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插画创作的基本原则

2015-03-21 04:45王志成
文化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原著插画书籍

王志成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书籍插画是指插附在书籍、刊物中的图画,包括封面、封底和正文等插画,是插画家对书籍文字描述的视觉形象化表现,不仅增加书籍的趣味性和美观性,且有助于读者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我们在阅读优秀的插图书籍时,常常不仅被书中内容所吸引,更会为书中精彩的插画作品所陶醉。虽然不能要求所有的书籍都有插画,但整本都是密密麻麻文字的书籍容易让人产生阅读疲劳感,这也是一种视觉审美的缺憾。在书中配插画是满足人们视觉审美的需求,它伴随书籍的产生而存在,且已成为书籍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人们常将书籍称为“图书”。清代文人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吾谓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1]足以说明书籍与插画的依存关系。

那么,插画创作与书籍之间应遵循什么原则和创作思维?当代美学家王朝闻在《谈文学书籍的插图》中论述:“插图必须具备一般绘画艺术的条件,不依靠文字也能从它的形象本身,表现一定的主题,同时必须服从文学原作,成为文学作品的辅助者。既要获得文学原作的具体描写所不能代替的造型的鲜明性,又必须使它和原作的内容紧密的结合。前者就是插图的相对独立性,后者就是插图应有的从属性。”[2]这里所说的书籍插画的从属性和相对独立性,既是插图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原则,也是插图艺术欣赏的重要着眼点。

一、准确把握原著格调

书籍插画是为帮助读者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加强文学形象的艺术感染力,要想画出具有强烈艺术表现力的书籍插画,就必须受到文字内容的约束,这要求画家创作插画时不能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而要深刻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绘画艺术语言进行视觉形象创作,这样,插画的艺术表现力才有意义。

书籍插画家既要对读者和出版商负责,更要对原著作者负责。插画是对书籍文字内容的视觉化诠释和翻译,插画作品有时会影响一本书的命运。书籍插画对于书籍文字内容的依存性,决定了它对书籍的从属性。书籍插画的首要目的是用绘画的图形语言来表现文字内容,书籍插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忠于原著,最忌讳随意曲解或篡改原著内容。为塑造符合文学作品内容的直观的视觉形象插画作品,插图画家常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反复阅读文学原著。不仅要把握文学原著的精神主旨,还要熟悉原著中各种具体描写,如对书中的人物、情节、环境、道具、时代背景及必要的细节进行深入考究,力求对原著主题有较准确的理解和感受,准确把握原著的艺术风格基调,无论是原著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艺术风格的表现都应依据原著的描述。

二、能动选择适宜表现的题材、情节和风格

书籍插画创作是画家的社会阅历、文化素养、禀赋气质及绘画功底的综合体现。凡是成功的插画艺术作品,在形象、构图、色彩、线条等直到思想内涵方面都会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然而,任何人的知识面和兴趣面都有限,一个插画家并不是所有题材的作品都能表现,也不是任何风格的作品都顺手,有些题材或某些情节有些画家擅长,有些画家则不擅长。此外,也不是所有情节都适合用视觉形象表现,需要画家甄别,选择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题材和情节。

首先,插画艺术家应主动选择熟悉的创作题材和适合自己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尽量不要被动接受自己并不熟悉的创作命题。现实中插图画家在为书籍创作插图时,往往受时间或条件限制,需要画自己并不真正感到兴趣或并不熟悉的题材。一般来说,一部自己真正感兴趣且熟悉其生活背景的题材,往往会激发插图画家的创作情感。其次,插图画家应主动选择原著中适宜用视觉形象表现的情节。选择插图情节,绝不应为了图解某些已被文字细致描写的情境或情节,也不一定非要选择文字描写中的情节高潮。而是为了体现原著的内在思想性和塑造典型生动的艺术形象,另外则是为了追求画面的整体气氛,加强书籍的艺术感染力。画家应依据书中描写的情节和体现的思想性,寻找适合拓展自己艺术空间的情节。这种能动选择体现了插图艺术相对独立的艺术属性。插图画家的能动性还表现在针对文学作品选择适当的绘画技巧和形式语言。画家需要考虑文学作品的文笔风格与自己的绘画技巧相融合关系。

三、寻求文字语言转换为视觉形象的交叉点

插图画家要把文字语言变为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既要忠于原著,又要遵循插画造型的艺术规律,有时文字描写很自然,而照着画出来会感觉不伦不类,且过分的强调插画的从属性,人云亦云,就会变成纯粹的图解,毫无艺术性可言。这就需要插画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这种想象力和创作力又需要寻求作家、读者、画家之间审美思维的交叉点,才能创造出让众人乐于接受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在阅读书籍时,每个人对于书中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都有自己独特的想象。比如阅读《红楼梦》,每个读者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想象中的林黛玉或贾宝玉形象。[3]在插画创作中,对艺术形象的想象和理解的差异或不同非常普遍。虽然文学欣赏形象思维过程中存在差异,也不能忽视不同读者之间客观存在的想象共性。比如同样在阅读《红楼梦》时,不同读者想象中的林黛玉虽然千差万别,但总归是在文学描写的基础上,被想象成各种纤弱而又美丽的少女,而绝不会被想象成一个粗壮的村姑形象。如果插图画家只强调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性,而不尊重社会共识,其创作就不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因此,插图画家创作时始终要在作者、读者和自己的审美思维之间寻求交叉点,并有所创新,才能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

四、经营插画位置,人为制造阅读的兴趣点或停顿点

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人们的休闲阅读时间越来越被碎片化,也更加追求阅读的效率性、趣味性和片段性,因此,书籍插画不仅要有帮助读者理解文字、增强阅读趣味等功能,还要具有刺激读者眼球、激发读者求知欲的作用。关键是还可以通过插画,将长篇文字人为分割为较短的片段,制造阅读兴趣点或停顿点,这也是插画的重要功能之一。所以,应合理安排插画分布位置,不要过于集中于某一段文字或章节,这样会导致某些章节成为文字图解,另一些章节则无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合理安排插画在书中的位置,分配插画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点,使读者碎片化阅读时间能适时停顿或开始。插画位置的合理安排可以使书籍的可读性与可视性合二为一,给读者的阅读以美的享受,对书中精彩描述留下深刻的形象思维。

五、提升书籍审美层次成为作家的灵魂伴侣

小说、诗歌、散文、传记等文学作品,是用不可视的抽象文字符号来描述形象,而影视、戏剧、动漫、插画等之类视觉艺术,则是对文字语言所描述的内容进行可视化形象再创造,它有助于读者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形象思维。然而,如果这些视觉艺术手段只不过是一些造型粗陋拙劣的图解式符号,它就可能成为插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干扰读者自由想象的多余中介。书籍插画如绘画艺术一样,都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角对书中内容进行提炼、想象、升华,以绘画语言对文字语言进行诠释,以艺术形象塑造的手法,描绘书中环境或人物形象。插画师塑造典型生动的艺术形象,需要基于与作家、读者内在的沟通和相互尊重,在对原著精神的领悟和生活基础上,把握书中人物的灵魂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对其情节、体态、动作的典型表现,以及对全书插画的整体把握和运筹。因此,插画师应成为原著作者的灵魂伴侣,提升审美品味,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力和欣赏乐趣。对于一位作家而言,能与自己想法相契的插画家合作,是一种幸运。

[1]叶德辉.书林清话[M].李庆西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46.

[2]王朝闻.王朝闻文艺论集(第一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49.

[3]刘丰杰.插图艺术[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71.

猜你喜欢
原著插画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就要紧紧粘住你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拔牙
书籍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无脸小插画
水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