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平 王昌儒
肝脾肾肺功能失调与便秘的关系及治疗
张军平王昌儒
【摘要】通过查阅大量与便秘诊治相关的理论研究与临床文献报道,并结合临床实际,探讨便秘产生的病因病机与肝脾肾肺功能失调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药治疗便秘提供理论支撑。通过研究发现,肝脾肾肺的功能失调是便秘的根源。便秘的病机是肝失疏泄、肝不藏血,肾之阴阳失调,肺失宣肃,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肝不藏血致体内气机失调、津液不足而形成便秘;肾内蕴元阴元阳,肾之阴阳失调使人体内各脏腑之阴阳均出现不足,从而产生便秘;脾主运化,其功能失调会使体内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输布失常而产生便秘;肺失宣肃致气机的升、降、出、入异常,也和便秘的形成有关。对于便秘的治疗应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疏肝气、调肾阴阳、健脾气、协调肺之宣肃为法。
【关键词】便秘;肝脾肾肺功能失调;诊治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但对于便秘的诊断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便秘常和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疾病、泌尿系病症等相互影响,故诊治便秘,不能仅用泻下一法,要有整体观念,从病人的情况出发,辨证治疗。否则对病情错综之便秘,不仅疗效不显,反而带来弊端诸多。临证更应知常达变,深究其源。
1.1肝的功能失调与便秘的病机关系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与主藏血,无论疏泄或是藏血的功能失调,均能导致便秘。肝失疏泄则气机运行失畅,引起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枢机不运,使五脏功能失调。“魄门亦为五脏使”,五脏功能失常则魄门不能正常启闭而出现便秘。朱丹溪云“气有余便为火”,肝气郁滞而化为火,内伤人体阴液,津枯则大便秘结。大便积于体内使腑气不通,反过来也会加重肝的疏泄功能失调。肝的另一重功能是主藏血,《素问·五脏生成》说:“人卧血归于肝。”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对五脏六腑具有濡养作用,如《素问·五脏生成》云:“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如若肝不藏血,五脏六腑不能被濡养,则会出现血虚便秘。肝的疏泄与藏血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如唐容川说:“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可见肝主疏泄与主藏血是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的。疏泄机能正常,气机调畅,则血运通达。藏血正常则血发挥濡养作用,不使肝气亢逆,才能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由此可见肝的功能失调,一方面可因气机失常,至胃肠的传导功能的失调而出现便秘,另一方面也会由气血运行及不能藏血,而至血不能濡养脏腑而成便秘。
1.2便秘的治肝当以疏肝气,养肝血为务
肝气郁滞者,方药可用四磨汤、三和散、六磨汤之类。如《世医得效方》言:“四磨汤治气滞腹急,大便秘涩。”[1]《济阴纲目·大便燥结》亦有“七情气闭,后重窘迫者,三和散,六磨汤”[2]。对于肝血不足者,用四物汤、麻仁润肠丸可也。如《济阴纲目·大便燥结》亦云:“产后亡血,一切病后,血气未复而秘者,并宜润肠丸。”胡建业等[3]认为肝失疏泄会引起便秘,并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心理治疗、饮食治疗及舒肝理气药物使病患肝气得舒,从而对便秘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郑敬利等[4]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女性青年病人,因为工作或生活压力过大,导致情志失调,会引起气滞便秘,其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此类病人取得了良好效果。老年性便秘原因很多,因大肠的传导功能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肝气的疏泄,肾的开阖。唐盛举[5]发现,老年之所以多患便秘之疾,盖因老之体津血亏少,元气虚馁,大肠精枯血少,肝乏疏泄之能,而至肾无开阖之力,必然出现胃燥肠枯而便秘,在治疗中应用疏肝气养肝血的药物,也多取得理想效果。
2.1脾的功能失调与便秘的病机关系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和主统血。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体内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转输都需要脾气的正常转运。《素问·玉机真藏论》说:“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所以脾气的运化功能健全,则能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养料。若脾气的运化功能减退,则水谷精微的吸收失常,会出现腹胀、便溏、便秘、食欲不振等病症。“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脾气不足则胃肠的功能也会出现异常,脾气不升则胃肠之气不能正常通降,致食物糟粕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过长而形成便秘。脾主统血,脾的统血功能正常有赖于脾气的正常,如《金匮要略编注·下血》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气不足一则会使血的化生不足,二则会引起出血,进而导致人体血虚,津血同源,血虚日久会出现津液亏虚,津血同亏则肠道不润而发生便秘。
2.1便秘的治脾当以塞因塞用,以补脾气为法
《张氏医通》指出:“古人有胃实脾虚,风秘气秘……胃实而秘,善饮食,小便赤涩,麻仁丸。脾虚不能运化,倦怠,懒于言动,补中益气倍升、柴、当归,煎成调生蜜、麻油,清气一升,浊气自降,有脾虚下秘者,以汤下麻仁丸。”[6]周峰等[7]注意到许多老年便秘病人,多因脾气虚弱,胃肠蠕动不足而致,在治疗上运用白术、黄芪、槟榔等药物对86例老年便秘患者进行了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2%。刘晓博等[8]观察黄芪汤加味治疗脾虚气弱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发现其总有效率可达80%以上。
3.1肾的功能失调与便秘的病机关系
肾为后天之本,内蕴元阴元阳。无论是肾阴虚或是肾阳虚均会形成便秘。肾阴亏虚则全身阴液亏损,肠道津枯,从而出现无水停舟,而形成便秘,正如《景岳全书》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9]《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藏,主津液。”肾气对于水液的代谢具有调节作用,水液的代谢虽是在肺、脾、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脏腑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但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依赖于肾的功能正常,如若肾的功能失常,各脏腑就不能正常运化水液,从而造成阴津不足或阴液不归正化而成水肿,终致大肠津亏而成便秘。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阳虚一方面会引起脾阳虚,因后天需要先天的滋养,脾阳虚则致脾气虚,脾气虚则不能主运化、主统血而出现便秘。另一方面,肾阳不足,则阴寒凝滞,津液不通使大肠的传导失常而形成便秘。
3.2便秘的治肾当以调和阴阳为主
肾司二便,主开合,因此肾之阴阳失调,肾虚则大肠不通。肾中无火,则大肠就不能传化水谷。肾之开合失司,必然导致大便异常。如《素问·气厥论》中云:“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肾虚导致小便频多,通过补肾固涩小便,水液偏渗肠道,肠道得到湿润、濡养而有助于排便。人至中老年,肾气渐衰,人之气血阴阳相对不足,肠道失温化与濡养,肠道传导困难与乏力,从而产生便秘,因此,补肾固肾、调补气血等均有助于通便。王敏英等[10]认为,肾阴虚能导致便秘,并用滋阴补肾法治疗便秘取得了可喜疗效;温肾对于治疗老年肾阳虚而致的便秘有特效,黄鹏等[11]运用济川煎治疗阳虚便秘也取得了良效。
4.1肺的功能失调与便秘的病机关系
肺与大肠相表里,《灵枢·本输》称之为“肺合大肠”。肺居胸中,具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等生理功能;大肠位居下焦,上接小肠,下端为魄门,其生理功能可概括为传导糟粕,吸收水分,变化生成大便并排出体外。肺居上焦,其气肃降,肺气降则有利于大肠的传导,帮助大肠排泄大便、保持腑气通畅的功能正常;大肠位居下焦,其腑气通畅,排泄大便的功能正常,则有利于肺气的肃降,使呼吸保持深沉平稳[12]。肺气虚弱,则大肠运行无力,使糟粕停于肠道过久而成为秘结[13]。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而大肠亦参与水液代谢,能吸收食物中之水分,使大便成形;反之则引起大便秘结。《素问·经脉别论篇》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反之素体阳虚,或饮酒过多,辛辣厚味,热毒内盛,热病之后肺胃燥热下移于大肠可致大肠积热,耗伤津液,以致肠道干涩燥结而成便秘。《石室密录》云:“大便秘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以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溪涧哉?”[14]充分阐明肺燥不行清肃之令可致便秘的理论。故《血证论·便闭》云:“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遗热于大肠则便结,肺津不润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15]
4.2便秘的治肺当以调和肺的宣发与肃降为本
大肠之所以能传导,是因为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临床上可见凡肺经实热、久病体虚、久咳伤肺均能影响肺脏功能而导致便秘,如唐容川《血证论》说:“肺移热于大肠则便结,肺津不润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符林海等[16]发现临床上便秘虽被分为热秘、气秘、寒秘、风秘、燥秘、血秘等,但在临床中被验证有效的古方中大都含有宣降肺气的药物,如治热秘的升麻汤中尚重用前胡、升麻等宣发肺气;治寒秘的附子当归苏子汤更借紫苏子辛润肃降肺气,从而起化冷积、开秘结之功;治风秘的皂角丸中防风、羌活、白芷等祛风,枳壳、橘红等宽肠理气,麻仁、槟榔润肠导滞,而皂角、苦杏仁不仅润肠道,且降肺气,表里同冶,风去则大肠传导如常;治气秘多用苏子降气汤,其中宣降肺气是本方的重要环节;治血秘阴血不足,肠失濡润则大便难,润肠丸中阿胶滋阴养血,枳壳、陈皮行气以助传送,麻黄、苦杏仁、紫苏子宣降肺气所用陈皮者,以手阳明病与手太阴为表里也。临床上亦可见以宣肺之法,所谓“提壶揭盖”治疗便秘者[17]。
综上所述,便秘一症的形成原因复杂,与饮食生活习惯、气血阴阳及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都密切相关,但其形成与肝、脾、肺、肾的功能失调至为密切。肝失疏泄、肝不藏血会出现便秘,脾失运化、脾不统血会形成便秘,肺失宣降、水道失调会形成便秘,肾阴虚、阳虚致五脏失养也会产生便秘。对于便秘和治疗当分为治肝、治脾、治肺、治肾。治肝当用当归、芍药、柴胡等药以疏肝理气养血,治脾当用白术、黄芪、莱菔子等以健脾益气,通降胃气,治肺当以杏仁、升麻、紫苏子等使肺之宣发与肃降功能协调,治肾当分清肾阴虚便秘与肾阳便秘之别,肾阴虚便秘当用生地黄、玄参、当归等以滋阴养血,治肾阳虚当以肉丛蓉、牛膝、当归、泽泻、枳壳等以温阳补血行气。
参考文献
[1]危亦林.世医得效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96.
[2]武之望.济阴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36.
[3]胡业建,刘誉华,曾玉玮.浅谈肝失疏泄与便秘的关系[J].湖南中医杂志,2011,27(2): 107-108.
[4]郑敬利,曾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青年女性习惯性便秘35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12): 56-58.
[5]唐盛举.老年性便秘辨治体会[J].黑龙江中医药,2008,(1): 33.
[6]清·张璐.张氏医通[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 289.
[7]周峰,张旗,王厹东.健脾温肾汤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4): 223-224.
[8]刘晓博,崔雷,韩海涛,等.黄芪汤治疗脾虚气弱型便秘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3): 12-13.
[9]清·张景岳.景岳全书精选[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 54.
[10]王敏英,胡智亮,黄华丽.从肺肾论治老年性便秘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2): 202-203.
[11]黄鹏,刘长玉.肾为胃之关:老年性便秘临床治验[J].吉林中医药,2012,32(10): 984-985.
[12]包学江,呼延芳.“肺合大肠”浅论[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0): 90.
[13]黑贺英,张勤生,黑永红,等.浅谈便秘从肺脾肾论治[J].江西中医药,2007,38(9): 17-20.
[14]清·陈梦雷.医部全録·石室秘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832.
[15]清·唐容川.血证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54.
[16]符林梅,任东林.浅谈便秘从肺论治[J].新中医,2002,34(4): 73.
[17]蔡冬,刘绍能.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诊治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9,45(4): 312-314.
(收稿日期:2014-02-04)(本文编辑:蒲晓田)
作者简介:张军平(1974-),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科疾病。E-mail: zjp666@ sina.com
【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5.06.019
作者单位: 476000睢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张军平);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王昌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