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爱华
(滨海县植保植检站,江苏滨海224500)
优质粳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毛爱华
(滨海县植保植检站,江苏滨海224500)
摘要:实现优质粳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应以选用优质粳稻新品种为前提,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为基础,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为关键,实行订单种植、产业化经营为保证。在栽培规范上围绕“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的目标,集成运用培育水稻壮秧,建立合理群体,科学运筹肥料,节水调优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和优化生育进程安排等标准化栽培技术。
关键词:粳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收稿日期:2014-12-23
作者简介:毛爱华( 1980-),女,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植保工作。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全国有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水稻生产的发展事关重大,是实现我国粮食供给安全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与稻作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水稻单产不断提高。但因工业发展带来的排污增加,以及化肥的大量使用和病虫害防治长期依赖化学农药,水稻生产环境日益变差,导致稻米质量安全问题非常突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国家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对食品原料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加快实施优质粳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对提高稻米品质,实现稻米生产“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确保稻米质量安全,对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引种、试验、示范的基础上,筛选确定淮稻5号、华粳5号和扬辐粳7号为滨海县主推品种,这3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其共同特点:一是米质优,其中淮稻5号的米质理化指标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华粳5号米质理化指标达国标一级优质稻谷标准。二是产量高,在品比试验和生产示范中,其产量表现都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一般产量为600~650 kg/667 m2,高产可达700 kg/ 667 m2。三是综合抗性好,接种鉴定这3个品种都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尤其是在近几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的情况下,这几个品种都表现出较强的抗(耐)病能力。四是熟期适中,适合本地区气候和茬口条件,淮稻5号和华粳5号属中熟中粳品种,适宜与当地小麦和油菜轮作种植,扬辐粳7号属迟熟中粳品种,适合与当地啤酒大麦轮作种植,既能充分利用秋季温光条件,促进产量的形成和提高,又能保证在8月20~25日安全抽穗,保证结实率和粒重的提高。两年来,主推品种获得省政府水稻良种推广补贴,全面实行统一供种,保证了优质粳稻新品种的推广普及率达1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农产品消费需求已完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十分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为了实现农产品生产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确保农产品的食用安全,近年来当地政府下决心、花大力气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首先将稻区内造纸厂以及其它化工企业全部迁入化工项目集中区,实行综合治污,从根本上杜绝了工业污染源;同时大力实施“三清”工程(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严格控制化肥用量,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千方百计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经3年创建,目前滨海县已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认定。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基地乡镇申报创建有机、绿色、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取得显著成效,项目区“北坍牌”有机大米生产基地已获得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认证证书,“蔡桥牌”蟹田绿色大米、“苏牌”绿色大米、“振东牌”绿色大米生产基地已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证书,7个镇的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和产品都已通过江苏省农委和国家农业部的认证与认定。到2011年底,已建成有机大米生产基地135.4 hm2,
绿色大米生产基地3 666.7 hm2,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1.03万hm2,稻田养蟹(鱼、虾)生态种养基地1.12万hm2。同时,对已建成的有机、绿色、无公害生态区的环境加强治理监测,实行土、水、气生态指标跟踪测试,严格控制污染源,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培育适龄壮秧
移栽稻是滨海县目前的主导栽培方式,所以培育叶蘖同伸壮秧是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的又一重要基础。我们重点推广肥床湿润育秧和旱育秧技术,即以培育叶蘖同伸壮秧为依据,以降低秧田播种量作为培育壮秧的关键,同时根据移栽期秧田刚停止分蘖的现象,确定壮秧标准是秧龄30~35 d,叶龄5~7叶,秧苗基部粗壮、扁平、叶片挺直,植株富有弹力。掌握在5月10日左右播种,播种量控制在20~25 kg/667 m2,同时抢在秧苗分蘖滞增期的一个叶龄期内及时移栽。在秧田选择与培肥方面,坚持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水源方便、排水良好的旱地或水旱田苗床作为固定专用秧田,实行一床多用,多季培肥,精耕细整,保证床土厚度达20 cm左右。
近两年水稻机插秧在滨海县呈快速发展趋势,我们在项目区7个镇经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和集成创新,已总结出一套与机插秧相配套的“双膜湿润育秧技术”,即利用双膜代替塑盘,在精整育秧苗床的基础上,先铺带孔地膜,接着铺平底土(营养土厚度2 cm)。洇足底水,定量播种,覆土盖种(盖种土厚度0.3~0.5 cm),再封膜盖草,提高发芽成苗率,缓冲不良气候的影响,这有利于培育生长整齐、分布均匀的秧苗。在起秧过程中,用事先制作的标准切块模框(长58 cm,宽28 cm)进行切块,控制秧块的整齐度,以适应机械插秧要求,减少漏插率。这种育苗技术,既能培育出适宜机插的规格化、标准化秧苗,又能节省成本,操作简便,便于推广,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在滨海县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2建立合理群体
多年生产实践证明,提高栽插质量,适当扩大行距,栽插合理的基本苗数,有利于建立优质群体,改善群体质量,提高分蘖成穗率,最终达到提高品质、提高产量的目标。滨海县农科所2013年对华粳5号进行了不同密度对比试验,在培育适龄壮秧基础上,栽插1.8万、2.0万、2.2万、2.4万、2.6万穴/667 m2,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实收单产差异不显著。其构成产量的穗、粒、重三因素表现为结实率和千粒重较为稳定,穗粒之间较为协调,随着栽插密度的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穗数逐渐增加,而每穗粒数逐渐减少,但总颖花量基本稳定。不同密度处理间对稻米蛋白质含量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即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所以,我们确定,优化无公害优质粳稻群体质量,应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栽插行距,控制适宜的基本苗数,项目区常规优质中粳都掌握在行距23~26 cm,株距13 cm左右,栽插2万~2.2万穴/ 667 m2、基本茎蘖苗10万~12万/667 m2,为群体质量优化调整打好基础。
3.3科学运筹肥料
调肥是优化群体质量和提高分蘖成穗率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稻米品质最重要的栽培因素。我们按照无公害优质化栽培要求,大力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提高无机氮肥有效性,并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合理运筹氮素化肥,增施磷、钾、硅、微肥,改变大田氮、磷、钾、微比例失调现象。经过试验示范,从调优品质和提高产量两方面综合考虑,目标产量600~650 kg/667 m2,在中等地力条件下,施纯氮16~18 kg/667 m2,前(基蘖肥)后(穗肥)期比例调整为( 6︰4)或( 7︰3),穗肥掌握在倒3.5叶和倒1.5叶期分2次施用。N︰P2O5︰K2O比例以1︰( 0.75~0.5)︰( 1~0.8)为宜,磷肥在基肥中施用,钾肥分基肥和拔节肥两次施用,并施好多效硅肥和微肥,这样的肥料运筹,既提高了产量,又增强了水稻抗逆性,还有效地改善了稻米的品质。
3.4节水调优灌溉
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灌溉用水质量要求,杜绝使用工业“三废”污染过的水源进行灌溉。并制定了水稻节水灌溉的土壤水势指标,明确了水稻优质高效的节水调优灌溉技术。以华粳5号和淮稻5号为材料,通过大田和盆钵栽培试验,并经大田示范应用,明确了优质粳稻旱秧和湿润秧大田期高产节水灌溉的土壤水势指标,即移栽后返青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湿润秧为-10~-15 kPa,旱秧为-15~-20 kPa;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二次枝梗分化期,湿润秧为-15~-25 kPa,旱秧为-20~-40 kPa;二次枝梗分化期至出穗后20 d,湿润秧为-10~-15 kPa,旱秧为-15~-25 kPa;出穗后21 d至出穗后45 d,湿润秧为-
20~-25 kPa,旱秧为-25~-35 kPa。试验结果表明,灌浆结实期田间土壤水分状况对稻米品质有较明显的影响,优质栽培灌浆结实阶段适宜的土壤水势指标为-15~-30 kPa,土壤水势下限指标灌浆前期为-30 kPa,灌浆后期为-30~-45 kPa。灌浆结实阶段采用低限土壤水势为-15 kPa的间隙灌溉方式,既有利于优质粳稻品质的改善,也有利于产量形成,间隙灌溉较始终保持水层处理的垩白率与垩白度呈降低的趋势。因此,我们全面推广节水调优灌溉技术,即水稻抽穗前的水浆管理与高产栽培相同,抽穗后灌浅水层,自然落干至表土湿润,手按有印迹,但手不沾土,再灌浅水层,如此往复,既可节省用水,又可促进根系生长和增强根系活力。
3.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实施病虫草害无公害综合治理,是优质粳稻无公害生产的重要环节。在农业防治上,一是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大力发展油菜与水稻轮作,恶化灰飞虱等害虫的越冬环境;推广肥床旱育秧、机插秧、直播稻等轻型栽培技术,降低秧田螟虫与灰飞虱发生量。二是对育秧苗床冬耕灭茬,春季灌水,压低螟虫冬后存活基数;清除田边杂草,减少灰飞虱越冬场所;在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播栽期,避开灰飞虱迁入秧田高峰期,降低秧池虫量,减轻发生危害程度。在生物防治上,一是加强对稻田有益生物的保护利用,发挥青蛙、鸟类、蜘蛛等天敌捕食害虫的作用;二是大力推广稻田养蟹(鸭、鱼、虾)生态种养模式,发挥蟹(鸭、鱼)捕食害虫和除草的作用。在化学防治上,依据病虫草害防治指标、用药标准,准确掌握防治适期,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坚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有效控制病虫草危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农药污染。一是病害防治: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防治,用16%恶线清15 g对水400倍按要求浸种4 kg;纹枯病防治,选用5%井岗霉素450 ml/667 m2;稻瘟病防治,选用20%三环唑100 g/667 m2;稻曲病防治,选用10%井冈霉素120~150 g/667 m2;条纹叶枯病防治,采取治虫控病和综合防治的办法。二是虫害防治:灰飞虱和稻飞虱防治,选用10%吡虫啉20~30 g/ 667 m2;螟虫防治,选用48%毒死蜱60~80 ml/ 667 m2;纵卷叶螟防治,选用40%福戈8 g/ 667 m2。使用上述药剂时,用弥雾机喷施对水20 kg/667 m2,用手动喷雾器喷施对水60 kg/ 667 m2。三是草害防治:秧田期化除在杂草2叶1心期用60%丁草胺100~125 ml/667 m2对水30 kg喷施,或用35%丁苄可湿性粉剂80~100 g/ 667 m2拌细湿土撒施;大田期化除在栽插后5~7 d进行,用60%丁草胺100~125 ml/667 m2喷施或35%丁苄可湿性粉剂80~100 g/667 m2拌细湿土撒施。
3.6优化生育进程
水稻优质栽培,必须保证其生育进程安排,尤其是经济产量形成期与当地最佳季节同步,因为抽穗灌浆结实阶段的气象条件,对稻米的外观、加工品质以及蒸煮食味品质都有明显影响,尤其是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等对气象因素的变化较为敏感。水稻优质栽培应根据不同品种类型生育特性和生育期长短,以品种的最佳抽穗期和灌浆结实期来确定最佳播期范围。滨海县以麦(油)稻两熟制为主,其播栽期主要受前茬成熟期和劳力、机械力量制约,而播期、秧龄可调节的幅度较大。我们通过不同品种播期对稻米品质影响的试验和调查研究得出,淮稻5号、华粳5号等中粳品种的优质栽培适宜播种期为5月5~15日,6月15~25日移栽,8月20~25日抽穗,10 月10~20日成熟。播种期推迟到5月15~25日时,垩白度和垩白率明显增加,每迟播1 d,垩白率平均增加1%左右;播种期迟于5月25日以后,垩白率增加幅度变大,整精米率也呈下降趋势。收获期对加工品质亦有影响,研究表明,常规中粳品种在90%~95%的籽粒黄熟或齐穗后的42~45 d收获,整精米率最高、米质佳,收获后及时晒谷,有条件的可以采用低温烘干机( 35~40℃左右)干燥处理,使稻谷水份含量低于14.50%的标准范围后进行仓储加工。
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与滨海县江南春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紧密合作,实行农技、农民、企业联动,按照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开发的要求,采取“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方法,大力实施订单种植、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利益共享、产加销一体化的开发新机制。两年来,江南春米业有限责任公司与7个镇无公害优质粳稻生产基地的农户签订了订单生产合同,农民按合同订单种植,乡(镇)村负责建立落实无公害生产基地,县乡农技推广部门负责优质粳稻新品种的统一供种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的配套服务,企业按合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