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伟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导管室(延安 71600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丁志伟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导管室(延安 716000)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脑动脉瘤患者30例,均行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本组患者中30个动脉瘤均能够通过MSCTA与DSA明确显示,两种影像学诊断方式测量脑动脉瘤瘤颈与瘤体大小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MSCTA在瘤内情况、瘤壁钙化、颅内位置确定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在动脉瘤测量中操作也更方便简单。结论:M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具有与DSA相同的确诊作用,操作更简单,图像显示效果也更好,能够有效应用与脑动脉瘤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主要的影像学诊断方式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虽然当前大多数临床医师仍然将作为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随着多层螺旋CT(MSCTA)血管造影技术的逐渐发展,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1]。本文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与DSA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脑动脉瘤更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方式。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30例,入院原因2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为眼动神经麻痹或剧烈头痛。30例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2~65岁,平均44.6±6.8岁。患者中14例行MRI与MRA检查,9例行Gulielmi可脱落栓塞术治疗,4例行球囊导管栓塞术治疗,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后7d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确诊。
2 设备仪器 CT检查仪器为德国西门子Definition Flash 256层螺旋CT扫描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器为德国西门子Artis zee ceiling大型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3 检查方法 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层厚选择为1mm,层间距设定为0.5mm,重建区域为重叠50%,FOV设定为18~22cn,对比剂输注选择为肘前静脉,以高压注射器注射,流速选择为3ml/s,首先行小剂量循环试验进行延迟时间的确定,剂量选择为20ml,之后以相同的流速进行血管造影扫描,造影剂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ml,对比剂选择为非离子对比剂Utravist,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尽量避免患者移动。检查结束后将螺旋CT扫描的数据输入工作站,以SSD表面遮盖方法、MIP最大密度投影方法、VE仿真内镜技术进行处理,部分有需要的病例以伪彩色技术进行处理,获取三维彩色立体捷普图像。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选择Seldinger技术,穿刺动脉选择为股动脉,血管造影选择单侧椎动脉与两侧颈动脉,椎动脉造影剂剂量为10ml,流速选择为5ml/s,颈动脉造影剂剂量为12ml,流速选择为6ml/s,投影照射位置选择为正侧位,如果有特别需要可以选择斜位,压力选择为300PSI。
4 图像评价 图像阅片评价方法为双盲法,由两位高年资副主任与两位高年资影像学技师共同完成,同时参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以及手术治疗。
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组间差异检验方法为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不存在由于身体不适而终止检查过程的患者,不存在造影检查失败患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0例患者经影像学诊断共发现颅内动脉瘤30个,直径为5~30.1mm,均能够清晰显示。MSCTA检查中发现脑动脉瘤30个,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1个,后交通动脉瘤10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6个,右侧大脑动脉瘤3个。DSA影像学诊断首次检查共发现动脉瘤28个,2例由于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血管存在异常痉挛而未显示动脉瘤,1例右侧大脑动脉瘤由于方位重叠而误诊为后交通动脉瘤,经再次DSA诊断均确诊。MSCTA与DSA测量动脉瘤最大径与动脉瘤颈最大径结果统计见附表。两种影像学诊断方法测量的动脉瘤大小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MSCTA对动脉瘤的内部、瘤壁以及瘤颈各部分的情况以及颅内空间的位置确定将均优于DSA。
本组病例中,9例患者选择Gulielmi可脱落栓塞术治疗,4例患者选择球囊导管栓塞术方案,3例选择开颅外科手术治疗,其余患者由于经济或其他原因选择内科保守治疗。
附表 MSCTA与DSA测量脑动脉瘤最大径与瘤颈最大径的统计结果比较
脑动脉瘤(Aneurysm)是指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张。动脉瘤可以压迫邻近脑组织、颅神经而产牛相应的临床症状,亦可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主要原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成年人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为l%~5%,其中95%分布在颈内动脉系统中,5%分布在二椎动脉系统[2,3]。儿童颅内动脉瘤相对少见,且一般比较大、起源部位不够典型、多与外伤和感染有关。在脑动脉的分叉部、转弯处解剖学常发现动脉壁的中膜及弹力层缺失,因为这些部位遭受血流搏动性冲击较大,进一步引起局部动脉壁弹力层破坏或变性,加之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流量增加,单侧脑动脉的闭塞、缺损或结扎等导致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其他原因,致使局部动脉壁薄弱部分膨出而形成动脉瘤[4,5]。
DSA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有效方法,同时能够直接指导血管内的治疗,但由于存在对患者机体的创伤,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的出现,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开创性的局面。MSCTA具有扫描速度较快且创伤微小的特点,而多层螺旋CT相比传统CT的技术能够增强图像的空间性与分辨率,同时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也为这方面的改善锦上添花[6]。现代越来越多的影像学工作者与临床医师对MSCTA抱有支持的态度[7]。
MSCTA的横断面扫描结合工作站后期处理获取立体图像能够对动脉瘤壁是否存在钙化进行判定,还能够观察瘤体内是否存在血栓,能够在血管内部进行观察,图像准确。而在DSA诊断中,如果钙化程度不高,显示就较为困难,而如果瘤体内存在血栓还容易在动脉瘤大小测量中影响结果的准确度。本组病例中,MSCTA与DSA均能够明确诊断脑动脉瘤,而在肿瘤以及瘤颈大小的测量中两种方法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DSA测量中常用的方法为导管标记法,可能由于导管弯曲或放大导致误差产生,在MSCTA中则能够通过原始图像或立体图像直接测量,操作简单而准确性高。
本次研究中MSCTA能够准确诊断动脉瘤,而DSA有2例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动脉移位而漏诊,经DSA再次诊断明确。因此动脉瘤可能由于DSA插管与出血而导致阴性诊断结果,这一点在其他临床诊断研究中也证明存在[8]。因此,在DSA诊断为脑动脉瘤阴性时,MSCTA能够提供诊断参考,而前交通动脉瘤是DSA较容易漏诊的类型,需要MSCTA进行确诊[9]。在大样本临床研究中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准确率在87%以上,而且在直径2mm以上的动脉瘤中可以直接确诊[10]。本组病例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应当与病例基数较小有关,同时本组病例动脉瘤直径较大。本次研究能够得出与相关文献一直的结果,MSCTA对脑动脉瘤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1] 曹 强,郭启勇,姜 军,等.多层CTA三维重建技术评价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与DSA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7):1024-1027.
[2] 张筱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比较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3):2889-2891.
[3] 孙 彤,辛 星. 脑动脉瘤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7):811-813.
[4] 张晓娟,喻 博,刘作君,等.64层螺旋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60-61,封3.
[5] 朱胤龙,赵崇学,周忠民,等.调压胶囊治疗收缩期高血压234例[J].陕西中医,2013,34(10):1305-1306.
[6] 张 超,陈 亮,潘平康,等.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颈部血管狭窄程度、血脂及 HCY 的相关性[J].陕西中医,2013,34(10):1302-1303.
[7] 张 俊,陈文华,邢 伟,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诊断脑动脉瘤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2):32-34.
[8] 申光旭,韩 丹,徐 燕,等.双能量头颅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并与DSA对照[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95-97.
[9] 李玉林,于 昭,程凤燕,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三维重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93-95.
[10] 周良学.家族性脑动脉瘤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05,26(8):693-695.
(收稿:2014-10-20)
颅内动脉瘤/诊断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R739.41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5.0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