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时代价值新论

2015-03-21 21:44余文好
关键词:传统美德中华价值观

余文好

(福建工程学院思政部,福州 350118)

中华传统美德时代价值新论

余文好

(福建工程学院思政部,福州 350118)

中华传统美德虽经历史的洗礼,仍不失时代光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新形势下,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国人的精神家园,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肃家风民风政风党风、构建生态与网络文明、强化世界华人“中国人”意识等方面显示出时代新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民风/政风/党风;生态文明;网络文明

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对待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这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以不同文化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为指导的。中华民族要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奋力走在历史潮流的前列,就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更不能背离本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2]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是物质的丰盛、生活的富足,更重要的是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精神文明,尤其是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十几年前,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同时,强调以德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18世纪以来,对于全球性道德危机,中西方兼具仁智的思想家们,先后给予了猛烈的批评和深刻的检讨。在此批评和检讨思潮中,开掘中国传统道德智慧,希望以中国传统道德智慧解决当今人类的难题,成为一条主线。[3]中华传统美德虽经历史的洗礼,仍不失时代光芒。当前,党和国家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不断强调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因此,要全面认识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价值。

一、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28。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5]92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有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专题学习中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6]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是要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伦理思想,以传统美德为本源,与时俱进,并在自觉与自信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我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不考虑传统文化及其道德因素,因为它已经渗透到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毛孔和血液里,无法割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例外,要取得实效,空洞宣传毫无意义,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具有实际意义,一定程度上说,形式上的传统美德教育就是实质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具中国国情、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东西,是我们增强价值观自信的前提。[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深刻的历史内涵,深深地植根在我们民族文化的本根之中。十八大“三倡导”的一些基本内容与古人提倡的仁爱友善、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独立人格、勤俭节约、诚实谦虚等一系列传统美德密切相关,是中华传统美德在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当然,由于封建历史局限,“民主、自由、平等、法治”要通过现代“修身”来实现。因此,加强中华传统美德的宣传和教育,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础性工作。[8]

以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例。这些德目在古代早已有过充分的论述,只是随着社会发展要赋予时代新意而已。爱国,古人是指忠于国家,公忠不仅被看做个人“修身之要”,而且被定为“天下之纪纲”,是社会道德的最高原则。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争然后善,戾然后功,出死无私,致忠而公,夫是之谓通忠之顺。”(《荀子·臣道》)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句充分表达了古人的爱国思想,也激励着后人为国家理想而奋斗。敬业,是从事社会职业的基本道德要求,但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具体职业要求。如古人提出“价实”“货真”的商德要求、重教明理与为人师表的师德要求,以及明确的医道医规医术的医德要求等,这些道德要求对今天而言仍十分重要。诚信,被古人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在古人看来,诚信,一方面要心诚为本,另一方面要言行一致。友善,在古代,主要包括仁爱、宽恕、礼让等。仁的核心是爱人,即是说对他人应该同情、关心和爱护。“仁,人之安宅也。”(《孟子·离娄上》)宽恕,包含宽和恕两方面内容:宽是平心容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恕是理解他人,与人为善。礼让,是指好礼、有礼、礼貌、礼节等,强调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顺畅。总之,从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来看,中华传统美德都能与其相对应,毫无疑问,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二、整肃家风民风政风党风

所谓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信条和处世作风,也称为门风。[9]换言之,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单位,一定程度上说,社会风气是由亿万股的家庭风气汇聚而成,单个家庭风气可以忽略不计,但众多家庭风气的结合就有可能改变社会风气。2014年初,主流媒体开展了“家风是什么”的调查采访与交流讨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家风是传统美德重要的载体,蕴含着深厚的道德根基。它往往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由家至国。不孝敬父母又怎能尽忠国家?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千百年来,传统美德首先透过家风家训及长辈的身教,在代际间传递着平实的生活哲理。百善孝为先,忠厚传家久。今天当我们重拾家风时,有理由相信它将成为正能量,助推社会风气的良性运转。[7]。

古代中国十分强调家庭道德教育,重视家训、家诫、家规、家礼等。《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为本,其次就是“齐家”。反观当下的家庭问题,如虐待老人、把小孩当“小皇帝”供养、子女刺杀父母、闪婚闪离等,在古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现实是每天都在发生着,归根到底是家风问题。每个人在家里的角色是多重的,都会亲身经历小孩、老人以及婚姻现实。教育孩子是家长的责任,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是家长的严重失职。不敬老人、虐待老人等事件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家长自掘坟墓的结果。近些年雨后春笋般地冒出的“相亲节目”被很多青年人所喜爱和热捧,有时两个年轻人经过几个简单问题的拷问就牵手,殊不知,一时的牵手成功已经潜藏着家庭危机,闪婚带来的是闪离。毫无疑问,家庭的不稳定必然给社会带来不少麻烦,有时还是极端事件。如果每个人都能“齐家”,并向外扩展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古人所说的“大同社会”,也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淳良的家风,不仅关系到家庭和睦,更带动下一代健康成长,关联着社风民风的面貌与社会和谐。一个家庭文明有礼、助人为乐,就能带动街坊邻里,和谐社区关系;一个家族知书达理、乐善好施,就能成为道德典范,影响十里八乡。家风,就这样与社风、民风紧密相通。[10]

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779.3万名。[11]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如今正在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但随着党情、国情、世情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很多考验,甚至是危险,主要是部分党员干部贪污腐化,严重影响党的纯洁性。综观近几年贪污腐败情况来看,人数多、级别高、金额大、涉面广,是其显著特征。腐败问题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也严重制约着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共产党员尤其是干部、高级干部理应在美德方面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得民心,让广大群众有所适从。

中国共产党在党风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从毛泽东的“整风运动”到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再到今天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无不贯穿着宗旨意识。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反贪防腐、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除应具备一般的为人处世美德外,还要励精图治,廉洁奉公,发扬“王安石变法革新”“杨震清廉诫‘四知’”等传统美德,继承传统民本思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本意很好,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吃喝享乐奢靡之风,但要警惕有些地方读歪中央文件精神,给一般党员、群众增加负担,激起新的“四风”。王岐山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讲究德治礼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文化营养。”[12]党风是社会风气的航标,党风不正,社会风气必歪。党风一头挑着政风,一头挑着民风。党风决定政风、民风。[13]正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14]要通过美德修养与党性锤炼,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切实担当起引领社会风气的重任。

三、构建生态与网络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4]34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协同进行的高度,凸显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某个时期,为了发展经济与科技,人类中心主义之风盛行,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虽然换取了经济的一时发展,但结果是大自然报复了人类。沙尘暴、洪涝、泥石流、温室效应等大小自然灾害随之而来,教训是深刻的。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5]122对待人类生存的大自然,古人“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有其合理成分。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观和思维模式,是指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在性状和价值上同构、互通和同一,其中包含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智慧。[16]显然,它与近代工业文明时代中所表现出来的天人对抗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有关生态伦理的表述,儒家认为,宇宙万物的秩序与人类社会的秩序是一致的,生态伦理与人类伦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提出仁爱万物、取用有节、以时禁发等具体的实践措施。总之,既要改造自然,也要顺应自然,既不屈服于自然,也不破坏自然,正如《周易大传》所云,“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17]值得一提的是,还要将古人“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向全球传播,积极构建符合全人类利益的生态宇宙。总之,古人“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是建设“美丽中国”与构建生态宇宙的有效思想武器。

目前,网络与手机已经相当普及,人们需要也离不开这些科技产品。前几年,网络、手机等使用者以青年人为主,如今,小孩、青年以及老人皆是用户。一定程度上说,所有人都已经是“虚拟网络社会”中的参与者,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影响这个“虚拟网络社会”。毫无疑问,网络在给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像所有人类聚集的地方一样,网络社会也同样不太平,出现了一系列网络社会问题,包括网络内生的社会问题和网络外发的社会问题。[18]令人痛心的是,一些网络不道德行为甚至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网络黄色、网络暴力以及网络游戏等四处横行,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严重伤害;垃圾短信、黄色短信、诈骗短信满天飞,严重干扰了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网络购物中不守信用、以次充好,侵害了消费者利益。对于“虚拟网络社会”里出现的这些问题,道德尤其是美德才是治本,从内心里自觉规范人们的行为,把恶念解决在萌芽之中。康德所说的令人赞叹和敬畏的两种东西,即“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显得十分重要。以传统美德中诚信、慎独为例。古人视诚信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要求诚善于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实好善。古代的“君子慎其独”思想强调,一个人独自居处时要防止一些违背道德的思念或行为的产生。简言之,就是在他人看不见、听不到自己言行时也要特别注意检点自己。[19]如果每个人都能讲诚信、慎其独,“虚拟网络社会”里的丑恶现象将无处藏身,也即将迎来高度的网络文明。

四、强化世界华人“中国人”意识

西方著名学者、思想家罗素对“中国人的性格”曾这样评价:“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如说一个文化实体。自古以来,只有中国的文明得以存活至今。自孔夫子的时代起,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罗马帝国纷纷衰落消失了,而中国却继续进化。中国也曾被外国侵略过——先是佛教入境,现在是西方科学的进犯。但是,佛教并没有使中国人变为印度人,同样,西方科学也无法使他们变为欧洲人。”[20]原因何在?其根本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已经积淀在每个“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里,并融入个体心理和个体性格之中,进而显示出“中国人”特有的气质。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世界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数量超过5000万人。[21]众所周知,中国经济的腾飞,为华人在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从奥运会到世博会,改变了世界对亚洲的看法,即“四小龙”之后还有中国“巨龙”。世界华人虽然身处境外,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精神纽带,那就是“中国心”。同时,更有一种“中国精神”,那就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历史地形成的一种忠诚和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与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其主要内容之一是加强全国各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和一切爱国力量的团结。在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华人无论身处何地,他们的心永远向往着祖国大地,通过发扬自强不息、公忠为国、和而不同、忧国忧民等传统美德,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制止分裂行径。同时,在“中国精神”鞭策下,促进世界华人的民族大团结,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一方面,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至今仍与祖国隔海相望。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曾经发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号召,对于今天而言,“统一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应该成为海峡两岸乃至世界华人的担当。和平统一,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利益,更是海峡两岸乃至世界华人的奋斗目标。文化交流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海峡两岸同根同伦,有着广泛的共同伦理文化基础。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其文化的“根”在大陆,传统爱国主义美德是海峡两岸人民推动祖国统一的共同力量,同时也是抵制任何分裂祖国行径的有力武器。历史上,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共同抗暴御侮,“郑成功光复台湾”是其典型。另一方面,暴恐分子、分裂分子威胁统一与稳定。随着中国的强大,一些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制造麻烦,从中捣乱,企图遏制中国。近些年,新疆暴乱、钓鱼岛事件以及各类恐怖活动等严重威胁国家统一与稳定,也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家国相连,有国才有家,祖国的繁荣昌盛是世界华人前进的动力,更是做一个堂堂正正“中国人”的有力支撑。世界华人或多或少都有祖国大陆的家,其“根”在中国大陆,只不过是身居异国他乡而已。传统民族精神联结着数千万世界华人的心,并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促使他们在世界范围内汇聚力量,维护统一与稳定。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台湾3·18“反服贸”学生运动和香港8·17“保普选、反占中”大游行事件,预示着中华民族在实现和平统一与促进繁荣富强的道路上绝不会一帆风顺,有时还要面临严峻的考验。大陆与港澳台两岸四地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有责任、有义务共同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就是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精神。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534.

[2]巨浪.中华传统美德与当今传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序言4.

[3]李承贵.德性源流——中国传统道德转型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1.

[4]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6]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1).

[7]陈桂蓉.关于传统美德教育制度化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4(5):18-22.

[8]唐凯麟,彭柏林,李彬,等.中华传统美德十二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4.

[9]王同亿.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562.

[10]深圳特区报评论员.淳良家风 涵养社风民风——“英雄巡警陈文亮和大爱友善的深圳好人”系列谈③[N].深圳特区报,2014-09-29(A02).

[11]中共中央组织部.2014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EB/OL].(2015-06-29)[2015-07-03].http://news.12371.cn/2015/06/29/ARTI143558129256358 5.shtml.

[12]王岐山.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4-10-29)[2015-05-30].http://www.qstheory.cn/CPC/2014-10/29/c_1113023029.htm.

[13]杨胜群.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N].人民日报,2013-01-29(008).

[1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7.

[15]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2013-09-08(01).

[16]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修订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324.

[17]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54.

[18]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8.

[19]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修养卷(重排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06.

[20]罗素.罗素自选文集[M].戴玉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88.

[21]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9月3000余世界华商相约成都[EB/OL].(2013-03-08)[2015-05-18].http://www.12thwcec.org.cn/article/51/1.aspx.

2015-07-07

福建省教育厅教育科研项目(JA13223S);福建工程学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GY-Z15013)

余文好(1979-),男,博士,讲师;E-mail:fjywh173@163.com

1671-7031(2015)06-0120-05

B82

A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中华价值观
身边的传统美德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