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不断完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医学信息素养教育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2014年6月,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1]。该意见明确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近期任务、主要举措、路线图和时间表,以及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信息素养教育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国家规定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向后,高等医学院校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都要落实医教协同的要求,改革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例如首都医科大学从2015级开始实行“5+3”模式,其中本科阶段的课程安排为“2.5+2.5”,即在校阶段从原来的3年改为2.5学年,将整体学时压缩。同时在2015年校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将完善医学硕士专业学位5+3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申请学位的改革,深化医学博士专业学位5+3+X的改革,强化MD/PhD双学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后期改革,继续推进各相关学科专业学位建设工作。新的医学培养模式对本科生、研究生、医生的培养都产生了影响。
在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变化的环境下,作为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教育也要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变革。
2015年2月,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ACRL)理事会历经3版修订草案后,发布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这是该框架自从2000年制定以来的首次修订。2015年9月ACRL的网站和清华大学图书馆的网站上同时发布了由ACRL授权给清华大学图书馆翻译的中文版本。该框架由六大部分组成,每部分都包括一个信息素养的核心概念、一组知识技能,以及一组行为方式。框架的六大阈值概念是信息权威性的构建与情境相关、信息创建是一种过程、信息拥有价值、研究即探究过程、学术研究即对话、检索即策略式探索[2]。
该框架主要采用了元素养的概念。元素养是一组综合能力,它强调的是元认知,即批判式反省。元素养(Metaliteracy)作为Web2.0技术发展新浪潮中的“素养的素养”,是ACRL信息素养评估工作组的Jacobson等提出的[3]。其定义为面向新的Web2.0 环境特别是社交媒体,通过对相关素养理论的整合并与新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指导信息主体在社交媒体和交互协同在线社区中进行信息获取、评估、组织、交互协同生产与分享的整体性、综合性和自我参照的素养框架,强调对信息的批判性思维和交互协同能力[4]。研究者认为,加强学生对教师与自我的批评和反思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加强对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正成为美国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要求。
元素养的目标为批判性地评估信息内容和网络环境,在多元化信息参与环境中交换协同和分享信息,具备将终身学习和专业目标与学校、科研相结合的能力等。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要求加强学生的协同性、创新性、批评性、分享性和终身学习能力,说明元素养的目标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在医教协同的“5+3+X”人才培养模式下,宜采用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对信息素养的新要求,即加强元素养教育和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国家的临床医学培养模式发生变化,医学信息素养教育也要相应地进行改革。笔者根据本科生、住院医生、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等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时间、培养目标与方向等修改检索课的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并根据新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医学信息素养教育新框架
从图1可以看出,将高等医学教育体系比作一棵参天大树,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是其根基。只有根基牢靠,大树才能茁壮成长。毕业后的3年住院医师培训或临床医学硕士学习是树干,医学生只有通过之后的3年学习和X年继续教育,才能枝繁叶茂,成长为合格人才。这几部分是有机的整体,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3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紧密衔接。因此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的知识结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能力培养等在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等阶段的培养也应是有机的整体,不能割裂开来。
在知识结构中,除了信息基础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之外,还应将医学基础知识、医学人文知识、职业素质和医学临床知识融会贯通到信息素养教育之中。融合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在课题教学和小组讨论中结合举例进行素质教育,将信息规范和职业素质结合在一起进行讨论。
在学习课程中,增加了信息资源评价,信息资源评价是信息利用的重要环节。以往一般都较重视信息获取的能力和方法,但是忽视了信息评价的能力,因此在新的人才培养环境下应重视信息评价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内容上,注重文献分析能力和文献管理软件的学习。要将信息分析方法和信息计量软件、可视化软件等内容加入到学习内容中,让医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获取各专业文献的高频关键词;通过共词聚类分析等方法,掌握临床医学各专业研究的热点。思维导图的学习能让学生用图形的方法来记忆与分析医学知识。
在培养模式上,要培养医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和态度。培养方式包括通过小组讨论、网络沟通与交流等多方面。同时,信息素养教育还要把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目标。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一次性教育模式已被医学终身教育模式,即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取代[5]。因此,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在信息素养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也要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及时增加新的技术和方法,更新知识结构和学习内容,构建新的信息素养框架。
在新环境和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以加强学生的协同性、创新性、批评性、分享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最终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对其改革提出了以下设想。
目前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方法都进入了信息素养教育课堂,其中有的方法还应用到了医学信息素养教育中。截至2015年3月,国内外共有9个国家的35所大学或机构在14个MOOC平台上开设了37门信息素养教育类课程,包括英语、中文、德语、法语和阿拉伯语五种语言[6]。在MOOC背景下,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应有所调整,教学方式也应有所创新,体现出协同合作、混合式教育、趣味化的特征。翻转课堂是近年来新出现的教学方法,起源于美国,之后国内在课堂中采用此方法进行教学;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核心,以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师生互动等教学资源为辅的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模式[7]。
从国内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符合时代的特征。因此在医学信息素养教育中应用这些新方法势在必行。
为了适应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这种终身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必须实现开放教育。美国ACRL2014年发布的《高校图书馆发展大趋势》中提到了“不断开放的高等教育”。目前开放存取受到持续的支持和鼓励,高校图书馆除了支付或补偿开放存取的出版费用外,还开始资助和推动教育资源开放[8]。
医学信息素养教育为了实现开放教育,首先必须建立和利用好辅助教学平台。高校一般有现成的教学平台,如Blackboard教学平台(BB平台)就是实现开放教育良好的支撑软件。教学平台在越来越多的医学高校中得到了重视与推广,并应用到医学信息素养教育中。通过教学平台,可加大网络课和实践课学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主动学习。目前,各大数据库商都有自己的网络课程,如汤森路透和EBSCO等,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添加到教学平台里。其他教学内容,如信息分析方法、思维导图、信息计量软件等,需要教师录制与制作。除BB教学平台外,各医学高校还可以利用专门的软件,构建有特色的教学资源平台,同时将多个教学平台的内容互相链接,达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加强实践环节,将信息检索、信息分析、计量分析、思维导图等内容融合到医学专业内容中,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最新的临床知识。在实践环节中,医学信息素养教育教师可以与医学专业课的教师沟通与交流,与学科馆员协作,加强学生的学科知识获取能力。从众多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以看到,医学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馆员服务的融合非常重要,显示出了1+1>2的效果。新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协同合作能力与交流能力,教学平台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培养学生的协同性和创新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此外,除了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合作交流之外,还可以利用全媒体和学生交流沟通,如开通讨论区、微信、图书馆网站在线咨询,方便课下学生与老师的咨询交流以及课后学习讨论。
在新的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大都在临床医院,如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因此医学生与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图书馆员的接触与学习会更方便、快捷,临床医院图书馆员将在医学信息素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可以开展一些常规的医学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如新书导读、临床期刊推荐、网络咨询导航、组织信息素养知识的培训、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提供使用各种数据库和电子资源的培训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充分利用高校附属医院的医学专家资源,邀请各学科领域专家介绍如何利用信息检索工具,了解各临床学科的最新进展,向医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育[9]。这些临床专家的亲身体验与讲授,比图书馆员的讲座更有说服力与影响力,会对学生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加强医学教育,国家进行了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医学高校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医学信息素养教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建立医学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框架,加强医学生医学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快速、准确获取高质量文献的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而且对其今后解决临床工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患者教育、提高科研能力、完成继续教育等都有所帮助,对其职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