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的模式与探讨——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2015-03-22 10:04:41柏连阳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长沙410125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模式建议

柏连阳(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5)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的模式与探讨——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柏连阳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5)

摘 要:总结了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扶贫的7种典型模式,即:驻村帮扶带动、示范基地带动、技术培训推动、科技特派员带动、院地合作推动、科技项目带动和产业专家服务团模式,并提出了重视扶贫规划编制、科技扶贫应精准施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积极培育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进一步做好科技扶贫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扶贫;模式;建议;农业科研单位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业科研单位拥有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队伍,理应成为扶贫开发特别是科技扶贫工作的主力军。科技扶贫是通过科学知识理念的宣传普及和适用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引导贫困地区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引导农民增强“造血”功能,依靠科技摆脱贫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贫困地区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作为一家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拥有科研成果1300项以上,育成良种400个以上,有430项以上的科技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有一支涵盖种植、养殖、加工、农业经济、农业信息等多领域的专家队伍,其中高级职称专家超过400人。近年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依靠自身的知识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成果优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在湖南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的典型模式

1.1驻村帮扶带动模式

选派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员组成驻村工作队,开展定点帮扶和精准施策,以驻村帮扶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地处偏远山区、基础条件较差和自然生态条件薄弱的贫困地区。此类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基础设施落后,缺水、缺电、缺路、信息极为闭塞。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先后在桑植县的自生桥村、晚田裕村、珠矶塔村,慈利县的甘溪坪村,花垣县的鹅碧村,麻阳县的岩寨村,新晃县的冲首村,永顺县的响塘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按照“推广一项技术、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和“办好一个点,带动一个片,服务一个县”的工作思路,结合贫困村的具体实际,精心实施了一批扶贫项目,选派技能型扶贫队员驻村帮扶,开展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示范,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通过技术培训、典型示范、整村推进等形式将技术交到农民手中。以永顺县响塘村为例,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每年安排专项扶贫资金,选派具有园艺、植保、食用菌等专业背景的科技人员作为扶贫队员,实施驻村扶贫和科技帮扶,发展了蔬菜、烤烟、水果和食用菌等产业,为当地农业发展、农民脱贫开辟了新渠道[1-2]。

1.2示范基地带动模式

示范基地在展示农业科技成果、发挥示范带动方面具有较好的显示度和示范性。示范基地作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基地,起着上联农业科研单位、下联贫困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能够把使用适用的农业新品种、技术、新品种的效果较好地展示出来,使贫困群众更容易接受并进行使用和推广。这种模式具有显示度高、针对性强、辐射面大的特点,适应于那些生产方式落后、新技术覆盖面窄、大面积推广和实施新技术难度大的地区。近年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先后选派科技特派员83名、“三区”人才297名、百千万工程人才466名,到全省的51个贫困县开展科技服务,新建立各类示范基地70个,面积超过40万hm2,推广新品种、新技术430余项。示范基地带动模式,有利于农业新技术的组装集成,有利于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已经成为农业新技术快速转化、农业新品种快速推广、农业新成果快速转化的田间学校。

1.3技术培训推动模式

“扶贫先扶智,扶贫先扶技”。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业技术水平落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升农业产业科技水平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提升贫困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贫困人口的技术培训。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采取“请进城”和“走下乡”两种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有效提升了贫困人口的科技素质和科技意识。一是“请进城”举办技术培训班。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下达的科技扶贫培训项目,举办了多期专题培训班,集中开展了茶叶、果树、粮油、加工、农业产业化经营、家庭农场等知识的培训,培训对象包括贫困村的村级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大学生村官等,内容包括农业政策解读、美丽乡村建设、市场营销、种养关键技术等。通过培训,提高了贫困人口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此外,还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与地方政府共同举办产业技术培训班。如与保靖县合作举办黄金茶产业技术培训班,与麻阳县合作举办蔬菜、柑橘种植技术培训班,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二是“走下乡”开展技术培训。主要是选派科技专家深入贫困地区、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对农民进行新技术的传授,具有针对性强、易学易懂、接受度高的特点,做到了既顶天更立地。每年,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都要通过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形式把先进、实用的新技术带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进行技术上的现场观摩指导上千次,培训农民10000余人次。

1.4科技特派员带动模式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从2005年起,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就开始向贫困地区选派科技特派员,通过特派员科技创业,创办经济实体,采取“政府+科研院所+公司+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将科技、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植入产业链若干环节,整体推进产业的发展[1]。比如,从2005年起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就选派茶叶专业的科技特派员深入湘西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科技特派员立足保靖黄金茶的持续发展开展科技创新,融资组建了湖南省保靖黄金茶有限公司,保靖黄金茶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入选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科技特派员主持的“黄金茶特色增值加工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项目获得全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企业成长组一等奖。同时,“保靖黄金茶”通过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并入选湖南省四大地方公共品牌,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黄金茶产业年产值突破1亿元,已成为保靖县的农业支柱产业,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名副其实的“黄金产业”,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1.5院地合作推动模式

农业科研单位担负着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历史使命。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瞄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单位的成果、技术、人才优势,主动对接贫困地区的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着眼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科技合作和技术服务,精准解决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中的关键科技问题,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主动对接基层,先后与怀化、永州、湘西、吉首、麻阳、永顺等贫困地区市县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共建研发机构、共建示范基地、共建培训基地、共谋精准扶贫的形式,围绕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决策咨询、人才培训、平台建设、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共建研发机构等方面精准施策、精准服务、精细合作,畅通了农业科研单位进入精准扶贫主战场的渠道,为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贫困地区精准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6科技项目带动模式

科技项目是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工作的引擎,是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聚集的平台,也是农业科研单位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的有效依托途径。近年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以科技项目为抓手,结合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产业基础,组织实施了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项目,有效地转化应用了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促进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在龙山县实施了“种三产四”、“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增产工程、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等一批科技项目,为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的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保障食品安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以省柑橘产业创新联盟为依托,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支持地处贫困地区的柑橘加工龙头企业李文食品、熙可食品、汇源果汁怀化工厂的发展,实现科研单位与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的对接,助推贫困地区柑橘产业跨越式发展和贫困橘农脱贫致富。

1.7产业专家服务团模式

特色农业产业专家服务团模式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独创的科技扶贫模式。2014年5月,该院与湘西州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根据湘西州产业发展情况和科技需求,选派水稻、园艺、蔬菜、茶叶、加工、农业经济等方面的7名专家,组成“湘西州特色农业产业专家服务团”,分别安排到吉首、泸溪、凤凰、保靖、永顺、龙山等6个贫困县市和湘西自治州农科院,担任贫困县市科技副县长和湘西自治州农科院副院长,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开展成果转化、科技咨询、示范推广等工作,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效率。一年多来,湘西自治州特色农业产业服务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编写和修改发展规划4个,创建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样板基地15个,指导成立专业合作社20个,引进和推广良种14个,示范新技术10余项,举办各种培训班30期以上,培训农民1.4万人次,发挥出专家服务团的集聚效应。

2 进一步做好科技扶贫工作的建议

2.1重视扶贫规划编制

规划是发展的龙头。首先,要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把扶贫开发工作与美丽建设乡村结合起来,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问题,科学制定扶贫发展规划,整体推进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次,要做好产业扶贫规划。产业发展是跳出“越扶越贫”怪圈、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必然选择[3]。产业规划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与科技实现无缝对接。产业扶贫必须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要整合科技力量,组建科技扶贫队伍,以定点、巡回、技术承包等形式,为产业发展提供便捷有效的科技服务。二是要与产业政策实现精准对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产业扶贫既要把扶贫政策用够用足用活,又要做到扶贫政策与产业政策高度融合,使扶贫政策资金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促进扶贫工作长足发展。

2.2科技扶贫应精准施力

科学研究只有来源于实际需求,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科技服务只有对接于农民脱贫和精准扶贫的需要,才能接地气、出实效。首先,要注重需求导向。选准重点发展的产业,推广增产增收效果好又适合贫困地区实际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升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增强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其次,要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加大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和科技扶贫服务团选派工作的力度,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带品种、带项目等方式进村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专业合作社或创办农业企业,并立足产业需求进行技术攻关、形成适用成果、支撑产业发展。再次,要建立科技扶贫网络。加强贫困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服务组织建设,建设科技扶贫服务云平台,运用微信、手机APP、PC等形式进行远程诊断,加强“12316”三农服务热线建设,为贫困人口提供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实用性广的信息咨询、富民政策和科技服务。

2.3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4]。农民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大小决定了“造血式”科技扶贫的成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整合各种农业培训资源,建立并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较高生产技能、较强管理能力和较高经营水平的新型职业农民。

2.4积极培育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湖南省把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7大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推动了各大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湖南农业大而不强,与周边省份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贫困地区更是如此。要促进湖南农业由低端生产型产业向高端创造型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加快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效益较好、融合性强、关联度高、竞争优势明显、内生增长能力强、产业需求潜力大的特点。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贫困地区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未来一段时期,湖南应大力培育和发展消耗低、效益高、污染少、知识密集型的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生物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把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的消耗转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志扬.湖南贫困地区的农业科技扶贫模式与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5):584-588.

[2] 甄若宏,邵明灿,周建涛,等.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模式研究[J].农学学报, 2013,3(11):65-69.

[3] 陈志强.牢牢把握“十三五”扶贫工作的着力点[N].经济日报,2015-11-5(第十四版).

[4] 丛 林.福建省科技扶贫工作回顾、成效与建议[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1):113-118.

(责任编辑:贺 艺)

Discussion on Mode of Aiding the Poor with Technology by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s an Example

BAI Lian-Yang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PRC)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seven typical modes of supporting poor areas with technology by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e.technical aid station at villages, demonstration base, technical training, scientific special coordinator, the cooperation of the academy and local governm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and industrial expert service group, so as to promote and guide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f further overcoming poverty and achieving prosperity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aiding the poor with technology; mode; suggestio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

作者简介:柏连阳(1967-),男,湖南祁阳县人,教授,主要从事农药加工与应用、生物农药、农药毒理学、除草剂与安全剂的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11-20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5.12.025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5)12-0086-03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单位模式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学生天地(2020年32期)2020-06-09 02:57:54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8 21:59:16
浅析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财会学习(2017年6期)2017-03-25 02:27:04
新发展理念下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基建工程管理路径探讨
农业科研单位公务卡结算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财经界(2017年2期)2017-03-10 18:04:33
农业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珠三角西岸精密制造产业新城规划及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永续债券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05:21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7:37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