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5)
爱荷华州立大学ESL教育启示
马东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5)
ESL课程是指美、加等国向母语为非英语人士提供英语培训课程。通过在美国中西部研究型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ISU)近一年的课堂观摩、学生访谈等活动,对ISU的ESL教学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EFL英语教育现状,对比分析ESL和EFL之间的主要区别及其成因,并提出ESL课程对国内EFL课程的启示。
ISU;ESL;EFL;启示
ESL,即英语作为第二语言,通常是指生活在英语环境下,但母语非英语的学生的英语学习。
美国的ESL教育历史相对久远。19世纪早期,世界各地的大批移民开始涌入美国。定居后,这些移民深切体会到,要想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必须会说英语(Krug 1976)[1],而且英语越纯正,经济上成功机率就越大(Stevens 2013)[2]。所以,对移民的英语教育日显迫切。1906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签署同化法案,该法案要求移民在成为市民之前,英语必须过关(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907)[3]。为使移民“美国化”,公立学校都设立了特殊项目(Huntington 2004)[4]。事实上,到1921年,在国家化项目局的支持下,美国超过30个州和众多城市提供美国化项目来尽快使移民美国化(Carlson 1970;Huntington 2004)[5][6]。一些非营利社会组织或宗教团体,如基督教青年会、赫尔馆、教堂、寺庙等等,及私人企业,如福特汽车(The Henry Ford 2015)[7],也积极参与其中。
现在移民想学英语也有很多渠道,如有些学校收少量费用提供ESL辅导;一些非盈利组织,如盐湖城的英语技能学习中心及有些宗教事工部,如北弗吉尼亚的英语二语及移民事工部(ESLIM 2015)[8],会深入到有些社区进行英语辅导;联邦政府的难民署也对一些符合条件的难民提供语言支持(Bilingual Education Institute 2015)[9]。但ESL主力还是社区大学。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SU)的外语学院也成立有自己的ESL教学中心。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课堂观察、和学生及老师的采访,本文通过介绍ISU的ESL英语教学,对比分析国内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希望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教学对象
参加ESL培训课程的学生主要是进入ISU的国际学生,他们大多来自亚洲、东欧、南美。这些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足以进行一切正常交际。要想在美国求学,接受高等教育,获取学位文凭,英语对他们来说是一门重要课程。
参加ESL的本科生(特别是中国学生)在国内都已取得雅思5.0-5.5(总分9.0分)或托福55-65分(总分120),并拿到ISU的入学通知。他们在ISU第一至两年时间里要选修ESL课程,拿到必要的学分,然后才能加入主流学生的课堂,进一步深造。
那些参加ESL培训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如果拿不到足够的学分,就无法拿到毕业证正常毕业。
(二)课程设置
根据国际学生的特点和需求,ISU的ESL课程设置针对性强、定位准确。主要设置有听说、阅读和写作等主要课程。比如,根据学生的雅思或托福成绩,听说课每周3个课时,每学期16周。课程以语音、对话为主,为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奠定基础;阅读每周3个课时,每学期8周,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扩大词汇量,进而提高阅读速度;英语写作每周3课时,每学期16周,重点锻炼学生的基本学术写作技能。
课程设计主要倾向于帮助这些学生熟悉学术环境,了解校园生活,在听、说、读、写方面达到同级学生的同等水平,能迅速融入美国高校的学习和
生活中去。
(三)教学理念和特色
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语言学、心理学领域提出的认知法、交际法逐渐被美国外语教学界采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ISU的ESL课程的教学理念便是在认知法和交际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知法认为学生的内在因素起着决定的因素;交际法则从交际的角度出发,强调教学为交际服务。二者结合后,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强烈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氛围,用英语进行交际,通过大量言语交际活动培养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ESL一般采用小班教学,每班人数不超过20人,便于老师随时关注每个学生,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的一半时间被用于学生的小组活动和个人展示。
在中国的英语教育发展之路上,有成果也有挫折。中国学生普遍从7-9岁开始接触英语,初中每周10节左右、高中每周至少5节英语课,进入大学后英语课每周至少3节。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却并没有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0]中规定的标准,因此英语教育也一度被质疑高时耗、低成效(井升华 1999)[11]。
通过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调研发现,他们英语水平不能令人满意。李胜机(2010)调查发现其阅读水平没有达到规定要求[12];陈美华、徐小燕(2008)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不高,灵活度不够[13];赵宇 姚冬莲(2010)发现其写作时因词汇量受限缺乏自信心[14];唐雨(2014)发现其翻译能力较弱[15]。总之,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多数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还是很弱。
与美国的ESL相比,国内的英语教学被称为EFL。EFL和ESL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被分别定义为“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和“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16]。准确的说,中国国内的EFL教学和美国的ESL在其本质上是有区别的。美国的ESL是在英语为第一语言国家,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授给移民或留学生;而国内的EFL是在汉语为第一语言的环境下,将英语作为外语教授给国内的学生。著名的美国语言教育家Krashen(1982)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分析“习得”和“学习”是第二外语和外语学习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从而也说明EFL 和ESL 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他指出“习得是一种下意识的、非正式的、自然地、甚至是拾遗式的语言学习过程;而学习是指有意识的、正式的、明确的学习语言的规则,即语法[17]。”
EFL和ESL的区别和成因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一)学习动机
ESL学习者学习目的大都是要在当地学习和生存,为了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必须提高实际语言应用能力,深入了解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及语言表达方式,因此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明显的融入型学习动机。
国内的EFL学习者情况则不同,英语水平高低关系到他们生活、工作,但不影响其基本的社会交流和生活,学习者大多数是为了应付升学、高考或获取文凭,带有明显的工具型动机。另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汉语在全球的传播越来越广泛,更使部分人开始怀疑中国英语教育的必要性。
(二)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ESL学习者有广泛的语言环境,报刊杂志、新闻娱乐、逛街购物,人们在公共场合也需要用英语来交流,日常生活中,英语无处不在。对ESL学习者来说,所学语言不仅输入量大,而且语料真实自然,这种“浸染”式的学习环境可以使ESL学生没有压力地、无意识地习得一门语言。而在国内,这种语言环境是很难实现的。
(三)教材选取
在教材选择上,ESL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进度指定和调整教科书,选取教材内容有趣、实用、包含更多的真实语料。ESL教师一般以教科书为主,但除此之外,教师还会自主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材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补充材料大多来自小说、电影、报纸,这些材料信息量大,
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事特征,语言实用性强,深受学生欢迎。
相比之下,国内的EFL教学虽然也有不同版本教材可供选择,但这些教材的编写都是以统一的大纲为基本指导,内容大同小异。同时教材更新速度慢,有的老师甚至几年内重复使用同一本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言输入的真实性及时代性。
(四)获得语言交际能力
ESL学习者生活、学习在目的语的环境中,语言输入量充足,语言输出锻炼机会多。“浸染”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者除了在语言上达到与当地人相似的语言水平之外,也获得了该语言的社会文化能力,知道在各种情况下如何正确的表达、展现自己。国内的EFL学习者由于缺乏使用语言的真实情景,很难达到英美人的那种语言能力。有的EFL学生熟练掌握一套外语语法规则,英语词汇量赶超母语为英语英美人,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和外国人交流,不会恰当地使用英语,这种现象在国内屡见不鲜。
(一)明确定位,更新理念
从整体上看,ESL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强于国内EFL学习者,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面临着生存的具体实际问题,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以适应新的环境,ISU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教学双方目标明确、一致,学习效果也就有了一定保证。国内高校英语教学不断革新,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加强听说及重视阅读、翻译、写作能力等基础技能的培养目标(吴启迪 2004)[18],高校外语专业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也已成为共识(蔡伟良 2009)[19]。但EFL学生认为除了应付考试,学英语并无他用,部分高校也以应试为目的展开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不一致,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同时,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应试为向导、学生缺乏足够的输入”的外语课堂教学(束定芳 2006)[20],教学模式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师对课堂活动主要起到组织、指导、合作、鼓励等作用。
(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课前给学生分配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资料。课堂上,各小组讨论、整理、总结资料,最后向全班同学陈述。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锻炼语言输出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根据克拉申(1982)的二语习得理论,“对语言形式的过多关注会妨碍交际能力的发展。[21]”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多的鼓励学生去说。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语言环境可以使学生更自信的用英语交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国内EFL学生课堂以外的语言环境更不利于英语学习,但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英语角活动、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比赛、英语传统剧目表演,组织学生定期观看英语原版电影等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接触英语、熟悉英语。
(三)更新教材,灵活教学
教材是国内EFL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学习资料,所以使用的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型、交际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材内容的时代性、趣味性,课后练习应以任务型为主的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遵循教材内容的同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活化教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或改进,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
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给学生介绍英美等国的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等。语言学家拉多(1964)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22]。”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外语教育改革的深化,英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师资分布不均,教学条件设施差异大依然是是目前中国EFL教育面临的问题。在条件较好的大中型城市,学校设备先进、完善,教师水平较高。而在办学条件较差的地区和学校,则缺乏设备,师资力量不足。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相关部门应该给在岗教师提供充分的进修及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积极邀请外籍教师讲座等,开阔教师视野。除此之外,教师自身应通过自学、科研及时提高个人语言教学理论及实践水平,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定期开展研讨,围绕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交流教学心得,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美国的ESL教学与国内的EFL教学有相似之处,但在学习动机、语言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别,因此盲目地照搬、不加分析地推广这种教学方法,是完全行不通的。我国的英语教学应在保持自身教学优势的同时,根据我国英语教学的客观条件,借鉴ESL教学中适合我们国情的教学环节,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时代培养出合格的英语人才。
[1]Krug, M. (1976). The Melting of the Ethnics: Educ ation of the Immigrants, 1880-1914. Phi Delta Kap pa, Bloomington, IN.
[2]Stevens, G. (2013). Ag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 sition among immigrants. In E. L. Grigorenko (E d.), U.S. Immigration and Education Cultural and Policy Issues across the Lifespan. Springer, N.Y. 235-248.
[3]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907).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1, pp. 31-47. Available: http://www.jstor.org/stabl e/2212339.
[4][6] Huntington, S. (2004). One nation, out of many. AMERICAN ENTERPRISE- WASHINGTON-, 15(6), 20-25.
[5]Carlson, R. A. (1970). Americanization as a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adult education movement. History of Education Quarterly, 440-464.
[7]The Henry Ford (2015). Benson Ford Research Center. https://www.thehenryford.org/research/english School.aspx.
[8]ESLIM (2015). http://www.eslim.org/
[9]Bilingual Education Institute (2015). No-Profit/G overnment- English. http://www.bei.edu/index.php? 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99&Itemid=228.
[10]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
[11]井升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12]李胜机.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6
[13]陈美华,徐小燕.大学英语口语能力形成性评估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14]赵宇,姚冬莲.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15]唐雨.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现状与成因探析[J].英语教育, 2014.6
[16]霍斯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王玉章.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641-676
[17][21]Krashen, 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 Press, 1982
[18]吴启迪.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外语,2004.1
[19]蔡伟良.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重读《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有感[J].外语界,2009.6
[20]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22]Lado, Robert, Language Teach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 New York: McGraw- Hill Companies, 1964
[责任编辑 王云江]
Reflection on ISU’s ESL education
MA Dong-mi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5, China)
ESL courses refer to the training programs provided to the 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i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such as USA and Canada. Through almost a year’s class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Iowa State University (ISU), a large Midwestern Research University, the author conducted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and curriculum of its ESL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understanding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FL teaching,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SL and EFLand proposes the experience drawn from ESL teaching for EFL curriculum in China.
ISU; ESL; EFL; reflection
10.3969/j.issn.1673-9477.2015.04.09
G64
A
1673-9477(2015)04-126-04
[投稿日期]2015-10-10
马东敏(1974-),女,河南南阳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讲师,现为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文学及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