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科技工作者科技伦理意识养成探析

2015-03-21 04:45徐琳琳
文化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学伦理学伦理

徐琳琳

(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随着微时代实践活动日益频繁,作为其行为主体的科技工作者的价值观和伦理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科技实践不仅影响微时代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承载着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因此,培养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伦理意识,使之形成合规律性的微时代实践行为习惯,是微时代科技伦理教育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确保微时代技术造福人类的重要途径。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伦理意识主要包括科技活动者对科技活动本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取向。科技工作者应具有尊重科学知识的基本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信念;同时,应清楚地看到微时代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其满足了人们在高节奏生活中以最快速度拥有最大信息量的需求,但却在无形中改变了思考及生活方式。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技实践过程中适当考虑伦理问题,形成科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具有科技伦理意识是微时代科技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一、具备伦理意识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做人的根本是道德,如果没有了根本,即便有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甚至学问越大就越危险。[1]蔡元培先生也指出过,为人根本在于德和才,而且以德更为重要,即德之将失,才由何而来?[2]微时代技术应用是否得当,关系到人类社会能否健康发展。因此,培养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才能使微时代技术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的信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微时代成果不会被滥用的有力保障。[3]探讨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伦理意识养成的最终目的是使科技工作者成为高度自律的人,自觉履行科技伦理责任,做社会道德楷模。培养科技工作者的自律责任感,要将科技伦理观念和理论内化为科技活动者自我道德意识,并逐渐将道德意识转化为道德情感,从而由道德情感形成道德实践。

二、微时代下科技工作者科技伦理意识养成的要求

第一,科技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伦理学和科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在科技伦理意识品质诸因素中,道德认识是最基本、最稳固、最深刻的因素。科学道德认识还涉及科研活动中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特殊关系,因而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社会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形成科学道德认识,必须先系统学习伦理学和科学社会学课程。实际上,很多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科技工作者,并不是在系统读了伦理学和科学社会学著作后才形成道德认识的。他们可能只精通于自己专业,对其他方面论著并无太大兴趣,甚至从未阅读过伦理学和科学社会学著作。但未读过这方面书籍并不等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理论知识。科学道德认识形成有一个特点,就是可能从其他文化形态吸取渗透其中的伦理学观念和科学社会学知识,使外在社会道德要求逐渐内化,在人们内心逐渐形成道德认识,并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不可否认,科技工作者理论思维能力超出常人,他们只要读到或了解到体现伦理学观念和科学社会学知识的素材,或受到科学共同体内成员言行的直接影响,接触到社会舆论,自己就会逐渐把必要的伦理学观念和科学社会学知识提炼出来,且可能形成深刻的认识。

不过,从科技伦理意识养成的角度看,系统学习伦理学和科学社会学相关知识,将有利于科学道德认识形成,因为,如果要进一步深入学术研究,需要专业的学术分工。伦理学和科学社会学工作者深入研究自己的专业,能够揭示一般科学工作者靠平常思考难以透彻了解的规律性认识。比如,对伦理学范畴和道德规范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一般科学工作者的理解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因此,通过系统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打好理论基础,有助于科学道德认识更快形成,进而有助于科技伦理意识的健康发展。[4]

第二,需要一定的微时代社会环境氛围。微时代社会环境要有利于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伦理意识形成,要形成提倡科学道德、抨击不道德行为的微时代社会风气。网络中,一些不道德行为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批评和制止,伦理道德上的是非问题得不到澄清,进行科技伦理教育就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在我国,很多德高望众的老一辈科学家以身作则,为科技伦理教育树立了典范。但也应看到,科技伦理教育不同于一般道德教育,这里有很多特殊问题,是一般道德教育接触不多或没有接触的。尽管目前已经有一些科技伦理学著作问世,但系统的科技伦理教育尚属空白。在我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中,有些内容有利于科学道德品质的形成,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善于与人合作、具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等。但也有些内容可能对科技伦理意识养成有潜在的阻碍作用,如人情大于理法、官本位、不讲原则、“和为贵”等,这些传统道德观念至今还存在潜在影响,不利于科技伦理意识养成,需要加以克服。目前,科学研究在结构和管理体制上还存在某些不完善之处,对于不道德行为还缺乏足够有效的制约机制,这也给科技伦理教育带来困难。不排除一些人发现了科学界不道德的现象,但既不揭露,也不批评,无法形成道德舆论,科技伦理教育很容易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因此,创造有利于科技伦理意识养成的微时代社会环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第三,需要个人坚持不懈,努力提高自律责任感。科技伦理意识养成,不像科学知识积累那样渐进发展,而是要经历许多曲折和考验。在科技伦理意识诸因素中,道德认识要不断深化,不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陶冶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反思道德行为。在青少年时代,上述诸因素的思想萌芽都很容易形成,但都处于不成熟时期,尚未经过风吹雨打,纯真而稚嫩。等到接触微时代社会现实生活之后,不仅道德理想和事业目标要经历考验,重新调整,道德品质诸因素也要经过一次又一次冲击。如果能经得起微时代的冲击和考验,科技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将得到极大提升。如果经不起冲击和考验,科技伦理品质就会逐渐败坏。无论情况怎样变化,要形成良好的科技伦理意识品质,都需要个人坚持不懈,自觉面对现实生活的考验和锤炼,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道德修养。科技伦理意识不仅需要学习知识来获得,更需要长期的思想修养。很多品德高尚的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之可贵,并不一定在于他对科学道德阐述得多么丰富深刻,而是在于他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远超出一般人,而这是长期道德修养的结晶。因此,每个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伦理意识养成上都需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需要坚持不懈,刻苦努力。[5]

三、结语

对科技工作者进行微时代科技伦理意识教育,应首先使其了解什么是科技伦理,为什么在微时代科技活动中应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从而使科技工作者掌握科技伦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形成一定的认识;其次,这种教育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灌输层面,应通过真实案例和科技工作者在微时代的亲身体验,使其从内心深处真正意识到科技伦理在科技活动中的重要性,及科技工作者的实践与社会大众利益安全的密切联系,从而在情感上予以接受,并把科技伦理相关原则内化于心;最后,科技工作者将科技伦理原则切实运用到微时代科技活动实践之中,不仅需要科技活动者自身具有科技伦理意识和情感,也需要微时代社会道德环境影响及相关法律保障。可见,微时代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伦理意识养成需要道德自律和他律结合,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8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306.

[2]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2.

[3]李志强,戴艳军.论科技时代的科技道德教育[J].求实,2004,(2):86 -88.

[4]王前.科技伦理意识养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1.

[5]王前.理科教育中的德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254 -259.

猜你喜欢
社会学伦理学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