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莎莎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专家化的必要性
马莎莎
(中国农业博物馆,北京 100026)
本文认为,讲解员队伍专家化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讲解员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通过分析国内博物馆讲解员现状,讲解工作的缺失,分析其原因,对讲解员队伍专家化的必要性做了论证,并找出提升讲解员综合素质、完善讲解工作的有效途径,使讲解员工作在专家化道路上不断发展和完善。
博物馆;讲解员;专家化
在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博物馆肩负起了更多的历史使命。作为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基地,博物馆更应重视其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及一身的社会教育属性。随着博物馆场馆扩建、设施改造、展品更新以及博物馆专业研究人员队伍的不断完善,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随之增加,走进博物馆的人群日趋多样化。讲解是依据陈列展览对观众进行的解说,它既是陈列展览的体现,同时也是展览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博物馆信息拥有者向观众直接输出信息的过程,是博物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因此,博物馆讲解员专家化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讲解员专家化应该作为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提高讲解、接待水平,讲解员由“专职”转变为“专家”是博物馆提高社会效益的一个关键步骤。
博物馆事业,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需要吸收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博物馆必须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要求,提高其科学性、全面性、严谨性。博物馆实施的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青少年学生在博物馆社会教育服务对象中占据了极重的分量,而博物馆讲解工作在科普教育战线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说,如果博物馆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那么站在这块阵地上的讲解员,就是阵地前哨上的士兵。笔者认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博物馆是普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型教育基地。
2.博物馆是培养人才、提高全民素质的新型教育基地。
3.博物馆是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的全方位多角度教育基地。
在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博物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其社会教育功能。
1.陈列设计科学化、大众化。陈列设计是博物馆传递文化的重要环节之一,陈列设计应从观众立场出发,以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展览尽量做到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文物具有代表性,吸引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进入博物馆参观。
2.定期举办临时展览、巡回展览。博物馆可以以不同的历史问题、社会问题为出发点,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临时展览。同时,可以利用社会反响强烈的临时展览进行巡回展览,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3.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讲解员是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纽带,是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讲解员队伍的建设决定着其教育功能的发挥。
4.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博物馆收藏和研究功能的延伸和扩展,只有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才能使博物馆收藏和研究功能的效益得到合理发挥,才能推动博物馆收藏和研究功能进一步深入,促进博物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博物馆教育部门要加强社会调研工作,注意社会发展动向对博物馆教育的影响,了解公众业余生活状况和变化趋势,了解观众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状况,以组织满足社会需求的展览和教育活动。
目前,全国有3000多座博物馆,专职讲解员约有2万多。博物馆虽蓬勃发展,观众人数却日益减少。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国内博物馆观众人数慢慢流失,其中的原因,除了藏品、陈列从不改变,没有创新外,讲解因素占很大一部分。长期以来,人们对讲解员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认为讲解员就是“青春职业”,只需年轻貌美,气质、嗓音条件好,普通话标准、会背稿子即可上岗服务。讲解员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目前,国内博物馆讲解员的文化程度、年龄、专业等条件参差不齐。不同博物馆编制、体质的差别是导致这一差异的因素之一,更大的原因是由于管理者对这一职业的不同认识和重视程度,另外,外界对讲解员职业存在的偏见,也是造成对讲解员职业定位不明确的原因。纵观国内博物馆讲解员队伍的现状,各级博物馆发展很不平衡,全国知名大馆、省级博物馆状况好些,中小型博物馆讲解员队伍与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差距很大,讲解员队伍现状不尽如人意,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讲解员”、“导游员”混为一谈
有些博物馆的社会宣传力度跟不上,根据本馆开展贴近观众、贴近生活、贴近科学的社会活动极少,没有新点子、新活动、新展览,博物馆混同于旅游景点,讲解员成了单纯的导游员。这种方式不利于讲解员队伍的建设,应当加以调整,定时、定期推出新展览,使讲解员有发挥、展示自我的空间,促进讲解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二)讲解员专业水平不足,培训不到位
由于认识的偏颇,业内对讲解员的培训也偏重于语言表达、发声技巧、讲解技巧及服务礼仪等基础内容,而针对本博物馆的专业学术、理论研究的科目设置和培训项目则相对较少、较弱。
(三)人才匮乏,结构单一
博物馆工作需要灵活多样的策划人才、组织人才、编辑人才等,更需要能够达到“因人施讲”的综合性讲解人才,这恰恰是许多博物馆社教部门工作的薄弱环节。
(一)强化博物馆教育职能。众所周知,博物馆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展示,向观众进行科学知识、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社会教育是博物馆永恒的主题,是博物馆的灵魂,社会教育的对象是博物馆观众。讲解员是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讲解员的讲解是博物馆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媒介,是博物馆观众最终和最直接的“教员”,处于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导位置,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讲解员最成功的讲解,就是在讲解的过程中使观众的思维与讲解的内容产生共鸣,使观众的思想受到启迪,行为得到规范。为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讲解员,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逐步达到学者的水准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知识信息的不断扩张,观众作为社会群体,其知识结构及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观众对博物馆讲解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讲解员所提供的内容要更具有专业性、准确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只有这样,才能对观众的现有知识起到补充、深化、旁证的作用。讲解员专家化,应致力于建立起以学者为骨干的,知识文化结构合理的,具有高素质的讲解员队伍,全面提升队伍水平,建立一支学习型、研究性的学术团队。
(三)树立良好的博物馆形象。博物馆展现给社会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展览以及讲解员风采,而讲解员是博物馆最生动、最具感染力的部分。博物馆知识有多深,讲解员的学识就应有多深,博物馆的知识有多广,讲解员的知识面就应有多大的含量,博物馆的馆容有多么壮观,讲解员的气质和风度就有相适应的大度与豪迈。
所有的讲解员都要经过认真的选拔和严格的培训,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宣传员,历史知识、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笔者认为博物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讲解员队伍的专家化。
(一)转变职业认识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是拓宽公众视野、传播文化知识与观念的场所,而讲解员是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博物馆中所展现的文物、历史、背景等都需要通过讲解员传递给观众。同时,在与观众沟通的过程中,与观众产生共鸣,激发观众对博物馆的兴趣和思考,真正实现社会教育功能。但是,国内博物馆的讲解员录用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讲解员职业是“青春职业”,外在条件胜过其自身文化素养。要实现讲解员队伍专家化就要走出这一误区,正确对待讲解员职业,录用一些品学兼优、专业对口、具有学业基础和学研能力的讲解员。培训工作也应有一定的改变,除讲解员应具备的基础条件外,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专业修养、交流沟通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升综合素质
加强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是讲解员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博物馆工作要求讲解员既是“专家”,也是“杂家”,因此,讲解员应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拓宽知识面,同时,注重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解里和审美能力。此外,讲解员还应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树立持久的职业信念,坚持职业操守,时刻做到以观众为中心,树立为观众服务的思想。
(三)加强专业素养
要成为专家型讲解员,应该做到以提升学研能力为最高宗旨,以服务观众为最终目标,以实现自我价值为最终准则。讲解员应该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不断学习,提升个人学习能力和探究新事物的兴趣。作为观众的“教员”,讲解员应该重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努力为观众提供文物历史、背景、来历等知识,研究展品存在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从各个角度充分诠释展品。其次,讲解员要善于理解和研究新的学术观点、学术成果,将新的研究成果与展品相结合,做到古今融会贯通,重点诠释展品及展览的内涵和意义,激发观众的兴趣,使观众主动思考,融于展览。除此之外,讲解员应该善于了解观众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特点,以观众为出发点,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解方式和讲解内容,切忌程序化的重复讲稿。
就中国农业博物馆而言,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如何将几千年的农业历史文化融合在1-2个小时的讲解中,这就要求讲解员掌握适当的技巧以及适合的讲解方式。讲解员应站在观众的角度,找到观众的兴趣点,这样才能在观众和讲解员之间产生一种共鸣,更好的传播展陈所覆盖的知识。另外,博物馆观众的年龄层次跨度比较大,讲解员更应学会因人施讲,以观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观众参观。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公众对讲解员有更多的要求和期盼,讲解员队伍专家化的趋势也日益深入。不论讲解员自身还是博物馆管理者,都应当认识到讲解员专家化的必要性和提升讲解员素养的紧迫性。作为讲解员,我们应该着眼于本职工作,以博物馆陈列内容为基础,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为观众提供具有展览特色、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讲解。只要不断钻研业务知识,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我们的讲解员队伍综合水平就一定会不断提升,并向着专家化方向不断发展。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何沫.关于博物馆讲解员专家化思考[J].中国博物馆研究,2012(2).
On the Necessity of Specialization of the Docents in Museums
Ma Shasha
(National Agricultural Exhibition Center,Beijing,100026)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specialization of docents is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in museums management which is also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direction in the future.By realizing the deficiency and the status quo of docents in domestic museums,the author makes some explanations on the necessity of specialization of docents in museums and finds out some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docents and perfect the explanation work,through which the specialization of docents in museums will be expected to be continually developed and modified.
Museum,Docent,Specialization
马莎莎,女,中国农业博物馆社教部助理馆员,主要从事博物馆讲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