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姚琦 雷伟
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因素的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
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姚琦 雷伟
摘 要:近年来,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不断增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同时,由于我国的土地多样性和民族多样性,影响不同地区居民消费的因素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使用SPSS16.0软件将统计年鉴中的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险、交通与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这七个主要因素划分成两类:社会因子和个人因子,通过计算因子得分,分别给出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综合因素影响下城市消费水平的排名。
关键词:消费支出 因子分析 因子得分
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商品支出以及享受文化服务和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支出。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只研究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根据统计年鉴,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种类可分为七大类消费,分别是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险、交通与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以前的奢侈品逐渐变成了现在的生活必需品。新型的消费观念冲击着中国社会。同时服务业的兴起,也给了城镇居民很多消费的空间,使得城镇居民的消费对象从以前的制造业商品向现在的制造业商品与服务业商品转变[1]。
与此同时,在中国的不同地区,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别,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可能出现不同的消费观。例如在上海这种人群密集的地区,城镇居民对于社交的花费会大于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同时,不同地区物价水平不同,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镇居民的消费选择。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可以了解当地的消费趋势,也可以对不同地区的消费理念提出不同的建议,使其更加合理化。
本文从2012年全国统计年鉴中找到2011年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数据,对其进行研究。
因子分析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研究多个原始指标之间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找出决定原始指标的内在的主要的因素,以简化人们的认识,找出决定事物特性的主要原因,对比较复杂的事物进行比较研究。
A=(aij)p×m称为荷载因子矩阵。因子分析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根据一组原始数据,确定变量的荷载矩阵。
由于公共因子能够充分反映原始指标内部的依赖关系,因子用公共因子代替原始指标更能反映研究对象的性质。因此有时需要反过来将m个公共因子表示为原来的p个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即
来计算各个样本的公共因子得分,从而便于对各个样本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采用了统计年鉴中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数据,包括年鉴中给出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险、交通与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这七个方面的数据。
3.1 因子分析适合性检验
在指标评价中利用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从众多的原有指标变量中提取较少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这必定有一个前提,原指标变量之间要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否则就不适用因子分析法。本文数据巴特利特球度检验计算统计量观测值为212.283,对应P值接近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MO值为0.826,大于0.6,因此认为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2 确定主因子并解释主因子
本文是参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来提取公因子,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两个,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690%。
根据旋转前因子载荷矩阵和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结合专业知识给各因子命名,在第一主因子中,有食品、居住、交通与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这些都是在社会交际中会用到的社会支出,不妨称为社会因子。在第二主因子中,有衣着、医疗保险,这些变量是每个人自己的需求,不妨称为个人因子。
3.3 计算因子得分
因子模型将变量表示成公共因子的线性组合,自然也可以将公共因子表示成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得出两个主因子在各个城镇居民消费中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其中综合得分如表1所示。
表1 排名前五城市各因子得分
根据三个得分的高低,可以对城市消费支出进行排名,如表2所示。
表2 城市消费支出排名
从上文中可知,受社会因子影响消费最多的是上海、广东、北京。这些地区处于沿海,交通便利,人口众多,他们花费在社交上的钱必然会相当多。受个人因子影响消费最多的是内蒙古、北京、浙江、辽宁、天津,这些地区大多在北部,在那里环境相对较差,对衣着和医疗的消费要求会相对较高。综合得分最多的是上海、北京、浙江、广东,这些地区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消费的强度必然也是最大的。由此可知,结论符合实际。只有社会因子和个人因子共同增长,才是正确的消费支出结构。任何一方的过大或过小都是不合理的。由表格看出,北京、浙江的各个因子水平均较高,消费相对合理,而内蒙古等地区各因子偏差较大。
因此,为了使居民消费结构更加合理,首先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有效拉动经济落后地区消费,努力缩小全国各地区贫富差距。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包括住房、医疗、失业、养老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居民消费顾虑,利于培养居民良好的消费意识,在保证个人因子的情况下大力推动社会因子。最后,整顿市场秩序,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例如清楚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总之,要保证个人因子和社会因子的共同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提升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 贾帅帅.城镇居民发展性消费支出结构差异演变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9).
[2] 马小丽,张涌.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计量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1(8).
[3] 冯建中,何先平.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应用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0,7(1).
[4] 统计年鉴2010.
[5] 何晓群.应用回归分析(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 郝黎仁,樊元,郝哲欧.SPSS实用统计分析[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7] 林瞻韬.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研究[J].现代商业,2011 (29).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a)-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