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露露,牟向前,李海宁
(1.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2;2.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南充市广场舞开展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张露露1,牟向前2,李海宁2
(1.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2;2.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采取多维度的视角对南充市广场舞的开展现状及扰民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广场舞呈现出女性化、老龄化和低学历特征,分析其扰民的原因是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缺乏合适的场地、部分居民缺乏公共意识和自律精神、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和组织管理能力不足。建议是加强专业指导以提升舞蹈能力;存量场地和增量场地相结合;强化社邻文化,完善制度供给;以社区精英带动社区自治;构建协商共治的社区治理结构,以实现善治。
南充市;广场舞;全民健身;治理;善治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培养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的立体健康理念,这种健康理念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法律形式加以固化。自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以来,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事关每一个大众健康的民生工程,不断完善惠及全民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体育需求随即成为党和政府一项基本任务[1]。在“终身体育”的理念倡导下,广场舞因其独特性、自由性、丰富性和简易性而成为人们娱乐活动的一种强势替代。如2012年的《江南style》效应表明广场舞的兴起为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契机,但也频频引发扰民冲突事件,如“粪袭事件”、“鸣枪放獒”、“高音炮事件”等,这些鲜活的案例深刻反映出广场舞的管理存在问题,需要加以深思并解决。本文以南充市为个案研究,通过实证调研来分析其广场舞的开展现状及扰民根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善治并促进社会和谐。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个公园2个广场和3个社区”作为调研样本,即选取南充市的北湖公园和白塔公园,西山广场和嘉陵舞韵广场,白土坝、金玉岭和师大附小三个社区的广场舞区作为研究对象,来预测南充整个市区的广场舞开展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综合运用群众访谈法和个人访谈法。深入广场舞的活动现场,对南充市广场舞的参与者及其他市民进行群众访谈,多维度了解广场舞的开展情况,如群众的支持程度、广场舞开展的场地情况、参与者的年龄和学历分布情况、参与者的熟练程度和每周参与频率、舞曲选择和音量调节情况、群众对广场舞扰民惩罚措施的看法以及改进措施等,从而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夯实了深入分析数据和进行研究的基础。此外,对广场舞有关专家和学者开展个人访谈,试图从专业视角来分析广场舞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同时走访南充市政府,了解政府对广场舞的治理理念和最新治理动态。
1.2.2 问卷调查法
详细设计了《南充市市区广场舞开展状况及其治理调查问卷》,共计29题,其中1~24为选择题,25~29为问答题。问卷分别针对普通市民和专家学者两类群体进行调查。其中普通市民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47份。专家问卷10份,回收10份。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认普通市民有效问卷128份,占比87.1%。专家有效问卷10份,占比100%,这提高了问卷的科学性和精确度。
1.2.3 数据统计法
综合运用Spss和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1.2.4 逻辑分析法
对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结果和访谈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归纳、逻辑分析并得出结论。
2.1 南充市广场舞参与者的基本特征分析
2.1.1 南充市广场舞参与者的性别特征
图1 南充市广场舞参与者的性别分布图
统计结果显示,女性参与者占91.8%,男性占8.2%,女性约是男性的11.2倍。这组数据表明广场舞参与者性别比例不协调。一是由于性别偏好,女性可能天生就比男性爱跳舞,同时由于广场舞存在动作柔美度和协调性等综合需求,女性比男性可能更占优势。二是由于部分男性更多会选择器械健身,太极,球类等项目作为健身替代,因此降低了广场舞的参与度。
2.1.2 南充市广场舞参与者的年龄特征
图2 南充市广场舞参与者的年龄分布图
如图2所示,广场舞参与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51~60岁,占41.2%;其次是61~70岁,占23.3%。这两个年龄段一共占总数的64.5%,这说明广场舞参与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并主要分布在50~70岁之间。它的主要原因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参与者大多是离退休人员,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健身爱好。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主要是由于工作繁忙,闲暇时间较少,因此参与积极性相对不高。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身体条件受到制约,因此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参与比重小。
2.1.3 南充市广场舞参与者的学历特征
表1 南充市广场舞参与者的学历分布表
2.2 南充市广场舞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2.2.1 南充市广场舞的场地选择情况
图3 南充市广场舞的场地分布图
由图3得知,南充市广场舞的练习场地主要分布在公园,占31.4%。其次是广场(不固定),占总数的23.2%,专用的跳舞场和室内活动中心所占的比重较小。原因一是地缘优势导致广场舞参与者往往选择距离自己居住区域较近的公园或广场来开展活动。二是专门场地的缺乏导致随意占用场地的现象出现,这既使得广场舞参与者的活动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制约,又造成因争抢场地而诱发的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2.2.2 南充市广场舞的时间分布情况
表2 南充市广场舞的全天时间分布表
从表2可以看出,17.8%的参与者选择6:00~9: 00进行锻炼,2.5%会选择13:00~15:00,同时17.8%的选择15:00~19:00,61.9%选择在晚上。由此可见,晚上锻炼是南充市广场舞参与者的首选。这是因为首先晚上气温适宜,广场舞主要分布在春末、夏季和早秋时节。由于这些季节晚上的气温与中午和下午相比更低,更适宜锻炼。二是晚上闲暇充裕。与紧张的早晨时间和午休时间相比,晚上的时间更加充足,同时人们忙碌一天,也希望通过运动来舒展筋骨,缓解疲劳,以促进睡眠。三是健康理念的驱使使部分人选择在晚上锻炼而不是早上。通过调查,部分人认为早晨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底,空气质量相对较差,晚上的空气质量较好,因此与早上锻炼相比,晚上是更明智的选择。
2.2.3 南充市广场舞开展的自发性
手电筒后面,一阵微妙的声响,一百多士兵,刀、枪、肢体都进入了激战状态,士气饱满,一切就绪。英格曼神甫长叹一声,走到少佐面前:“她们只有十几岁,从来没接触过社会。更别说军人、男人……”
表3 南充市广场舞的组织发起情况表
从表3可看出,南充广场舞具有极强的自发性,自主参加的人数高达90.9%。同时社区组织和他人介绍的分别占据4.6%和4.5%,比重很小。根据调研情况,几乎没有由政府组织的广场舞的情况,可见自娱自乐是其主要特征,他们利用舞蹈来抒发情感,同时观赏者也得到精神享受,这就是广场舞自娱乐性的价值所在。在重大的节日里,如春节和元宵节等,广场舞会自发组织开展表演和比赛活动,来庆祝节日并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广场舞不仅简单易学,而且可以结伴合群,在这种具有一定数量和力量的艺术氛围中,既能起到舒展筋骨、锻炼身体的良好作用,又使他们具有强烈的生命存在感[2]。由此可见,广场舞的发起、开展和发展更多处于一种自发状态。
2.2.4 广场舞扰民的惩罚措施分析
图4 居民对广场舞扰民的惩罚意见图
数据显示,53.3%认为对于广场舞的惩罚措施应该是批评教育,30.0%认为不该处罚,12.6%的人认为应该罚款,4.1%的居民认为应该拘留。这说明南充市广场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扰民现象,但首选方式是批评教育,罚款和拘留的方式所占比重较小。究其原因,一是南充市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对广场舞的开展进行了规范和治理,因此扰民程度不是特别强烈。二是由于市民对广场舞持有一定的社会容忍度,更多人赞成以积极协商和沟通的方式来解决争端。
3.1 结论
3.1.1 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广场舞参与者呈现出女性化、老龄化和低学历特征。这种特征本身符合我国广场舞开展现状的基本特性,它主要受性别偏好、行业特性、职业属性和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需要刻意去追求性别协调、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均衡分布。但是,也可能正是由于低学历的特征,造成广场舞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指导。调查发现,广场舞参与者的舞蹈水平大都处于初级阶段,舞蹈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3.1.2 缺乏合适的场地成为广场舞扰民的关键因素。在广场舞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锻炼方式的情况下,要破除其制约因素来拓展广场舞的发展空间,并减少扰民的因素。由于广场舞多分布在街道、小区以及居住宅楼比较近的空地,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居民的正常休息。近期以来,报纸和电视上出现广场舞参与者被砸事件,以及场地被车辆或小商贩抢占的情况,因此提供常规化和固定化的专门训练场地是必备的条件。
3.1.3 部分居民缺乏公共意识和自律精神。调查显示部分广场舞参与者对时间段的选择和音量大小的选择,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公共空间的随意挤占,容易诱发矛盾和冲突。例如,调查中也发现由于流行音乐通俗易懂、简单易学等特点,成为广场舞曲的主要选择,但是这类音乐分贝较大,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噪音污染。
3.1.4 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城市居民认可广场舞这种健身方式,也对广场舞扰民采取极端惩罚措施持否定态度,更多人认为应该通过批评和教育的途径来处罚。但是这种主观意识难以量化考核,因此要健全法制,建立公约来规范城市居民的行为,以规避冲突升级。
3.1.5 组织管理能力不足。调查发现九成以上的广场舞都是自发性组织。缺乏专门的管理者和政府的必要指导。由于广场舞存在管理缺陷,不仅造成扰民的外部效应,而且也导致内部出现混乱现象。比如由于活动场地大多在社区内和街道附近的广场,经常发生活动时丢失衣物的现象。
3.2 建议
3.2.1 加强专业指导以提升舞蹈能力。首先,我国当前缺乏职业化的广场舞健身教练导致广场舞开展存在盲目性和不科学性。一方面要重视广场舞健身教练的培养工作,适当引导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与高校专业舞蹈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以提升专业化水平。其次,可以创造更多的展示和锻炼机会。比如定期组织广场舞的演出和比赛来提升表演能力。这既能融洽市民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2.2 存量场地和增量场地相结合。一是要合理利用场地存量。我国城市普遍存在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比如一些场地长期闲置,而一些又异常紧缺。广场舞可以与体育场和高校等单位开展交流与合作,在不影响它们正常工作的前提下,适当利用其场地和教育资源。二是要优化增量场地的布局。《全民健身条例》中明确提出,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在进行财政预算时应当把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预算中,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对全民健身的资金投入。哪里有群众需求,哪里就应有政府的责任。政府要加大体育设施资金投入,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区,例如可以建设专门的广场和体育公园等,并实现居民日常生活区域与休闲健身区域相分离。这样既能满足人们的基本健身需求,也能有效解决广场舞的扰民冲突,从而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
3.2.3 强化社邻文化,完善制度供给。一方面,加强社邻文化建设。社邻文化的缺失易导致社会冷漠和心理隔阂的产生,不利于睦邻友好的社区文化建设。美国著名学者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认为,初级群体组织“是以那种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和联合为特点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通过亲密交往,在心理上实现了个性到共性的融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我们’的概念。”在这个群体中,每个个体都生活在整体情感之中,并在这种情感中找到他的意志的重要目标[3]。广场舞就是这样一个初级群体组织,要加强文化导向和法制教育,培养健全的价值观和社区公共意识,以强化公共文明意识和自律精神。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一个人自身权益的伸张和满足,不能以损害其他人合理利益为代价。另一方面,健全法律法规。可以制定法规来规范居民的日常行为,如2014年的《广州市公园条例》和《南充市市辖城区广场歌舞管理办法》等。还可以设立广场舞协会,制定协会章程、组织制度和责任制度。这些都为喧闹的健身娱乐活动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3.2.4 以社区精英带动社区自治。在我国“大政府,小社会”的现实背景下,加强政府职能转型,激发社会活力,需要合理引导和利用社会治理人才。社区精英具有文化程度高、资源多、信息灵、能力强、威望高等特点,可以在广场舞治理中发挥自身价值。一是可以充当沟通者。在广场舞群体内部矛盾、与市民发生冲突等方面发挥积极沟通,化解矛盾的作用。二是承担协调功能,可以在广场舞群体与市民、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协调,化解冲突,增强互信,开展合作。社区治理可以合理借鉴农村精英治理的优秀经验,实现社区精英对广场舞的良好治理[4]。
3.2.5 构建协商共治的社区治理结构,以实现善治。所谓善治就是政府和民间组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管理和伙伴关系,以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5]。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有关国际组织提出衡量善治的标准包括:合法性、法治、透明性、责任性、回应性、参与、有效、公正等。在广场舞治理中,我们不能一味强调政府的单方治理,而要实现多元共治。一是要加强政府指导力度。政府管理部门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并实施有效的指导和监督,以提升政府公信力。二是加强社区自治能力,实现“民事民定,民事民治”。20世纪70、80年代前后,率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以弥补政府与市场“双重失灵”为使命的社团革命,不仅促成了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足鼎立的现代社会格局,而且也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6]。三是调动城市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开展网络热线来发动市民建言献策,征集市民治理建议,合理采纳有效治理对策等。只有加强协商合作,并构建起“政府指导、社区自治、居民有效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善治并促进社会和谐。
注释及参考文献:
[1]范叶妮.全媒体的新闻互动模式探析[J].新闻爱好者,2011(4):58-60.
[2]于惠.简论广场民间舞的社会功能[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6):49.
[3]刘玉能,高克力.民间组织与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75.
[4]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206.
[5]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8.
[6]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体育社团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anchong Square Dance
ZHANG Lu-lu1,MU Xiang-qian2,LI Hai-ning2
(1.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2;2.Sports Institute,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2)
The status quo of Nanchong city square dance and disturbing factors make an analysis from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tudies suggest that:square dance shows the feminization and aging and low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disturbing reason is lack of professional technical guidance,lack of suitable venues,lack of public consciousness and self-discipline,lack of necessary regulations,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capacity. Proposal is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guidance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the dance;combining site and site stock incremental;to strengthen community neighboring cultures,improving the system of supply;to elite community driven community autonomy;community governance construction of deliberative governance to achieve good governance.
Nanchong city;square dance;national fitness;governance;good governance
G812.4;J722.1
A
1673-1891(2015)03-0102-04
2015-06-11
张露露(1986-),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层治理和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