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朵富成 (甘肃省山丹育才中学 7341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工夫。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要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四个方面去做,去落实。只有将这四个方面的任务落到实处,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才能打好基础,才能营造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所以,我们教师应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寓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日常教育活动 培养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即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公平、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准确回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一个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三个层面中,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基础,学校就是主阵地。一个孩子迈出的人生第一步尤为重要。培育每个公民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做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他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全局性意义。为此学校教育就重任在肩,各个学校要抓好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何在学校做好核心价值的培养,是当今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理念转变的关键所在。学校教育要从各个方面交叉渗透,全方位做好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工夫,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寓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塑造。一是从小抓起。在启蒙教育中就要开始做起。在中小学阶段,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入手,除了在课堂上的引导教育,还要从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挖掘出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在中小学挖掘开发传统经典文化校本教材,强化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组织经典诗文诵读、启蒙教育儿歌唱读等一系列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二是从课堂做起。在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课本这一内涵丰富的课程资源,深度挖掘教材内涵,利用教材中的经典事例、著名人物,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学习著名人物的学习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品质。三是课堂和课外的有机结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学校到教师要注意课堂和课外的有机结合。把课堂中传授引导的内容融汇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去,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去,引导学生初步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品德是培养良好素质的基础。古人云,人无德,不立,因此学校教育要抓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一是从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入手,做好德育工作。中小学生是人生德育培养的起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日常生活细节的教育。从捡起一片纸屑开始,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公德意识。二是从日常活动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学校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多安排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如爱心义卖、爱心捐助、社会公益宣传等公益性强的活动,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好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修德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三是树立榜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品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学习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的光辉事迹,体会他们的感人业绩和公德意识,从小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观念,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中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一是做好正面引导,传递正能量。生活的出现的好人好事,教师要积极宣传,教育学生见贤思齐。如某个学生捡到饭卡或现金上交,学校管理部门要及时表扬,引导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二是对问题学生及时帮助,引导他们步入正轨。学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找准问题所在,教育引导,用爱心去感化,给学生改正的机会。三是强化法制教育,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学校要定期举办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听专业人员的宣讲和观看法制教育影视资料等灵活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引导学生做知法、守法的小公民。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要注重对学生品质的培育,教育学生诚实守信。首先,从细微处着手。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细节的培养,不论是写作业、还是做卫生,都要要求学生细致耐心。教师可利用教材或其他资料引导学生从典型事件中吸取教训,让学生时刻牢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道理。其次,从基础做起。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基础开始,从小事做起,不要好高骛远,将自己的的人生价值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再次是从小事开始,教师要教育学生做诚实的人。面对纷繁的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小事开始,诚实守信,做一个胸怀坦荡的人。如遇到犯错误的学生,要鼓励他积极面对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完善自我。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广大教师要勇挑重担,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工夫,使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立志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责编 赵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