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
(辽宁江河水利水电新技术设计研究院 沈阳市 110003)
辽宁省是全国山洪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山洪沟洪水及泥石流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往往顷刻之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毁灭性灾害。2011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讨论通过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中提出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安排各省在近期完成1650条重点山洪沟的治理任务。在总体规划出台之前,2006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0]31号)、2011年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要加快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工程。辽宁省对重点山洪沟治理工作非常重视。2013年5月编制完成了 《辽宁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2013~2015)》,确定了全省42条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项目名录。之后又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危害程度、规划情况及前期工作的准备情况等,先后编制完成2013年度、2014年度《辽宁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下面结合多条已开展工作的山洪沟实施情况,总结已治理山洪沟经验,提出适合于辽宁省山洪沟的治理原则。
(1)以点为主的原则。山洪的特点是洪水陡涨陡落、历时短、流速快、冲刷力强、破坏力巨大。山洪沟治理主要通过实施工程措施,有效提高山洪沟两岸城镇、集中居民点或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标准,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治理中应处理好点上治理与面上治理的关系,以点上治理为主,对历史山洪受灾严重地区,做到重点防治,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进行实时观测。在确保重点受灾区治理的基础上,兼顾一般,结合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工程措施应按照以点为主的原则主要布设在县城、城镇、人口密集居民点、重要基础设施等处。如营口市鲅鱼圈区安平河山洪沟设计中,采用以点带面的治理理念,全河段共计修建10.7km护岸工程,共分布与15处主要村屯段,利用有限的治理资金,解决山洪沟存在的主要防洪安全问题。
(2)注重生态的原则。山洪沟治理工程应遵循自然规律,首先要达到设计的防洪标准,还应兼顾维护各类生物适宜栖息环境和生态环境景观完整性的功能。在确保山洪沟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维持河道平面形态,确保河道按自然规律进行演变;保留河道的自然地貌特征,保护河槽两岸滩地植被不被人为破坏。治理中应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畅通山洪出路,严禁缩窄沟道、围堤造地,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治理过程中兼顾河道的生态修复,采用生态友好型材料和结构修建堤防和护岸工程。岸坡防护设计除应考虑传统的技术要求外,还要兼顾生物栖息地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有条件时可引入一些具有较大孔隙率和较强透水性的结构形式,以改善生物生长发育条件。如铁岭市清河区苔碧河山洪沟治理中,采用石笼护垫、格宾石笼挡墙、堆石格栅等岸坡防护形式,均为透水性的生态防护材料。
(3)强化防冲的原则。山洪沟治理工程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山洪沟治理工程除了采用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工程措施外,还应重视消能与防冲,重视河床固定与平稳水流,有目的地拦挡从上游向下游流动的泥沙、树木及石块。在堤、岸工程措施上要以消能防冲为重点,根据山洪沟所在的地形、地质条件,植被发育情况,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形成以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清淤疏浚工程为主,必要的谷坊、格栅坝、陡坡、跌水、滞洪带等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体系。如丹东市振安区板石河,采用石笼岸坡防护为主,上游及支沟谷坊拦蓄放冲为辅的治理方式。
(4)统筹协调的原则。山洪沟治理工程实施中拟定的目标、对策措施和工程布局,应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气象发展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城市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村镇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相协调。设计中要注意与城镇景观、生态环境相协调,做到标本兼治,以适应防治区内的社会、经济及自然环境为宗旨,努力实现创造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相关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批准的有关规划,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成果,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重视已有设施的除险加固和维护;区分、协调好山洪沟治理与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等项目的关系;协调、衔接好与国土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的关系;处理好与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信息化管理,加强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实行各级各地区协调统一部署。
(5)经济实用的原则。山洪沟治理工程应结合当地条件,优化设计方案,利用现有和有限的资源实现防治目标的最大化,充分利用当地材料,避免或减少占地,合理规划取、弃料场,从严控制管理用地。根据山洪沟的特点及防洪保护对象自身条件和需要,进行方案比选,确定与当地相适宜的经济合理的防治方案和措施。注重山洪沟治理效果,配套非工程措施共同开展,保证治理措施的切实可行,处理好工程安全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的关系。
(6)防治结合的原则。山洪沟治理应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并与已建设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相结合,形成防治区相对完善的山洪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体系。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要根据当地山洪灾害风险的不同程度,进行合理布局;通过宣传教育等多渠道,提高当地人民主动避灾意识;定期开展预防监测工作,提前进行洪灾预报,及时引导百姓撤离危险地区。
根据辽宁省近两年山洪沟治理实施中的经验,提出以点为主、注重生态、强化防冲、统筹协调、经济实用、防治结合6条山洪沟治理原则。通过山洪沟治理,逐步构建辽宁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达到有效防御山洪灾害的目的,改变山洪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减少人民群众伤亡和财产损失。
[1]何秉顺,黄先龙,张双艳.山洪沟治理工程设计要点探讨[J].中国水利,2012,(23):13-15.
[2]刘正茂,吕宪国,武海涛.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28(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