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生存方式的悖论与反思

2015-03-22 09:08
关键词:异化科学技术人文精神

王 英 志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虚拟生存方式的悖论与反思

王 英 志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虚拟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不仅为人类生存观念、存在意义带来全新的诠释,而且将人的自由和解放延伸到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虚拟生存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虚拟技术所呈现反人类的一面也日益凸显。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观点越来越被世人所认同。面对科学技术为人类现实生存所带来的二重性,需要我们冷静而理性地反思,并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思维,既不能片面夸大消极方面漠视积极方面,也不能只注重积极方面轻视消极方面,要始终不忘人的存在意义的追寻,才能不断推动人类向未来敞开自我超越和创造的空间。

虚拟生存;生存方式的悖论;人文精神

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步一步实现对自然的超越,在不断实现自我解放的过程中,一次次确证人类的主体地位。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生存实践过程中,人类不但实现本质力量的跃升,而且人越来越多地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的解放,越来越向高度自由的生存状态迈进。虚拟生存方式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不仅为人类生存观念、存在意义带来全新诠释,而且将人的自由和解放延伸到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这充分体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一面。但科学技术也暴露出反人类的一面,并且这种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更加显得严重,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观点越来越被世人所认同。20世纪以来人们不断反省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一种奇妙的历险正在加速,科学已成为这场历险的探索之首,它越来越清醒,也越来越盲目,越来越全能,也越来越无能。一个世纪以前人们还认为,科学引导人类走向解放,而今天我们看到,科学可以引导人类走向奴役,引导世界走向爆炸。”[1]这不仅是对科学技术的反思,也是对数字化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反思。50—6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两大反科学思潮。面对科学技术为人类现实生存所带来的二重性,需要我们冷静的思考、理性的对待,既不能片面夸大消极方面漠视积极方面,也不能只重积极方面消极对待消极方面。在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悖论中,只要我们坚定科学技术的服务性导向,坚信虚拟生存是现实生存的延伸,是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的手段,就会促进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的和谐,从而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引向一个更加美好、更加进步的新家园。

一、数字化时代的生存方式悖论

数字时代的到来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开创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一个全新的平台,开创了现实生存无法呈现的新景观,使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前所未有的特点。带来这些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为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等方面带来一些消极的困扰。生存方式的悖论成为人类新时代要面对的新课题。

从整个社会来看,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已成为人类生存方式的两大并存形态,并对人类社会整体发挥着革命性的影响。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担忧直接表现为对虚拟技术的担忧,到底虚拟生存是祸还是福成为现代性问题的一大症结。从许多出版物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虚拟生存的担忧,如《网络阴影》、《走出网络迷途》、《网络产业滋生垮掉一代人?》等。也有媒体进行过追踪报道,青少年沉溺网络、迷恋网吧等现象,甚至因此引发暴力事件等。这类事件似乎在我们的记忆中已成为时代的烙印,网吧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已然成为社会的毒瘤。相关网络的负面影响比比皆是,以至于现在人们都不愿意提及。面对这种困境,一些家长疾呼:网络游戏猛于虎!网游令天下父母忧!成千上万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不愿意“回家吃饭”不说,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网络赌博导致多少人倾家荡产。泄密、曝光、恶搞、炫富等不文明、不道德现象层出不穷,更令人痛恨的是网络上色情、谣言、谎言、诈骗等肆意滋生,以至于人们形容网络是“垃圾桶”。这些不仅影响网络的健康发展,而且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从人际交往关系来看,虚拟交往已成为人类新的交往形式,网络虚拟社会关系已成为现实社会关系的一个延伸,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关系的丰富的确有助于人的自由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提升,但其负面的影响也令人堪忧,甚至有人提出互联网是令社会隔离技术的堪忧言论。虚拟技术使人流动在网络之间、穿梭于网络之间,新的时空感给人以更多解放和自由的感觉,但久而久之人就会产生漂泊、动荡的感觉,以至于在心理形成焦虑、烦躁、压抑的感觉,“无根存在”的紧迫感越来越压抑人的心灵。2000年2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发表了一份《互联网与社会》的报告,其论点就是互联网的大行其道导致人们陷入日益孤独的境地。比如电邮的使用,它的确非常方便,弹指间就可以实现沟通。但这种方便是以牺牲面对面的交流为代价的,这种便捷所带来的快感远没有与朋友一起分享咖啡、啤酒那么令人心动。作为一个感性的存在物,其传统的严格来说是固有的面对面交流方式的消解必然会引发人与人的疏离,最终导致人的孤独、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如果如此发展下去社会解体将不再是危言耸听。“网络的不断扩张导致了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关系正向以网络为中介的方向转化,造成了个体对现实生活的逃离和人际情感的疏离。”[2]

从人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电脑辐射、桌前久坐、网络沉溺一直被视为现代人类三大健康威胁。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网络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沉迷网络的人数在不断飙升,由于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超出合理使用电脑或网络的时长,还有不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等直接导致“互联网健康综合症”的发生。这种病症表现为多疑、精力不集中、焦虑、压抑、孤闭等心理疾病,另外人的肉体也受到摧残,如现代人多数近视、视力减退、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病、失眠、健忘等都有与沉迷网络有直接的关系。不正当使用网络或电脑就会成为人类身心健康的杀手,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

二、虚拟生存与人文精神的迷失

网络大舞台的搭建,为人类本质力量的发挥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困扰。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交往等过度依赖网络,直接导致人的异化和人文精神的迷失,这种生存困境随着虚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越来越呈现紧迫的态势。面对虚拟生存方式中人文精神的迷失、全面发展的失落,人们对现代虚拟生存方式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忧思。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变得极为简单,人们已不再习惯身体并结合语言的情感表达、生活叙事、传递信息,而习惯于数字符号的表达,并且依赖性显得日益强烈,人的本质力量渐渐转移到电脑身上,人的思维也逐渐依赖于电脑的思考和计算,最令人担忧的事情恐怕也会变为现实,就是人机结合的人的彻底物化。“虚拟性生存”向“生存的虚拟化”转变着实令人堪忧。“生存的虚拟化”意味着虚拟技术理性过度膨胀,在贬抑人文价值的同时,造成现实生存意义的失落、人文精神的迷失和全面发展缺失的异化现象。“生存的虚拟化”将把人类直接引入符号、数据、图形的异化世界,人都变成了符号、数字,有血有肉的人也将变成“活死人”。“由于人们沉溺于数字化的环境,脱离‘在场’的社会关系太久,将自己视为纯粹意义的‘符号’,……步入纯粹数字化过程,从而使自己成为片面的人。”[3]“这时的‘人’已不再是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有滋有味、有人文精神的人,而是被抽象化为一堆信息(数字)的人、虚拟的人。”[4]293

人的虚拟异化现象正侵蚀着现代人的整个生存活动,侵蚀人的生存状况。虚拟生存神话的建立和人文精神的失落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二重困境。人的心灵在生存过度虚拟的威逼下已被严重扭曲,虚拟生存的种种问题已成为现实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已是不争的事实。人类对虚拟技术和数字化科技的盲目崇拜甚至膜拜,很容易造成人产生偏执的心理和迷信心理,陶醉其中而不能自拔,最终沦为异化的单向度的“电子人”。工具理性过度被推崇最终会导致人文价值的缺失,最后丧失对意义世界、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非真实性,网络往往会成为人们发泄私愤、宣泄情绪的场所,严重影响网络的健康运行,同时也会造成人失去道德底线,挑战法律的危险。原本自由沟通、自由发展的美好虚拟空间却变成了丑陋人性的表演场。虚拟空间人的角色的丰富性也容易造成网络“假面舞会”的狂欢。人在网络中成为一个个数字符号,人的身份、地位、性别等等被数字化为一个个着隐形衣、戴假面具的人。虽然可以自由沟通、自由联络,但人际交往的心灵纯度大大降低,而且很容易会被利用为欺骗。人们长时间沉溺于网络编织的虚拟世界,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场景,都会不同程度的引发心理障碍、情感冲突、抑郁焦虑、孤芳自赏等,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虚拟生存方式的到来,人类的生存会始终伴随现实与虚拟这对矛盾,而这个矛盾的关键点就在于虚拟生存空间对现实生存空间的挤压、对人文精神空间的挤压。这种挤压在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新的异化现象的出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异化就是指人的创造物反过来与人为敌,奴役人并控制人的异己力量。人类因此丧失原来的主体地位,成为受制于物的东西。反客为主是一切异化现象的共同特点。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这对矛盾的产生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牵绊,当科学技术不再受制于人文价值的约束,努力挣脱并排斥、贬抑人文价值或人文精神的时候,它就会异化为单纯的工具理性对人统治。因此说“生存的虚拟化”本质上科学技术的异化,是人文精神的失落、人文价值的失范和意义的沦丧。正如弗洛姆所说,“由于人失去了他的固定地位,也就失去了他的生活意义,其结果是,他对自己和对生活的目的感到怀疑……一种他人无价值和无可救药的感觉压倒了他。天堂永远地失去了,个人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像一个陌生人投入一个无边无际充满危险的世界。新自由带来了不安、无权力、怀疑、孤独及焦虑的感觉。”[5]人文精神的失落,存在意义的丧失是人的本质异化,是人的单向度化,非人性与非人道的东西充斥人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关怀,最终使人趋于丧失个性、丧失本质、丧失真实、丧失丰富,最后沦为“电子人”、“数字人”、“非人”或“活死人”,陷入意义、价值、道德虚无的境地。

虚拟生存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种崭新形态,在喜悦于崭新的生存体验的同时也要警惕它为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始终高举人文精神的旗帜,拒绝一切人性物化与异化,始终用人文价值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遏制一切人性的物化与异化。

三、虚拟生存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虚拟生存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一场革命,它不仅为人的生命活动、存在意义带来一种全新的诠释,为人的自由、自主和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它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物质财富的增加和外在生存环境的变化,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比现实世界更加人性化的生存空间。”[6]每一个时代科学技术作用的两面性都有它的特定问题,虚拟生存方式的到来尽管对人类社会生活、人文价值、法律道德带来种种挑战,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和潜在危机,但其为人类带来的正能量也是有目共睹的,片面地强调它的消极作用不但不利于虚拟生存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更不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因为虚拟生存的负面影响就消解它存在意义的做法是片面的、缺乏理性的、不冷静的。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只要我们把握创造技术的初衷,始终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自由与解放服务,就可以在充分发挥它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遏制它的消极影响,为人类美好新家园的建设服务。“科学,求真,一定有求真的责任感;人文,求善,一定有求善的责任感。两者交融,无疑会形成坚不可摧的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7]。深入研究虚拟生存方式的新特点,我们仍会发现其促进人文精神培育的新的生长点,其为人类提供的张扬人文精神的新平台仍是广阔的。

虚拟生存作为现实生存的延伸,仍然需要人文价值、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滋润。无论哪个时代,人文精神都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人的历史本质的显现。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人格尊严,关注生命的存在意义,是时代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它可以引导人们在自由创造的过程中实现对真、善、美的追求,实现人的个性的完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虚拟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在深度及广度上引发了人类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认识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不仅证明其存在的工具性意义,也证明其促进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进步的积极意义。虚拟生存作为人类生存状态的一次“哥白尼革命”,无论它以何种形态出现,数字抑或符号,其意义的指向都在于人类的存在意义。人类的每一次生存状态的跃升,都体现着人文精神的永恒追求,在这个意义上有人积极的认定这场虚拟生存的历史变革是“数字化文艺复兴”。重个性、体人文是复兴文化的标志,今天的“数字化文艺复兴”将意味着一种新的人文主义的兴起。因此,我们在综合虚拟生存积极与消极作用基础上,仍然要坚持乐观主义的态度去对待时代的新的特定的问题。虚拟生存作为人文精神的体现,其本质上仍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如果“数字化作为人文精神新的平台,将使人类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从积极的乐观主义态度看,人类社会出现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反思和创造加以解决。数字化是由人创造和控制的,它可以而且应该从属于人类发展的‘人文向度’,受到人性文化的驾驭。”[4]297

人类作为意识的存在物,他的内心拥有一个心灵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同时人类又是一个能动的存在物,他在不断否定、批判、超越现实的过程中追求一种有限生命创造无限价值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超越既定、追求无限的人文精神。因人本质自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的永恒追求的指向性,在新技术使用、新生存体验的目的仍是坚持弘扬人文精神为旨归,坚持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终极关怀。因此,在面对虚拟生存为人类带来种种负面效应时,既要高扬人文精神的大旗,又要坚决抵制拒绝虚拟生存的作法。在人的全面发展、弘扬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反思虚拟生存、重建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是否始终保持它的“单面”性?人类当下的生态状态是否合理?何种生存状态才是合理而美好的?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好虚拟生存困境的前提性追问,在不断的追问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思维,始终不忘人的存在意义的追寻,才能不断推动人类向未来敞开自我超越和创造的空间。自觉抵制虚拟生存的负面影响,在彰显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辅助以人文精神的培育,才能将虚拟生存引向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才能在网络与人心双重健康的基础上使人的本质获得时代性的全面展现。

[1] [法]埃德加·莫兰.方法:思想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8.

[2] 檀传宝,等.网络环境与青少年德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21-122.

[3] 李伦.鼠标下的德性[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222.

[4] 周若辉.虚拟与现实[M].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5] [美]弗洛姆.逃避自由[M].北京:北京文艺出版社,1987:36.

[6] 张震.网络时代伦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83.

[7] 杨叔子.现代高等教育:绿色·科学·人文[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2.

The Paradox and Reflection of the Way of Virtual Survival

WANG Ying-zhi

(School of Marxism,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The revolutionary change of the way of virtual survival has not only brought a brand new expla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urvival and existing signficance of human life,but also brought freedom and liberation of human beings into a broader space then creating better conditions fo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huma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virtual survival has become one of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but the anti-human aspect of it has also been highlighted increasingly.The viewpoint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 double-edged sword has been admitted b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Faced the duality brought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ctually human life,we need to rethink dispassionately and rationally,and keep our brain and mind soberly consistently,neither overstating negative aspects and ignoring positive aspects nor onl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positive aspects and taking no account of negative aspects.What we should is never forgetting the pursuance of the existence significance of human,so that we could promote human to prospectiv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mastery and creation constantly.

Virtual Survival;the Paradox of Survival Mode;Humanistic Spirit

2014-10-0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121)。

王英志(1976-),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人民广播电台制作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

G912.6

A

1001-6201(2015)03-0049-04

[责任编辑:秦卫波]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5.03.010

猜你喜欢
异化科学技术人文精神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