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关于城邦卫士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2015-03-22 04:16:01刘大涛
大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城邦卫士柏拉图

刘大涛

(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遵义 563002)

柏拉图关于城邦卫士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刘大涛

(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遵义 563002)

在柏拉图构建的理想国中,以保卫城邦为职业的城邦卫士的工作尤其重要。具有良好品质的好卫士,既是护卫理想城邦所必需,也是培养和造就未来的统治者哲学王的基础。柏拉图认为培养一个好卫士的必由之途是教育,他提出了实施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以达到内外双修的教育目的,造就美善兼备的理想卫士。柏拉图注重“立人”的教育理念和人才观,对于我们今天仍存在诸多问题的教育事业,有着深刻的启迪和较强的借鉴意义。

柏拉图;城邦卫士;教育思想;音乐教育;体育教育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不仅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在学园讲学长达40余年,培养了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一大批哲学家、数学家、行政官。在从事教育实践的同时,他还著书立说,阐述他的教育理念。在《国家篇》中,他提出了构建一个理想城邦国家的方案,教育则是实现理想国的根本手段。通过音乐(广义的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培养一批美善兼备的好卫士,既是护卫理想城邦所必需,也是培养和造就未来的统治者、哲学王的基础。

一、音乐教育

在柏拉图的《国家篇》中,为了培养出内外双修、美善兼备的城邦卫士,他提出要对他们实施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先用音乐陶冶他们的灵魂,再用体育训练他们的身体。他在这里所指的音乐属于广义的音乐,包括诗人讲的史诗故事。在音乐教育中,他规定了教育的内容,即讲什么的问题,以及教育的方式,即怎么讲的问题。

(一)讲什么

柏拉图认为,由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最容易受到听到的故事的陶冶,“你想把它们塑造成什么样子,就能塑造成什么样子”〔1〕337,因此必须先对编故事的人进行审查,让孩子们听到那些已经通过审查的好故事,听不到坏故事。在他看来,当时的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荷马等人所讲的故事都要加以抛弃,因为它们是虚假的,“一个人如果不能用语言描述出诸神与英雄的真正本性,那就好比画家画出来的肖像与真人一点也不像”〔1〕338。他分别批评了诗人们所讲的故事内容中有关诸神、神灵、英雄、地狱以及人的说法,因为它们对城邦卫士的成长有害无益。

首先,为了培养卫士敬畏神、孝敬父母,以及重视友谊等品质,柏拉图要求城邦不能允许有渎神的故事存在,也不允许他们从小听这类故事,为此,他规定了诗人们的创作必须遵循两条法律。第一:“神不是一切事物的原因,而只是好事物的原因”〔1〕342。他认为诗人们没有把神的真正性质描写出来,而是撒了弥天大谎,如赫西奥德的《神谱》中有关天神父子之间为争夺统治权所展开的血腥斗争和诸神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荷马的《荷马史诗》中所描写的诸神之间战争的故事。他说,神的真正性质是善,善的神只能是有益的和幸福的原因,而不会是有害的和恶的原因,因此,我们不能接受诗人们所说的宙斯把混合着祸福或善恶的命运降给凡人的故事,并且一定要禁止他们把人世的痛苦说成是神的旨意,允许他们说神惩罚的是恶人,其目的是为了让那些恶人在受罚中受益;第二:“神是单一的,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加不会改变他的本相”〔1〕342。他批评了诗人们把神说成是随时变换形相的魔术师,用其虚假的言行迷惑人。他说,神在各方面都处于尽善尽美的状态,处于最佳状态的神不愿意自己在某个方面变坏,也就与虚假无缘,“因此神是单一的,在言行方面是真实的,他不会改变自己,也不会用幻觉、言辞、征兆、托梦来欺骗世人”〔1〕346。

其次,为了培养卫士具有坚强和勇敢的品质,柏拉图认为不应当使他们心里产生害怕死亡的想法。为此,他提出要把《荷马史诗》中描述地狱的那些诗句删去,如阿喀琉斯的鬼魂向奥德修斯诉说,宁愿在人世为奴,也不愿在地狱为王,以及冥府和冥河被描写成死气沉沉、阴森可怕,在那里的灵魂哀伤命运的悲苦。他认识到荷马的这些诗句喜闻乐见,拥有大量的听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担心它们会使我们的卫士对死亡产生恐惧之心,“变得敏感和软弱,而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坚强和勇敢”〔1〕349。

再次,为了培养卫士自我克制的品质,柏拉图认为,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要做到泰然处之,既不会悲伤,也不会大笑。基于此,他提出要删去《荷马史诗》中所描述的英雄人物和诸神悲伤的情节,以及诸神捧腹大笑的情节。如果我们正在培养的卫士接受了英雄和诸神嚎啕大哭的故事,不感到可耻和可笑,他们以后将“不会克制悲伤,而只会为了一点小事就怨天尤人,哀痛呻吟”〔1〕351。对于至善至美的诸神来说,他们不会有任何缺陷,也决不会将别人的缺陷当作自己的笑料,因此,我们不能接受荷马关于诸神的这些说法。他将自我克制分为民众的和统治者的:民众的自我克制是服从统治者,统治者的自我克制则是控制身体的欲望和饮食快乐。对于《荷马史诗》中叙述的希腊人惧怕长官的话,他认为说得很好,而对于其中阿喀琉斯辱骂阿伽门农、英雄宴饮,宙斯幽会赫拉,以及赫淮斯托斯惩罚通奸的阿瑞斯和阿芙洛狄忒等等,这些故事会使年轻人失去自制,也就不适宜讲给他们听。为了避免年轻人心中产生作恶的念头,柏拉图反对把凶残、贪婪、傲慢,以及那些无法无天和胆大妄为的行为归之于诸神的后裔,因为它们会使年轻人认为“诸神产生邪恶,英雄并不比一般人好”〔1〕355的想法,要求禁止这些故事在城邦中流传。

最后,柏拉图还批评了诗人所讲故事中对人的看法,禁止他们说“许多不正义的人是幸福的,而许多正义的人遭受不幸”,“正义的行为只要不被发觉就有利可图,正义是对他人有利,对自己有害”这种话,并且命令他们必须“吟诵相反的故事”〔1〕356。在当时的希腊城邦中,正义的人遭受不幸,不正义的人过着幸福生活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如果在人们心目中声望颇高、拥有知识的诗人和作家把这一现象写进自己的作品中,而不是让人们相信正义之人行正义之事对他来说都是有益的,这对城邦卫士的培养将产生负面影响。

(二)怎么讲

柏拉图对诗人们所讲的故事内容作出规定,即该“讲什么”,然后进一步提出要考虑的是“怎么讲”,也就是讲故事的方式,即措辞方面。他将措辞分为叙述和模仿两种类型:叙述是诗人用自己的口吻讲述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模仿则是诗人用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话,并且要扮演这一人物的音容笑貌。在柏拉图看来,有一些类型的诗歌完全使用模仿,如悲剧、喜剧、抒情诗、酒神赞美歌等,而史诗则既有叙述又有模仿。为了使卫士成为“保卫城邦自由的大专家”,应该让他们从小就模仿“勇敢、节制、虔诚、自由的人,以及所有体现这些品质的事情”〔1〕360,不允许他们模仿那些与自由人不相符的人和事。首先是不能模仿女人,因为她们总是“与丈夫争吵,亵渎上帝,狂妄自大,得意忘形,或者一旦遭遇不幸,便悲伤哭泣”〔1〕361;其次是不能模仿奴隶、坏人、胆小鬼、铁匠之类的人,以及动物和自然现象中的声音。他要求诗人和说唱者在吟诵诗歌和讲故事时的措辞中,“模仿只占一小部分,叙述远远多于模仿”〔1〕362,仅对好人的言行进行模仿,即对善的模仿。他认识到大家喜欢混合的类型,在这一类型的措辞中,讲故事的人什么都说,模仿任何事情,但是它却不适合城邦制度。他说,为了城邦卫士的灵魂之善,我们要任用较为严肃和正派的诗人或讲故事的人,他们会模仿好人的措辞,按照规定的类型来讲故事;而对那些“能够扮什么像什么,能模仿一切事物”〔1〕363的诗人,我们要立法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城邦。

接下来是诗歌的曲调和节奏,它们必须符合言辞。在曲调方面,他认为应该保留两种曲调:一种可以模仿勇敢者的言行,“他们在战争和被迫的事件中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履险如夷,视死如归,在各种不利的情况下都坚忍不拔”;一种能够模仿和平工作者的言行,“他们的工作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愿的,他们努力劝导和祈祷”,当处在被劝导的位置上,“他们会听从劝告或批评,从善如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努力改正”〔1〕365。在节奏方面,他认为首先应当考虑有秩序的、勇敢的生活节奏,然后使音乐的节奏与之保持一致。由于节奏和音调要与言辞保持一致,它们也要与灵魂的气质保持一致:“不美好的和邪恶的节奏、不和谐的音调,都与邪恶的言辞和品格相关联,反之,美好的节奏与和谐的音调则与节制与美好的气质相关联,并且成为它们的象征”〔1〕368。于是,他提出要对诗人和其他艺人进行监督,规定他们必须在艺术作品中描绘具有良好品格的形象,敢于违抗就要受惩罚,禁止他们进行创作,“否则我们的卫士从小就接触罪恶的形象,耳濡目染,好比牛羊卧于毒草之中,咀嚼反刍,日积月累,不知不觉便在心灵中铸成大错”。他说,为了让我们的卫士得到最好的教育,我们必须寻找具有优良天赋的艺人,因为“他们能够追随真正的美和善的踪迹,使我们的年轻人也能循此道路前进,进入健康之乡”,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童年起就与美好的理智融合为一”〔1〕368。由于节奏和旋律容易在年轻人的心灵深处牢牢扎根,音乐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受过正确教育的人不仅会变得彬彬有礼,“能敏锐地察觉缺乏美的事物,也会厌恶丑恶的东西,他会赞赏美好的事物,为美好的事物所激励,从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心灵变得美好。尽管他还年幼,还不知道丑恶事物的原因,但他能正确地拒斥任何丑恶的东西。受过这种教育的人长大成人后,会自然地欢迎理智的到来”〔1〕369。当一个人的灵魂拥有美好的气质,他的身体也具有一种与之相应的和谐美。这样的身心皆美者是最美的,也是最可爱的。最后,他指出了音乐教育的目的和顶峰是对美的热爱,它是有节制地、和谐地爱那些有序和美好的事物。

二、体育教育

在如何对城邦卫士的心灵进行训练的音乐教育发表了长篇大论之后,柏拉图对负责身体训练的体育教育作了比较简略的论述。柏拉图认为,在体育方面,应该让他们从童年起就接受严格的体育训练,以致终生。

他认为卫士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作息时间上,他们不能有一点偏离,尤其不能睡懒觉,因为这对健康有害。在饮食方面,他们不能酗酒。为了把他们训练为如同参加战争的运动员,能适应多变的战争环境,要求他们能下咽无论什么样的饮水和食物。他说,这一种专门为了备战而进行的训练,可以从荷马那里学到具体办法,那就是吃那些最容易弄的食物,因为简单的食物使人健康。复杂多样的音乐使人放纵,复杂的食物则会使人生病。人们一旦放纵自己,诉讼和医术将大行其道,就连自由人也需要它们,这足以证明这个城邦所进行的教育是邪恶和可耻的。由于我们自己缺乏公正的品性,需要从别的城邦引进法官来维护公正,这是我们的教育不好的显著标志。对于医药的需求,归因于游手好闲和好吃贪睡的生活方式。在柏拉图看来,好医师是在用心灵医治身体,好法官是在以心治心。如果想要他们都有一颗好灵魂,他们的心灵从年轻时就不应该受到污染。他提出要在城邦里为医师实施正义的医术立法:关心“那些生来就体格健全的公民的身体和灵魂,而对那些体格不健全的人,比如说身体有缺陷,那就让他们去死,而那些有着邪恶的灵魂而又不可救药的人是一定要处死的”〔1〕381-382。

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灵魂,前者服务于人的爱智原则,后者则服务于人的激情原则。两种教育应并行不悖,不可有任何偏颇。否则,如果一个人一辈子专搞音乐而完全忽略体育,他会变得过分软弱,反之,则会变得过分野蛮。为了使我们的卫士的灵魂既节制又勇敢,必须把两种教育协调好,“用恰当的张力和松弛来调整两个原则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1〕382,因为只有“那种能够把音乐和体育协调得最好,能以最恰当的比例把二者应用于灵魂的人”,才能够称得上是“最完善、最和谐的音乐家”〔1〕382-383。

在《国家篇》中,柏拉图提出用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来培养和造就护卫理想城邦的好卫士。在音乐教育方面,为了培养城邦卫士具有敬畏神、孝敬父母、重视友谊、坚强、勇敢,以及自我克制等优良品质,他不仅规定了诗人们讲什么样的故事,还规定了讲故事的方式;在体育教育方面,主要是培养卫士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拥有强健的体魄。柏拉图把美德和坚强的体魄看作是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真正做到了“立人”。

三、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为先”。国家的发展与强大,民族的全面振兴,首要的标志是国民基本素质的普遍提高,其归根为教育的发展。我国自晚清为挽救危亡的命运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到今天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历经一百多年教育改革的历程中,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的素质教育,基本确定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暴露出来的诸多弊端,在当时遭到了许多著名学者的痛斥。例如在1985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2〕。杨振宁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国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功课太多,考试负担太重,没有多少时间干别的事。中国教育的一方面受了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了解放以后体制的影响,就是太重视一点一点的知识的积累,总是强调要给学生讲得更多、更多,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公民的道德、知识、体能等基本素质,而不是与某一职业要求的“无缝对接”。然而,我国的素质教育推行了近三十年的另一面却是考试所带来的过度升学竞争反而不断扩大。一些教育机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大肆渲染,使得大家不断督促自己的孩子投入到竞争中去,“最可恨的是,我们每一个人不仅知道大家都不喜欢这个状况而且知道大家都只能接受这一状况”〔4〕。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家长们甚至在孩子还没出生时就开始考虑孩子上学的事情,不惜花高价买学区房。就幼儿教育而言,本应是在游戏中培养健全的心智和良好的体质,然而现在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认知潜能的过早开发,造成幼儿智力过早成熟,从而导致其心智发展的片面与失衡;就基础教育而言,教育资源不均衡和不公平问题仍然很突出,人为地制造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的差别,家长和孩子都被深陷到过度升学考试竞争的压力和恐惧中而不能自拔,也是我们面临的教育困境。尽管“减负”的口号喊了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没有改变的情况下,首先反对减负的是家长。在现在的教育体制下,学校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源,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学校和家长联合起来压孩子吃苦,在题海战术和考试中使孩子“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恰恰是应试科目外的其他几个部分,比如体育训练,就远远不够,学生考试分数的提高往往是以透支体力为代价,军训中所发生的学生猝死事件,让家长和教师对军训无比紧张;还有学生对社会的参与度不够,本应通过参加一些公益和社会项目来感受社会,同情别人的痛苦,成为热爱公益,有爱心的人,可是,我们长期把人视为工具,片面强调知识的习得和专业训练,忽视了人的身心全面的发展,导致了不少受过较高教育程度的人素质低下、名利至上,诚信丧失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以及毒奶粉、地沟油等拷问国人道德底线事件的不断发生,表明了我们的教育遮蔽了“人”,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是关于“人”的教育的基本理念。回过头来看柏拉图的立人的人才观,注重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提高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事业有着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在笔者看来,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和规范的教育评价体系。我国的素质教育的改革推行了这么多年,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然而并不是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设计不好,关键还是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没有随之跟进,考评一个学校的标准仍然是升入各类大学的人数,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尺度也是他的考试分数。相对来讲,美国和日本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在同样经历过“高考地狱”的过度竞争所带来的诸多弊端,为培养创新人才以适应当今的信息、知识大爆炸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美国和日本都以均衡和机会均等为坚定不移的原则,避免按学生能力和成绩区分、编班、补课、选修,实行自动升级,政策上不造成优质教育资源和非优质教育资源之分”〔5〕。日本教育改革带来了国家综合能力的极大提升,时任美国教育部长的贝内特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日本教育是成功的。它虽然并非完美,但为日本提供了一个极富竞争力的经济、一个有高度文化的人民、稳定的民主体制、犯罪或暴力相对甚低的文明和一个有着良好、可靠技术基础的功能性社会”〔5〕。当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执行均衡和平等的原则,在高等教育阶段逐步推进通识教育,实行开放的教育体制,在转校、转专业等方面打破壁垒,才能逐步缓解过度升学竞争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干扰,培养出德智体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1〕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二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于复选.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昌潍师专学报,2001,20(3):91-92.

〔3〕初年.杨振宁谈我国教育的问题〔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16.

〔4〕汪丁丁.教育的问题〔J〕.读书,2007(11):39-44.

〔5〕王一兵.走出误区,破解困局:从日、美比较谈我国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取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6(9):52-54.

Plato's Educational Thoughts on the National Warrior and Enlightenment

Liu Datao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Guizhou 563002,China)

In the Utopia of Plato,the work of the national warrior is especially important.The national warriors with good quality are essential to the Utopia,and also are the foundation to cultivate and train the ruler of the future"Philosophy-King".Plato held that education was the only way to culture a good warrior,so he proposed to implement music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aim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cultivation for bringing up the good warriors who owned beauty and goodness.Plato's educational idea and talent view paying attention to"cultivating people"have profound enlightenment and strong reference for today's education.

Plato;the national warrior;educational thoughts;music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G40-09

A

1672-2345(2015)01-0070-05

10.3969∕j.issn.1672-2345.2015.01.014

(责任编辑 胡 椿)

遵义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12BSJJ02);贵州省哲社基金项目(12GZYB50)

2014-10-10

2014-11-20

刘大涛,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教学和文艺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城邦卫士柏拉图
风中小卫士
少先队活动(2021年3期)2021-12-04 13:08:26
我是环保小卫士
快乐语文(2020年30期)2021-01-14 01:05:22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文化学刊(2019年7期)2019-12-26 12:01:37
我是环保小卫士
柏拉图之灵魂观
夜里的卫士
雅典城邦的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了吗?——从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2题谈起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不可复制的城市情感——从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