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涵
摘要:目的 观察对比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与腹腔镜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各自临床效果。方法 将183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组给予腹腔镜治疗。结果 治疗组血β-hCG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及子宫内包块消失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优于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减少了术后再次出血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瘢痕妊娠;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腹腔镜
子宫瘢痕妊娠(CSP)多发生在有剖宫产术史的孕妇,此类患者在再次妊娠时,胚胎组织或孕囊在子宫的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的瘢痕部位着床,其妊娠物完全位于子宫腔外,并被纤维瘢痕组织及子宫肌层所包围。本病为剖宫产术后的一种远期并发症,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此类患者在再次妊娠时易造成子宫破裂、胎盘前置产后出血等,此外,还可造成新生儿早产、死亡等,对母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1]。本文采用研究对比了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与腹腔镜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83例。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年龄25~37岁,距上次剖宫产术为10个月~7年,1次剖宫产术史者56例,2次剖宫产术史41例。对照组年龄24~37岁,距上次剖宫产术为11个月~7年,1次剖宫产术史者49例,2次剖宫产术史3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并给予全麻。
对照组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于患者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并置入5F导管鞘;对产妇的子宫动脉及两侧髂内动脉行造影检查,以明确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以及血供情况,最后对其供血动脉进行栓塞治疗;在行栓塞术时需应用明胶海绵粉末;将导管退出,并拔出导管鞘,对局部进行压迫止血,加压包扎。在术后2~3d内对产妇进行常规清宫,动作宜轻柔,以防子宫穿孔和阴道大出血的发生。
治疗组给予腹腔镜治疗,对腹腔进行常规腹腔探查以明确盆腔内情况、子宫外形、妊娠包块大小、瘢痕表面状态等。可根据腹腔的探查情况进行真确诊断,并将子宫瘢痕妊娠分为向腹腔方向生长的外生型和向宫腔方向生长的内生型。对于内生型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以及腹腔镜监护下负压吸宫术,清除干净妊娠物后在腹腔镜下对子宫瘢痕薄弱处修补缝合。外生型则需暂时阻断子宫血流,后将膀胱腹膜反折打开,并下推膀胱,充分暴露妊娠包块,在腹腔镜的监护下经阴道行负压吸引,在发现子宫出血或有明显薄弱时,将子宫瘢痕切开并修剪破裂口的边缘,所需修正的瘢痕组织边缘需暴露至子宫肌层,用2-0可吸收线进行间断缝合,放置盆腔引流管。手术结束后留置尿管,同时需注入15~30ml的生理盐水,水囊压迫1~2d。对于修补或病灶切除范围较大的患者,术后需每月肌注GnRH-a,连用3个月。
出院后所有患者需每周随访监测血β-hCG至正常、腹部自觉症状、阴道流血等,1个月后对子宫恢复情况进行超声检查;对术后避孕措施及妊娠情况进行长期随访。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血β-hCG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及子宫内包块消失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不仅可预防子宫的大出血还可快速止血,以减少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的几率,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在栓塞时注入明胶海绵粉末以杀胚,降低术中的清宫难度,术后利于孕囊排出。但此手术具有一定的限制,导致患者血清中的HCG下降缓慢以及阴道持续出血,需再次手术或清宫[2]。在腹腔镜直视下能够明确疾病的诊断,有效的分离瘢痕处的粘连,即使在术中造成膀胱破裂也方便进行缝合;在直视下止血,对妊娠组织的清除及瘢痕的修补较为完全,最大程度的消除了瘢痕缺陷。在手术时可阻断子宫动脉,使子宫缺血,保持良好的手术视野,易于瘢痕组织薄弱缺陷部位的辨认,方便进行针对性的修补。可有效的预防术后瘢痕处的再次出血,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3]。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优于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减少了术后再次出血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冬红.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04:55.
[2]荀生丽,陈灿明,黄弋庭,等.两种术式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06:118-119.
[3]曹莉莉,王延洲,李宇迪,等.腹腔镜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治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4):293-296.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