐厨垃圾产生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垃圾的数量和去向等情况,并逐步采用GPS、视频监管等途径建立餐厨垃圾收运、处置通用的信息平台,对餐厨垃圾源头产生进行有效监控[2]。通过城管执法,与交警、工商、食药监等部门联动执法等措施,加强对非法收运的打击力度,杜绝“地沟油回流餐桌”和“泔水养猪”现象的发生。

3.6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公众在就餐时少点餐、不浪费,从源头上减少餐厨垃圾的产生。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曝光反面典型,使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强化餐厨垃圾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餐饮企业的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引导餐饮企业配合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7 建立应急保障机制,确保不发生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在餐厨垃圾收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法商贩阻扰、地下渠道非法交易、餐厨垃圾产生量突然加大等情况,应通过加强执法力度、增配收运车辆和增加收运人员等办法来进行有效化解。在餐厨垃圾处理生产过程中,如遇设备大修、突发故障、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可参照常州模式备用一条应急生产线[4],确保前端收运体系持续运行、不间断。

4 结束语

餐厨垃圾管理工作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任务非常繁重,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要充分应用技术的、政策的、资本的力量来推动这一工作向前发展,更好地为保障食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维护城乡环境面貌服务,真正实现餐厨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

[1] 谢瑞林.苏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探索与实践[J].环境卫生工程,2015,23(2):22-24.

[2] 朱卫兵,金慧宁,史东晓,等.常州市餐厨垃圾应急处理工程实例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3,21(6):35-37.

[3] 黄宏伟,许烽.镇江试点餐厨垃圾和污泥协同处理[J].环境卫生工程,2015,23(1):7-10.

[4] 朱笑冰,史东晓.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其启示:以常州市餐厨废弃物应急处理工程为例[J].环境卫生工程,2014,22(4):6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