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环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宫颈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慢性宫颈炎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慢性宫颈炎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妇科门诊检查健康的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月经情况、孕产情况、性生活情况及生殖相关的卫生习惯。结果 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及收入水平,孕产次数,首次性生活年龄,避孕方式,以及卫生习惯与慢性宫颈炎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慢性宫颈炎是多因素相关疾病,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病率。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危险因素
慢性宫颈炎是女性下生殖道常见与多发的感染性疾病。已知宫颈炎是多因素相关疾病,常见原因为分娩或流产等机械刺激、阴道炎症、阴道异物、滥用药物等[1]。慢性宫颈炎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慢性宫颈炎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防治慢性宫颈炎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来我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慢性宫颈炎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妇科门诊检查正常的200例妇女做为对照组。观察组200例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31.5±7.6)岁,对照组200例年龄23~52岁,平均(28.9±8.4)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排除心、肺、肝、肾有重大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妇科检查确诊后,将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进行匿名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月经及婚育史,性生活情况,生殖道感染相关卫生习惯。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两组比较,婚姻状况无差异(P>0.05);而在文化程度、职业性质及月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地差异,见表1。
2.2两组月经情况的比较 两组比较结果显示,初潮年龄、月经周期、行经天数及是否痛经在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见表2。
2.3两组孕产情况的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初孕年龄小于20岁者比例为2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3%。而在孕产次数、流产次数方面,观察组明显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见表3。
2.4两组性生活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首次性生活年龄<20岁者占4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5%。在避孕方式方面,观察组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而安全套的使用率则低于对照组。两组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率无显著差异,见表4。
2.5两组卫生习惯的比较 调查发现,两组在更换内裤频率等生殖相关卫生习惯方面也存在差异,见表5。
3讨论
慢性宫颈炎的诱发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阴道、宫颈黏膜的损伤、抵抗力下降、卫生条件差等。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性交、孕产、不洁生殖道卫生等引发宫颈炎的产生。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及收入水平,孕产次数,首次性生活年龄,避孕方式,以及卫生习惯与慢性宫颈炎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多数研究显示,慢性宫颈炎的发生与文化程度、经济条件、职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3]。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前述研究结果一致,相对来说,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较差以及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他们的生理卫生知识缺乏,个人卫生意识淡薄,自我保健观念差,因此更易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引发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疾病。
沈琼[4]的研究结果显示,月经初潮年龄越大,月经周期过长、过短或者不规则,月经量越大,有原发性痛经等是罹患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我们的研究并未发现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规律及痛经与否与慢性宫颈炎发病的关系。这可能与我们的样本量较小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完善方案进行研究。
开始性生活年龄小、初孕年龄小、孕产次数多、反复人工流产是慢性宫颈炎的易患因素。女性生殖器官在20岁左右具有生育能力,但宫颈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自身免疫能力低下。性生活容易使阴道子宫的防御功能下降,分娩和流产均会对子宫产生刺激、造成损伤,增加了细菌、病毒等侵入的机会,导致宫颈炎的发生随之增加[5]。因此,避免过早的进行性生活,过早、过频、过多的生产及流产,能显著降低宫颈炎的发生率。
现代女性采用最多的避孕方式为宫内节育器和避孕套。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宫内节育器者更易患慢性宫颈炎。因宫内节育器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可产生慢性无菌性炎症而引发宫颈组织充血、增生、肥大,进而发生糜烂。而避孕套可有效降低夫妻交叉感染的机会,避免了逆行性感染,从而降低慢性宫颈炎的发生率。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减少生殖道感染的重要措施。我们的研究表明,经常更换内裤、清洗外阴是患慢性宫颈炎的保护因素。此处应特别指出,应当正确清洗外阴,如非必要不应用各种洗液冲洗,以免破坏阴道的天然屏障。
参考文献:
[1]朱丽贞,罗文君,吴鲜花.浅析宫颈炎的临床症状、原因与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46-47.
[2]张金英.500例慢性宫颈炎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188-189.
[3]杨萱,魏学功,孙秀明.妇女宫颈糜烂相关因素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50(2):152-154.
[4]沈琼.安徽省淮北地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安徽:安徽医科大学,2010,15-27.
[5]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59.编辑/孙杰