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霞
(建平县水资源办公室,辽宁 朝阳 122400)
建平县节水增粮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分析
高素霞
(建平县水资源办公室,辽宁 朝阳 122400)
摘要:2012—2015年建平县节水增粮行动工程主要发展2.54 万 hm2玉米膜下滴灌工程,工程主要分布在27个乡(镇、场、街),165个行政村,82个片区。节水增粮行动工程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根据工程类型、规模和土地经营方式等,选择适宜的工程管理模式,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经费,建立规章制度,完善工程运行服务体系等,保障工程长效运行。
关键词:节水增粮;项目管理;运行管理;措施
1基本概况
建平县行政隶属朝阳市,地理坐标为E119°18′~120°02′;N41°17′~42°20′。属低山丘陵区,为典型的丘陵加山地地貌。项目区土壤质地为壤土,土层有机质含量为中等水平,适宜种植粮谷作物,耕种深度为15~20 cm。
2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分析
为保证建平县“节水增粮行动”能够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建平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该项目工程由建平县水利局统一对项目区进行规划,合理并科学地编制了项目建设的实施方案,项目区各受益乡镇积极配合工程建设,以确保工程顺利安排[1]。
2.1.1组织机构成立
建平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并设立5个职能工作组分别为:项目规划组、水利工作组、机耕作业组、电力安装组、监督考核组。同时各片区成立以行政一把手为组长,水利站站长、财政所所长、农业站站长、农机站站长为成员的片区建设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开展节水增粮行动组织协调和规划设计等各项工作
2.1.2前期工作
根据确定的总体建设任务,做好2012—2015年总体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实施方案,将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充分考虑水土资源状况,地形地貌特点,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科学选择节水灌溉模式和工程类型,采取先进适用的农艺、农技措施,提高单产水平。
2.1.3建设管理
探索建立适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特点的建设管理制度。组建项目法人或建设管理主体,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有关法律确定的规模以上的项目要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严格核准项目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组织形式,坚决杜绝围标、串标、规避招标及虚假招标行为。建立项目公示公告制度,及时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拨付使用,筹资酬劳等情况在项目区受益村公布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
通过多渠道筹集的节水增粮工程建设资金,统筹使用,专户立帐,实行报账制,按工程建设进度报帐后拨付进度款,经验收合格后拨付工程造价的90%,每个片区均留10%的质量保证金,保质期为1 a。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票据审核、工程报账等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在建设过程中防止弄虚作假等违纪违法现象发生。定期对资金拨付、到位、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稽查,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严重的严肃处理,违法犯罪的依法严惩,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
工程建设过程中分阶段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项目检查验收包括自检,复检和抽检。项目建成后,施工单位提交验收申请,项目法人即建平县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组织监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对工程进行区级自验,验收合格后,申请市级复验、省级抽检。
3工程运行管理分析
3.1.1明确管理主体
建平县出台制定了《建平县节水增粮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在建设节水增粮行动的同时,明确工程运行管理主体,责任到人,主要结合省水利厅开展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明确县水利局、镇水利站、村水管员以及村一级村管员机构运行管理中的作用及所负责运行管护工程。“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形成的水利资产归受益区群众集体所有,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及受益范围,因地制宜地确定村集体、用水合作组织、农经(农机)专业组织、农业生产企业等作为工程的管护主体,行使管理职责。在明确管理主体的基础上,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选择具有一定文化知识,责任心强的人员,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担任运行管理人员,并在有关方面指导下开展工程运行管理工作。
3.1.2落实管理经费
按照《建平县节水增粮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建平县制定节水增粮工程运行管护资金使用办法。计划安排50万元用于节水增粮工程管理维修,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同时,对管理维修资金加强监管力度,有效整合,发挥资金效益,科学界定管理费与维修费,坚决杜绝和抵制弄虚作假、改变专项资金使用用途的违规违纪行为。将各级政府土地出让收益10%中的20%用于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维修养护,建立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维修养护基金。积极落实区级土地出让受益10%的20%计提划转和使用,制定明确的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资金使用办法,制定运行管理资金的“以奖代补”补贴办法,保障工程运行养护维修资金发挥效益。
3.1.3建立管理机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制定并认真执行科学的管理细则,加强对运行管护人员的上岗专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管理素质过硬的技术操作和运行维护能人,坚持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的定期考核制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运行管理技能。
完善“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基层服务体系。县政府要在工程可持续运行上发挥主导作用,组织水利、农机、农技、气象等部门,对灌溉措施、耕作措施、农艺措施、墒情预报等各个环节提供综合的技术服务,确保项目效益的发挥。健全工程管护人员队伍建设,实现管养分离,事企分开。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育一批有知识、有水平的专业服务队伍,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持续做好农业高效节水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水利局可聘请精通高效节水技术的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建平县高效节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及培训工作,也可选派相关人员到周边地区学习高效节水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技术,为今后建平县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和管理奠定基础。能够确保工程一旦出现问题,维修养护及时、可靠。
4结语
建平县节水增粮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农业灌溉问题,切实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全面提高了农业生产条件,也改善了农民生存质量生活和水平,也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凯.建平县节水增粮工程建设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42(12):285-286.
[作者简介]高素霞(1974-),女,辽宁建平人,工程师,从事农田水利工作。
[收稿日期]2015-06-28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7596(2015)08-0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